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与贝母属药用植物质量评价

川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与贝母属药用植物质量评价

论文摘要

贝母为一种常用中药,具有十分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气味辛、平,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症,喉痹,乳难。”百合科Liliaceae中的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是药用贝母的主要来源,此属全世界约有13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尤以地中海北岸、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贝母种类繁多,在民间多种贝母属植物的鳞茎均以贝母入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有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等.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 D.Don)和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作为川贝母的主要基源植物,以其干燥鳞茎入药,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为了进一步寻找新的天然产物成分或者活性成分,阐明川贝母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贝母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我们对川贝母的两种基源植物:川贝母(F.cirrhosa D.Don)和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立了生物碱和核苷两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对贝母属植物的质量评价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为贝母属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别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川贝母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综合运用理化性质和各种光谱技术(包括IR、UV、ESI-MS、HRESI-MS、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MQC、HMBC、NOESY和X-ray等),鉴定了27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生物碱类化合物15个,分别为:垂茄次碱(demissidine,QB-3),川贝酮碱(chuanbeinone,QB-9),梭砂贝母酮碱(delavinone,QB-10),贝母乙素(verticinone,QB-11),西贝素(imperialine,QB-12),蒲贝素B(puqienine B,QB-16),异梭砂贝母碱(isodelavine,QB-23),isoforticine(QB-24),petilidine(QB-25),贝母甲素(verticine,QB-26),贝母辛(peimisine,QB-27),川贝碱甲(cirrhosinine A,QB-35),川贝碱乙(cirrhosinine B,QB-46),垂茄次碱苷(demissidine-3-O-β-D-glucopyranosyl(1→4)glucopyranoside,QB-65),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QB-75);有机酸类化合物2个:E-肉桂酸(E-cinnamic acid,QB-P-3),单棕榈酸甘油酯(2-monopalmitin,QB-P-5);核苷类化合物8个:尿嘧啶(uracil,QB-N-2),胸嘧啶(thymine,QB-N-3),胞苷(cytidine,QB-N-6),肌苷(inosine,QB-N-7),尿苷(uridine,QB-N-8),鸟苷(guanosine,QB-N-10),胸苷(thymidine,QB-N-11),腺苷(adenosine,QB-N-12);甾醇及其苷类化合物2个:β-谷甾醇(β-sitosterol,QB-P-1),胡萝卜苷(daucosterol,QB-P-6)。其中,QB-23,QB-24,QB-35,QB-46和QB-65等5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QB-P-3,QB-P-5,QB-N-2,QB-N-3,QB-N-6,QB-N-7,QB-N-8和QB-N-10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QB-9,QB-10,QB-12,QB-16,QB-25,QB-75,QB-P-1和QB-P-6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川贝母中分离得到。从梭砂贝母鳞茎中共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生物碱类化合物12个,分别为:川贝酮碱(chuanbeinone,LBM-11),梭砂贝母酮碱(delavinone,LBM-12),梭砂贝母啶碱(delavidine,LBM-14),去氢鄂贝定碱(ebeiedinone,LBM-15),贝母乙素(verticinone,LBM-16),西贝素(imperialine,LBM-17),异梭砂贝母碱(isodelavine,LBM-31),梭砂贝母碱(delavine,LBM-41),鄂贝定碱(ebeiedine,LBM-42),异贝母甲素(isoverticine,LBM-46),贝母甲素(verticine,LBM-48),贝母辛(peimisine,LBM-50);有机酸类化合物8个:E-3,4,5-三甲氧基肉桂酸(E-3,4,5-trimethoxycinnamic acid,BM-2),E-对-甲氧基肉桂酸(E-p-methoxycinnamic acid,BM-3),E-肉桂酸(E-cinnamic acid,BM-4),E-对-羟基肉桂酸(E-p-hydroxycinnamic acid,BM-7),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E-p-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BM-8),阿魏酸(ferulic acid,BM-11),咖啡酸(caffeic acid,BM-12),1-O-feruloylglycerol(BM-15);核苷类化合物6个:尿嘧啶(uracil,LB-1),胸嘧啶(thymine,LB-2),尿苷(uridine,LB-5),鸟苷(guanosine,LB-7),胸苷(thymidine,LB-8),腺苷(adenosine,LB-9);甾醇及其苷类化合物2个:β-谷甾醇(β-sitosterol,BM-1),胡萝卜苷(daucosterol,BM-17);萜类化合物1个:苍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eⅢ,BM-5)。其中LBM-14为新化合物,BM-2、BM-3、BM-5、BM-7、BM-8、BM-11、BM-12和BM-15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LBM-15、LBM-16、LBM-31、LBM-42、LBM-46、LBM-48、LBM-50、BM-1、BM-4、BM-17、LB-1、LB-2、LB-5、LB-7、LB-8和LB-9等1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梭砂贝母中分离得到。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HPLC-ELSD法建立了同时测定贝母类药材中8个生物碱含量的方法,8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平贝碱甲(pingbeimineA)、贝母辛(peimisine)、贝母甲素(verticine)、贝母乙素(verticinone)、异梭砂贝母碱(isodelavine)、垂茄次碱苷(demissidine-3-O-β-D-glucopyranosyl(1→4)glucopyranoside)、梭砂贝母酮碱(delavinone)和川贝酮碱(chuanbeinone);利用新建立的HPLC-ELSD分析方法对13种贝母60批次样品中的8个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建立了13种贝母药材的HPLC色谱模式,并根据贝母药材中生物碱的分布特点,对贝母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进行了探讨。同时,首次建立了用HPLC-DAD法同时测定贝母类药材中9个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9个核苷类成分分别为尿嘧啶(uracil),胞苷(cytidine),鸟嘌呤(guanine),尿苷(uridine),胸嘧啶(thymine),肌苷(inosine),鸟苷(guanosine),胸苷(thymidine),腺苷(adenosine)。60批次贝母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核苷类成分普遍存在于各种贝母药材中,尿苷(Uridine)、鸟苷(Guanosine)和腺苷(Adenosine)为贝母类药材中主要的核苷类成分,由于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核苷类可能为贝母类药材生物碱以外的活性成分。贝母中生物碱和核苷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对贝母类药材的质量控制、品种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贝母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同时为贝母类药材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文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对贝母属植物的植物资源、传统疗效、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对有效开发、合理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贝母属药用植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一节 植物资源与地理分布
  • 第二节 化学成分
  • 第三节 药理活性
  • 第四节 化学成分分析及药材质量评价
  • 第五节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川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四节 实验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梭砂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四节 实验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贝母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学研究
  • 第一节 HPLC-ELSD法测定贝母属药用植物中8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
  • 第二节 HPLC-DAD法测定贝母属药用植物中9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致谢
  • 作者简历
  • 附图目录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湖北贝母的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研究[J]. 南方农业 2018(32)
    • [2].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02)
    • [3].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湖北贝母生长调查及性状构成分析[J]. 中药材 2019(01)
    • [4].川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2009(01)
    • [5].贝母属6个新疆野生种质调查及其园林应用初探[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3)
    • [6].川贝母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02)
    • [7].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结构[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5)
    • [8].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7)
    • [9].浙贝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5)
    • [10].贝母类中药材病害防治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科学 2018(05)
    • [11].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贝母属类样品中的贝母素乙[J]. 化学试剂 2016(11)
    • [12].基于ISSR的新疆贝母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J]. 中草药 2013(07)
    • [13].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04)
    • [14].响应面优化提取贝母皂苷工艺研究[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8(02)
    • [15].榆中贝母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J]. 绿色科技 2019(24)
    • [16].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34卷(2015年)总目次[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06)

    标签:;  ;  ;  ;  ;  

    川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与贝母属药用植物质量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