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姜屯小学276715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渗透德育。

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呢?本人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粗浅尝试:

一、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乳”字时,我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

又如:有个老师在教学“打”字时,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教师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

二、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但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是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进行德育方面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教学课文应以和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三、在背景中挖德育,渗透人格教育

在学习课文前,要对文章的作者和时代背景加以了解,才能对文章进行深一步的了解。特别是一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不仅让学生对文章得到了初步了解和学习,也能反映出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思想文化。所以教师应合理利用时代背景来加强对德育的渗透。

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对课文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再让学生讨论学到了什么,最终总结得出:詹天佑在清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的情况下,不顾环境的恶劣和帝国主义的阻挠,完成了我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体现了他的不屈和爱国之情。也让学生更加尊重他、敬佩他,以他为榜样,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在朗读感悟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不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就是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到好的方法,就能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标签:;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