不同文脉下古镇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与态度研究 ——以云南和顺古镇与黑井古镇为例

不同文脉下古镇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与态度研究 ——以云南和顺古镇与黑井古镇为例

论文摘要

旅游活动是客源地与接待地(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旅游的发展必须获得目的地社会的认同,也必须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这一点已被学者们普遍认同。旅游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查当地居民对旅游的认知与态度,不仅是提高古镇旅游积极影响的有效手段,而且有利于科学的发展规划当地旅游业,促进开发与保护的和谐统一。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以云南省和顺古镇与黑井古镇为调研样本,以不同文脉背景为切入点,以社会心理学、文化传播学、旅游地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重点论述了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原因、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旅游地居民的认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解析,探讨了该研究的主要相关理论,分析了居民对旅游发展产生认知态度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第三部分为本文重点,即居民对旅游影响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案例分析。对研究区域进行了本土文脉的详细分析,通过构建对比两古镇的文脉结构,反映出古镇居民长期形成的本土意识形态对其旅游认知具有的影响作用。并采用社会调查方法和统计学原理,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处于不同旅游发展水平的历史古镇居民对旅游的认知与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第四部分针对以上论述进行了补充和讨论,得出优化调控古镇旅游影响、培育居民对古镇旅游发展积极态度的思路和对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原因
  • 1.1.1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与态度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 1.1.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影响研究有待深化
  • 1.1.3 以和顺古镇和黑井古镇为研究对象
  • 1.1.4 以不同"文脉"为研究背景
  • 1.2 旅游发展认知态度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旅游地居民认知与态度研究概述
  • 1.2.2 国内旅游地居民认知与态度研究概述
  • 1.2.3 国内外认知态度研究对比分析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居民对旅游发展认知态度研究的理论框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关于文脉的基本概念
  • 2.1.2 旅游影响的基本概念
  • 2.1.3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文化旅游的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 2.2.2 文化传播理论
  • 2.2.3 社会交换理论
  • 2.3 居民对旅游发展认知态度的剖析
  • 2.3.1 居民对旅游发展认知态度的类型
  • 2.3.2 居民对旅游发展认知态度的影响因素
  • 2.3.3 本文研究假设
  • 第3章 不同文脉下古镇居民对旅游发展认知态度的实证研究
  • 3.1 研究区域文脉对比分析
  • 3.1.1 古镇旅游业发展背景介绍
  • 3.1.2 和顺古镇、黑井古镇文脉对比分析
  • 3.2 调查问卷设计
  • 3.2.1 调查问卷内容及指标说明
  • 3.2.2 样本量的确定
  • 3.2.3 研究流程
  •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1 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3.3.2 量表信度检验
  • 3.3.3 因子分析
  • 3.3.4 聚类分析
  • 3.3.5 相关分析
  • 第4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4.1 研究结论
  • 4.1.1 处于不同文脉背景下的居民,旅游认知不同
  • 4.1.2 旅游认知与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有关
  • 4.1.3 居民旅游业参与度不同,旅游认知态度存在差异
  • 4.1.4 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等指标)对旅游认知具有差异性
  • 4.2 旅游影响调控启示
  • 4.2.1 加强居民的文脉教育力度,调动参与积极性
  • 4.2.2 旅游规划中体现居民利益,完善旅游影响评估系统
  • 4.2.3 提高利益主体协调性,建立社区利益分配机制
  • 4.3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影响的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B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家级试点P县“县管校聘”各方态度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20(09)
    • [2].关于中国音乐基本理论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的态度研究[J]. 艺术品鉴 2017(01)
    • [3].态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法制与社会 2008(11)
    • [4].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研究现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8(03)
    • [5].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研究进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0)
    • [6].体育态度研究综述[J]. 科技视界 2013(24)
    • [7].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考生对校本分级考试态度研究[J].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19(01)
    • [8].农民对职业技术培训态度研究[J]. 时代农机 2017(02)
    • [9].黄山学院学生对于“乐跑”机制实施的态度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29)
    • [10].大学生自我表露程度与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11].鼓浪屿外来经营者的社区感知与遗产保护态度研究[J]. 城市建筑 2020(16)
    • [12].城市高中生的雾霾认知及态度研究——以长沙市高中生为例[J]. 财会研究 2017(02)
    • [13].英语变体态度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06)
    • [14].广告态度研究初探[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6)
    • [15].国内外死亡态度研究概况[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8)
    • [16].老年人言语交际态度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7].政策的肌肤:福利态度研究的国际前沿及其本土意义[J]. 公共行政评论 2016(04)
    • [18].基于评价理论的中美官方经济话语态度研究[J]. 海外英语 2019(04)
    • [19].高校理工科男生对吸烟的内隐和外显态度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1)
    • [20].事件相关电位与态度研究[J]. 心理科学 2008(02)
    • [21].我国体育态度研究进展[J]. 体育世界(下旬刊) 2013(10)
    • [22].死亡态度研究新视角:源于双重态度模型的启发[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23].西方国家中小学学生计算机态度研究及其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06)
    • [24].生,还是不生——全面二孩时代生育配套政策调整的公众态度研究[J]. 学术研究 2019(12)
    • [25].西北地区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态度研究概述[J]. 家长 2020(12)
    • [26].不同水平汉语习得者的动机与态度研究[J]. 现代语文 2018(03)
    • [27].国内外老年人死亡态度研究现状概述[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07)
    • [28].大学生学习态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04)
    • [29].国外青少年学生暴力态度研究评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3(01)
    • [30].相对剥夺视角下的旅游地社区居民态度研究——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1(02)

    标签:;  ;  ;  ;  

    不同文脉下古镇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与态度研究 ——以云南和顺古镇与黑井古镇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