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种间相互作用对大豆、蚕豆和小麦根系形态的影响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营养
作者: 陈杨
导师: 张福锁,李隆
关键词: 间作,根系形态,竞争,促进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间套作是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高产高效的特点,将在未来农业持续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豆科/禾本科间作作为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措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以往对间作系统中产量优势和养分竞争的研究较多,而对根系形态变化研究较少,特别是大豆和蚕豆在间作体系中表现差异极大,对其原理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大豆和蚕豆苗期根系形态的差异,并在土培条件下对大豆/小麦和蚕豆/小麦间作系统中根系形态进行了比较。 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砂培条件下,单作大豆和蚕豆苗期根系形态很大差异,在生长的42天中,蚕豆根系干重、表面积、体积、始终大于大豆,大豆和蚕豆根长的变化趋势同其它形态参数的变化趋势不同,出苗21天前大豆根长大于蚕豆根长,出苗21天后蚕豆的根长又明显的大于大豆的根长,出苗42天时,蚕豆根表面积是大豆根表面积的2.61倍。大豆70.2%的根系直径集中在0.25-1.0 mm,蚕豆75-9%根系直径集中在0.5-1.5 mm。大豆和蚕豆根系主要分布在0-15 cm砂层,呈T形分布状态。蚕豆根系生长比大豆发达,而且在土壤上层分布的比例大于大豆。 土培条件下,在大豆/小麦和蚕豆/小麦这两个间作系统中,小麦始终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而大豆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蚕豆在间作体系中未受到太大影响。在小麦/大豆这个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增加了小麦根系干重、表面积、体积和根长,使小麦根系变细;同时降低了大豆根系干重、表面积、体积和根长,使大豆根系变细。在蚕豆/小麦这个间作系统中,虽然种间相互作用增加了小麦根系干重、表面积、体积和根长,但是没有与大豆间作的小麦那样明显,种间相互作用对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基本没有影响。小麦在与大豆间作时要比与蚕豆间作时生长的更好。种间相互作用与作物根系形态变化具有密切关系。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大豆和蚕豆苗期根系形态的差异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种间相互作用对大豆/小麦和蚕豆/小麦根系形态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特色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小麦/蚕豆间作群体根系生态生理特性对氮磷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 李玲玲.甘肃农业大学2001
- [2].蚕豆—玉米套作体系下土壤碳、氮转化特性研究[D]. 夏志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 [3].磷胁迫条件下小麦蚕豆根系分泌物对红壤磷的活化[D]. 陈佰岩.云南农业大学2009
- [4].蚕豆、大豆、玉米根系质子和有机酸分泌差异及其在间作磷营养中的意义[D]. 周丽莉.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黑土区农林复合模式土壤水分变化规律与大豆产量研究[D]. 夏志光.东北林业大学2009
- [6].土壤优势真菌对大豆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 唐远征.东北农业大学2001
- [7].不同供水条件下小麦间作蚕豆复合群体对化感物质的响应[D]. 张辉.甘肃农业大学2009
- [8].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素高效利用机理研究[D]. 刘小明.四川农业大学2015
- [9].带状套作大豆分枝形成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D]. 袁晋.四川农业大学2015
- [10].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大豆和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产量及植株碳氮磷变化[D]. 杨昱.四川农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规律研究[D]. 李劲松.新疆农业大学2007
- [2].大豆根系及其与地上部分关系的研究[D]. 孙海波.东北农业大学2006
- [3].麦棉套作复合群体中根系时空动态分布与分泌作用研究[D]. 孙磊.南京农业大学2006
- [4].密度、带型与播差期对玉米间作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D]. 吴兰.贵州大学2007
- [5].蚕豆、大豆、玉米根系质子和有机酸分泌差异及其在间作磷营养中的意义[D]. 周丽莉.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碳消耗及与产量形成的关系[D]. 张婷.兰州大学2006
- [7].间作条件下作物根系吸水规律研究[D]. 刘浩.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8].不同间套作模式的小麦花生玉米间的互补竞争效应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D]. 王春丽.山东农业大学2006
- [9].间作作物的磷营养促进作用机理研究[D]. 杨雪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
- [10].小麦/蚕豆间作群体根系生态生理特性对氮磷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 李玲玲.甘肃农业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