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小叶蝉亚科的分类研究所借助的手段主要是比较形态学,关于染色体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涉及的研究都很少,但染色体核型研究可为分类研究的各个层次提供细胞学水平的证据。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小叶蝉亚科昆虫的染色体数目及变化、相对体积和染色体行为等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小叶蝉亚科各个分类阶元的染色体变化规律,同时,为某些近缘种的划分提供细胞学数据。本研究记述了小叶蝉亚科斑小叶蝉族Erythroneurini、小叶蝉族Typhlocybini、塔叶蝉族Zyginellini、绿小叶蝉族Empoascini、叉脉叶蝉族Dikraneurini、眼小叶蝉族Alebrini共6族23属56种小叶蝉的雄性成虫精巢减数分裂的核型特征,选取了染色体数目、相对大小和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行为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小叶蝉亚科的染色体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染色体数目:56种小叶蝉亚科雄性昆虫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在2n=12-22之间,峰值为2n=16(14+XO),另外类型2n=14,18也有较高的出现频率。2.性别决定机制:56种小叶蝉亚科雄性昆虫的性别决定机制均为XO型,未发现XY型;3.染色体行为:小叶蝉亚科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典型特征为出现花束期;在中期I,染色体的空间排列方式一般为:常染色体呈棒状,同源染色体围成环状,性染色体一般呈深染的圆点状,排列于常染色体围成的环的中央,但由于压片角度的不同,在实际拍摄的照片中性染色体多位于常染色体的一侧;后期I,同源染色体纵向分离,呈圆盘状排列,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性染色体落后于常染色体的分离,出现滞后现象,这一行为没有种属特异性;4.小叶蝉亚科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在高级阶元比较稳定,可以作为系统发育分析的参考,而每个种的核型都有其特异性,可为种级阶元尤其是近缘种的鉴定提供细胞学数据。通过核型分析,对小叶蝉亚科的部分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小叶蝉亚科在叶蝉科内应属于比较进化的类群,进一步验证了了小叶蝉族的蒿小叶蝉属组与其它属组存在差异,长柄叶蝉属的种团可以得到细胞学数据支持,但对雅小叶蝉属的种团划分提出质疑。卢小绿叶蝉和板井小绿叶蝉在传统形态分类学上为近缘种,本研究从细胞学水平证明其为两个独立的种,支持了传统分类学的观点。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细胞分类学概述1.1.1 细胞分类学的含义1.1.2 细胞分类学的理论依据及意义1.1.3 细胞分类学的研究内容1.2 叶蝉科细胞分类学研究现状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2.1 研究材料2.2 研究方法2.2.1 野外标本的采集及处理2.2.2 染色体制片2.2.3 观察与摄影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1 斑叶蝉族Erythroneurini3.1.1 顶斑叶蝉属Empoascanara Distant,19183.1.2 丝小叶蝉属Seriana Dworakowska,19713.1.3 Gen.nov.13.1.4 索氏叶蝉属Salka Dworakowska,19723.1.5 白小叶蝉属Elbelus Mahmood,19673.1.6 Gen.nov.23.2 小叶蝉族Typhlocybini3.2.1 坦小叶蝉属Thampoa Mahmood,19673.2.2 蕃氏小叶蝉属Farynala Dworakowska,19703.2.3 带小叶蝉属Agnesiella Dworakowska,19703.2.4 齿板小叶蝉属Opamata Christian,19713.2.5 点小叶蝉属Zorka Dworakowska,19703.2.6 雅小叶蝉属Eurhadina Haupt,19293.2.7 蒿小叶蝉属Eupteryx Curtis,18293.3 塔叶蝉族Zyginellini3.3.1 零叶蝉属Limassolla Dlabola,19653.3.2 拟塔叶蝉属Parazyginella Chou et Zhang,19853.4 绿小叶蝉族 Empoascini3.4.1 长柄叶蝉属Alebroides Matsumura,19313.4.2 小绿叶蝉属 Empoasca Walsh,18623.4.3 法小叶蝉属Gofia Dworakowska,19773.4.4 Gen.nov.33.5 叉脉叶蝉族Dikraneurini3.5.1 Gen.nov.43.5.2 维奥小叶蝉属 Vikabara Dworakowska3.6 眼小叶蝉族Alebrini3.6.1 Sobrala Dworakowska3.6.2 Gen.nov.53.6.3 Gen.nov.6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4.1 结论4.2 讨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小叶蝉亚科论文; 核型论文; 染色体论文; 减数分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