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对690例HIV/AIDS的病例作回顾分析,以发现HIV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皮肤表现特点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和探讨它们的发展规律为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艾滋病防治提供信息。【方法】对690例HIV/AIDS病人住院和门诊病历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所需的项目包括:姓名、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病例来源地、感染途径、发现HIVAb阳性的原因和地点、临床疾病状态(一般感染、机会性感染)、皮肤性病情况、首次检测的CD4和病毒载量数值逐一录入数据库。【结果】(1)HIV/AIDS患者中女性感染者的比例增高,男女比例为2:1;(2)患者年龄分布在20岁—50岁,平均年龄35.3岁;(3)目前HIV传播的途径已经转变以为性传播途径为主,包括异性性传播和男男同性性传播(主要来自北京且具有高学历的)。这两种途径感染的比率分别占总人数的16.7%和17.5%;双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为11.6%,另外夫妻间性传播占7.8%。表明艾滋病已经通过这些“桥梁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向普通人群蔓延;因单彩浆和接受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而感染的为30.6%,主要来自河南、山西、安徽、河北等地;静脉吸毒的为2.6%,母婴传播的为2.6%;(4)首诊发现地主要是在非传染病院,其中约51%的病人因各种疾病和机会感染就诊于非传染病院,因皮肤病性病(主要是梅毒、尖锐湿疣、湿疹等)作为首诊症状而发现的占10.1%,其他各种筛查发现的为38.9%;(5)首诊时前五位疾病是:皮肤病:47.3%、肺炎:16.6%、上呼吸道感染:14.2%、各型肝炎主要是(乙型和丙型肝炎):14.2%、消化道念珠菌病6.8%。其它依次是结核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少见的疾病有隐球菌脑膜炎、弓形体脑炎、鸟分支杆菌感染、马内菲青霉菌病等。(6)皮肤表现依次是口腔念珠菌病、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梅毒、痒疹样丘疹、口腔溃疡、药疹、皮炎湿疹、皮肤干燥综合症等,且这些皮肤病绝大部分发生在艾滋病阶段。(7)患者在首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免疫缺陷,有37.3%患者首诊时CD4小于50个/ul,32.8%患者CD4小于200个/ul;仅有29.9%的患者CD4大于201个/ul;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和机会性感染,(8)皮肤病和系统合并症与CD4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关系:a. CD4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皮肤病种类数、合并症数都成负相关,表明CD4细胞水平越低,病毒载量越高,并发的皮肤病和系统合并疾病越多;b.病毒载量与皮肤疾病和系统合并症数成正相关,与CD4细胞数成负相关,即病毒载量越高,合并皮肤病和系统疾病越多,CD4细胞数越低。【结论】(1)HIV/AIDS患者中女性的比例升高,而女性感染者的增加,传播的速度会更加迅速。HIV/AIDS患者年龄分布在20-50岁,他们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他们的疾病状态将带来的巨大损失。目前HIV传播的途径已经转变为以性传播途径包括异性性传播和男男同性性传播。并正迅速通过“桥梁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因此全社会都有责任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尽力。(2)患者的首诊发现往往在非传染病院,所以目前各个环节的HIV抗体筛查是及早发现HIV/AIDS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加强皮肤性病筛查、住院病人的筛查、婚检孕检的筛查,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筛查,才能及早发现患者,以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同时有利于及时治疗各种机会感染和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HIV/AIDS患者的皮肤表现和其他一些特异表现,为我们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提供了信号,尤其在性传播途径已经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皮肤性病科医生要认识此类疾病的皮肤性病情况以及早发现,更好地防治艾滋病。(4)本资料提示由于发现艾滋病抗体阳性时往往已接近病情晚期,病毒载量高,CD4水平低,各种并发症和机会感染增加,疾病恶化,错过了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延误了治疗,所以应加强全民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