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效应论文-张明明

荧光效应论文-张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蓝光,树枝状发光材料,热活化延迟荧光,主体材料

荧光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明[1](2019)在《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效应的蓝光树枝状主体材料和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枝状发光材料是一类具有叁维拓扑结构的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溶液加工性能和丰富可调的发光特性,是发展溶液加工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代表性材料体系之一。与用于绿光和红光器件的树枝状发光材料相比,目前蓝光树枝状发光材料的发展相对滞后,其发光效率、色纯度和稳定性等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本论文针对蓝光树枝状发光材料存在驱动电压偏高、功率效率偏低等问题,通过引入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效应的树枝状主体,利用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单线态-叁线态能量差(ΔEst)较小以及具有双极传输特性的优势,发展了具有TADF效应的蓝光树枝状主体材料和磷光材料,实现了具有低驱动电压和高功率效率特性的溶液加工型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基于稠并苯基咪唑受体的蓝光热活化延迟荧光主体材料采用稠并苯基咪唑为电子受体单元,二代吖啶树枝和吖啶/咔唑杂化树枝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两类树枝状主体材料AcAc-IP和AcCz-IP。结果表明,采用二代吖啶树枝的AcAc-IP和采用吖啶/咔唑杂化树枝的AcCz-IP均表现出典型的TADF效应,在保持较高叁线态能级(>2.76eV)的基础上,具有较低的单线态能级,因而表现出较高的HOMO能级(~5.15 eV)和较低的LUMO能级(~2.40 eV),从而有利于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基于AcAc-IP和AcCz-IP为主体制备的溶液加工型蓝光磷光器件均表现出较低的驱动电压,启亮电压分别为2.4V和2.7 V,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25.6 lm/W和25.4 lm/W。2.基于叁苯基氧膦受体的蓝光热活化延迟荧光主体材料采用叁苯基氧膦为电子受体单元,二代咔唑树枝、咔唑/吖啶杂化树枝和二代吖啶树枝和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叁种树枝状主体材料3CzCz-PO、3AcCz-PO和3AcAc-PO。结果表明,3CzCz-PO、3AcCz-PO和3AcAc-PO均具有较高的叁线态能级(2.87-2.90eV),适合用作蓝光磷光掺杂剂的主体。随着外围树枝给电子能力的增强,ΔEst从3CzCz-PO的0.35 eV降低到3AcCz-PO的0.22 eV和3AcAc-PO的0.20eV,其中,3AcAc-PO表现出较强的TADF效应,延迟组分的寿命为1.0μs,采用溶液加工工艺组装的蓝光磷光器件的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二代吖啶树枝的主体3AcAc-PO表现出最低的启亮电压(2.6V),最大功率效率为46.4 lm W-1,不仅高于TADF效应较弱的3CzCz-PO和3AcCz-PO主体,而且高于采用咔唑树枝的非TADF主体材料H2(3.0 V,29.6 lm W-1)。3.基于热活化延迟荧光树枝状主体的磷光材料采用苯基咪唑蓝光铱配合物为发光中心核,以具有TADF效应的树枝状主体为外围树枝,设计合成了树枝状蓝光磷光材料Ir-CzCz-PO、Ir-AcCz-PO和Ir-AcAc-PO。由于主体到磷光中心核的完全能量转移,树枝状蓝光磷光材料在薄膜态均表现出来自于磷光中心核的发射,其膜态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Y)分别为0.47、0.73和0.78。在溶液加工型非掺杂器件的表征中,Ir-AcAc-PO表现出了最佳性能,其表现出了低至2.9 V的启亮电压和31.0 lm/W的功率效率,与不具有TADF效应的树枝状蓝光磷光材料Ir-CzCz-PO相比,启亮电压降低0.7V,功率效率提升93%。(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11-01)

张继东,李家源,金华峰[2](2019)在《基于荧光效应的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癌症治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的提出促进了荧光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的研究。将具有荧光效应的有机小分子与抗癌药物结合在一起,使得药物释放体系表现出低毒性、优异的癌细胞靶向性和方便药物跟踪监测等特点。因此,设计不同性能的前药可以研究抗癌药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为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喜树碱、SN-38和阿霉素等前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旺,汤晓斌,刘云鹏,许志恒,张峥嵘[3](2019)在《基于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辐致荧光效应的同位素电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因其具有小型化、长寿命等特点,已被广泛研究。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提升同位素电池的输出性能。本研究选取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作为荧光材料,利用其发射光可调的特性以匹配不同的后端光伏器件,调控优化后同位素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显着提升,可提高2.51~3.97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讨论了优化后端器件的适配性对于核探测和核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玉,张莉静,王颖,白凤英,邢永恒[4](2018)在《吡唑-吡啶铕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铕为金属源,2,6-二-[3-(5-苯基-1-氢-吡唑基)]吡啶(L)为配体,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配合物Eu(L)(MeOH)(NO3)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的中心金属为九配位,每个中心金属铕原子与L配体中的3个N原子和硝酸根离子和配位甲醇分子上的6个氧原子配位,形成轻微扭曲的叁帽叁角棱柱体的空间构型。荧光性能研究发现,该配合物对金属离子铜和镍有较强的荧光猝灭效应。即使在其它竞争金属离子的存在下,配合物仍然可以选择性地检测Cu2+,但对选择性的检测Ni2+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杨超[5](2018)在《单颗粒金属核壳纳米棒的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光谱技术凭借其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指纹识别、化学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少量的荧光分子可以满足高量子效率、大散射截面等要求。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增强荧光强度成为了众多科研人员的研究目标。在外电磁场激发下,借助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电磁场增强,可以实现附近荧光分子荧光强度增加。研究发现,金纳米棒是金属纳米颗粒实现荧光增强的重要衬底之一,并且衍生了许多复合结构。其中,由于金属核壳中产生的热点会进一步增强局域电磁场,所以金-银核壳纳米棒构型被大量应用在表面增强领域。由于传统荧光测量方法是对大量颗粒进行荧光数据采集,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观测结果造成影响。本文将利用纳米定位技术,通过对单颗粒Au@Ag@SiO_2-dye核壳纳米结构的荧光信号原位检测,研究了壳层厚度对荧光增强和各向异性纳米结构对入射光偏振依赖关系的影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金纳米棒结构。通过改变硝酸银与抗坏血酸的加入比例实现金纳米棒长径比的调控,长径比的变化可以调节等离激元共振(LSPR)峰的位置;利用湿化学法在金纳米棒表面还原生成银壳,制备了Au@Ag核壳纳米棒状结构;利用改进的Stober法和一步包埋法成功制备了 Au@Ag@SiO_2-dye纳米结构。2.采用原位单颗粒采集技术,研究了激发光波长、LSPR峰、荧光发射峰叁者耦合程度对Au@Ag@SiO_2-dye单颗粒荧光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调节研究Au@Ag@SiO_2-dye结构中SiO_2-dye层厚度,研究了分子分布状态变化对增强荧光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壳层厚度为5 nm时,荧光增强效果最好,增强倍数可达127倍。3.研究了单颗粒Au@Ag@SiO_2-dye纳米棒状结构的荧光增强对激发光偏振角性质的依赖特性。结果发现,随着入射光偏振方向的改变,不同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会被激发。且局域电磁场增强模式也随之改变,最终改变荧光增强效果。当入射光偏振方向垂直于金属棒状纳米结构的长轴时,荧光增强效果最强,反之最弱。同时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进一步研究了 Au@Ag@SiO_2-dye增强荧光的入射光偏振依赖特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成云,张正龙,韩庆艳,杨超,王鹏[6](2018)在《SiO_2包覆的银纳米颗粒及其团簇的表面增强荧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温条件下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制备银纳米颗粒,并用改良的St?ber方法,在银纳米颗粒及其多聚体外面包覆一层8 nm左右的二氧化硅,制备出Ag@SiO_2复合纳米颗粒.二氧化硅壳层的包覆不仅可以调控有机分子和银纳米颗粒之间的距离,避免荧光猝灭,还可以提高金属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有效地拓展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利用电子束刻蚀技术在衬底表面做记号,成功标记出单个状态的Ag@SiO_2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多聚体.以Rh6G为探测分子,系统研究了颗粒尺寸、多聚体聚合程度以及激发光的偏振性质对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Ag@SiO_2纳米复合衬底对吸附在其表面的Rh6G分子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且增强效果受到颗粒粒径、团聚程度、分布方式以及偏振性质变化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8年04期)

赵星,董军,高伟,陈悠,孔祥巧[7](2018)在《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外光场激励下,金属纳米结构衬底表面所形成的集体电子振荡模式可有效调制其局域电磁场分布,对居于衬底附近的荧光分子的荧光辐射产生调控。其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衬底金属表面所形成的电磁振荡模式和电磁场分布性质。归纳了光谱学中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研究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周期性有序衬底金属增强荧光及其金属纳米颗粒增强荧光研究的主要研究进展。基于局域电磁场增强机理模型,讨论了不同形貌衬底金属对荧光分子的荧光调控机理和影响因素。对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于霞,陈辉,郭嘉,李敏慧[8](2017)在《具有聚集诱导荧光效应的光响应性凝胶的合成及性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凝胶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纳米材料等领域。超分子凝胶可以根据需要将某些可调控的官能团引入到凝胶因子中,实现凝胶感应外界环境变化,对外界刺激(如热、光、电、化学试剂、应力等)产生智能响应。我们在胆固醇凝胶因子上引入偶氮苯和四苯基乙烯(TPE)基团,制备一种同时具有光响应和AIE特性的智能凝胶分子TPE-C6-Azobenzene-C5-Chol。该分子在DMF及其他有机溶剂中可以成胶,其凝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发生破坏变成溶液,随后在可见光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可恢复到凝胶状态。另外,该凝胶分子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液中,随着不良溶剂水含量逐渐增加而荧光性能增强,具有显着的AIE特性。因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光响应性AIE荧光凝胶,有望作为"软材料"应用于生物材料、传感器、光开关、活性物质缓释等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7-10-10)

田野,Xuzhou,Yan,Manik,Lal,Saha,牛忠伟,Peter,J.Stang[9](2017)在《有机铂金属大环-TMV多级自组装体系的响应型荧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向异性纳米粒子构筑的多级自组装结构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能。我们以具有尺寸单分散性且表面带负电荷的一维棒状烟草花叶病毒(TMV)作为构筑基元,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多正电性的四苯乙烯基有机铂金属大环(TPE-Pt-MC)构筑可逆且具有发光效应的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不仅提供了聚集诱导发光的另一种新颖模式,且将为功能性金属-有机生物复合材料的构建提供崭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21)

秦晓婷,敖琛,张忠义,张立业,闫慧忠[10](2017)在《过渡金属离子Zn~(2+)掺杂铕有机配合物Eu(TTA)_3phen的荧光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稀土铕有机配合物Eu(TTA)3phen以及掺杂过渡金属离子Zn~(2+)的掺杂配合物Zn_(0.4)Eu_(0.6)(TTA)_2phenCl_(0.6)。分别对两个配合物的C、H、N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图谱(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S)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Zn~(2+)有效地掺杂到了铕配合物中形成掺杂配合物,并且掺杂后配合物与掺杂前结构类似。紫外光谱显示两种有机配合物都能有效地吸收紫外光,吸收峰主要来自于参与配位的有机配体;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离子Zn~(2+)对于铕配合物具有荧光增效作用,发射光强度是未掺杂之前的1.5倍,并且对可能的荧光增效原理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7年04期)

荧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癌症治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的提出促进了荧光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的研究。将具有荧光效应的有机小分子与抗癌药物结合在一起,使得药物释放体系表现出低毒性、优异的癌细胞靶向性和方便药物跟踪监测等特点。因此,设计不同性能的前药可以研究抗癌药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为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喜树碱、SN-38和阿霉素等前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明.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效应的蓝光树枝状主体材料和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张继东,李家源,金华峰.基于荧光效应的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9

[3].陈旺,汤晓斌,刘云鹏,许志恒,张峥嵘.基于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辐致荧光效应的同位素电池研究[J].发光学报.2019

[4].王玉,张莉静,王颖,白凤英,邢永恒.吡唑-吡啶铕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效应[J].应用化学.2018

[5].杨超.单颗粒金属核壳纳米棒的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6].张成云,张正龙,韩庆艳,杨超,王鹏.SiO_2包覆的银纳米颗粒及其团簇的表面增强荧光效应[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8

[7].赵星,董军,高伟,陈悠,孔祥巧.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研究进展[J].激光技术.2018

[8].于霞,陈辉,郭嘉,李敏慧.具有聚集诱导荧光效应的光响应性凝胶的合成及性能检测[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7

[9].田野,Xuzhou,Yan,Manik,Lal,Saha,牛忠伟,Peter,J.Stang.有机铂金属大环-TMV多级自组装体系的响应型荧光效应[C].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17

[10].秦晓婷,敖琛,张忠义,张立业,闫慧忠.过渡金属离子Zn~(2+)掺杂铕有机配合物Eu(TTA)_3phen的荧光效应研究[J].稀土.2017

标签:;  ;  ;  ;  

荧光效应论文-张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