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3+/Yb3+/Er3+离子掺杂LiTaO3多晶的上转换白光性能研究

Tm3+/Yb3+/Er3+离子掺杂LiTaO3多晶的上转换白光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Yb3+、Er3+、Tm3+离子三掺的LiTaO3多晶粉。测试了单掺Er3+离子、双掺Yb3+、Er3+离子及Yb3+、Tm3+离子和三掺Yb3+、Er3+、Tm3+离子的LiTaO3多晶粉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转换稳态发射谱,上转换功率曲线及X-射线粉末衍射。多晶粉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测试结果表明掺杂离子后的多晶粉并没有新的峰产生,只是对原峰值的修改(增强或减弱)即可知:离子以取代的方式存在于晶格结构中,而不是存在于晶格间隙,并没有破坏晶体结构。对单掺Er3+离子、双掺Yb3+、Er3+离子及Yb3+、Tm3+离子和三掺Yb3+、Er3+、Tm3+离子的LiTaO3多晶粉在980nm的激光下进行发光上转换功率曲线测试并不断调节各掺杂离子的浓度以便得到最好的效果,以便更好的分析出上转换的发光机制。1)利用波长为980nm的激光器对Er:LiTaO3样品进行激发,观察到了可见光区较强的上转换绿光发射和很弱的上转换红光发射,且随着Er3+离子浓度的增加,上转换红、绿光的发射强度都有相应的增加。2)利用波长为980nm的激光器对Er:Yb:LiTaO3样品进行激发,观察到了可见光区较强的上转换绿光发射和很弱的上转换红光发射且随着Yb3+离子浓度的提高,上转换红、绿光的发射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上转换红光发射强度增加的幅度明显要大于上转换蓝光发射强度增加的幅度。550nm附近上转换绿光输出源自于Er3+离子的2H11/2/4S3/2能级跃迁到基态4I15/2过程中能量输出,而660nm附近上转换红光输出来源于Er3+离子的4F9/2能级跃迁到基态4I15/2能级的能量输出。3)对Yb:Er:Tm:LiTaO3多晶粉在980nm样品进行激发,当掺杂能浓度达到1Yb:6Er:1Tm:LiTaO3时上转换白光输出,450nm附近上转换蓝光的输出,产生上转换蓝光的Tm3+离子1G4态的布居主要来自双光子同时吸收过程。而单光子上转换红光,则由Tm3+和Er3+离子之间的交叉驰豫过程参与产生,即3F2/3(Tm3+)+4I15/2(Er3+)→3H6(Tm3+)+4I9/2(Er3+)。通过测试晶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讨论了掺杂离子对晶体的影响机理,与纯LiTaO3相比掺杂三价稀土离子促使基础吸收边相对发生紫移。本文研究中首次在三掺LiTaO3中获得白光输出,这在国内外未见报道过,在今后LiTaO3科研贡献中起到一定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稀土元素发光材料简介
  • 1.3 上转换发光简介
  • 1.4 钽酸锂基质材料特点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2.1 掺杂元素的选择
  • 2.2 多晶粉的制备
  • 2.2.1 实验方法
  • 2.2.2 原料配比
  •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 2.3.1 XRD 测试
  • 2.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2.3.3 上转换稳态发射谱
  • 3:Er3+上转换荧光研究'>第3章 LiTaO3:Er3+上转换荧光研究
  • 3.1 概述
  • 3.2 XRD 测试结果及分析
  • 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及分析
  • 3:Er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光谱'>3.4 LiTaO3:Er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光谱
  • 3:Er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3.5 LiTaO3:Er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
  • 3.6 本章小结
  • 3+/Yb3+及Tm3+/Yb3+上转换荧光研究'>第4章 掺杂Er3+/Yb3+及Tm3+/Yb3+上转换荧光研究
  • 4.1 概述
  • 4.2 XRD 测试结果及分析
  • 4.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及分析
  • 3:Er:Yb 及Tm:Yb 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光谱'>4.4 LiTaO3:Er:Yb 及Tm:Yb 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光谱
  • 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4.5 Yb:Er:LiTaO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3:Er3+/Tm3+/Yb3+白色上转换荧光研究'>第5章 LiTa03:Er3+/Tm3+/Yb3+白色上转换荧光研究
  • 5.1 概述
  • 5.2 XRD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及分析
  • 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光谱'>5.4 Tm:Yb:Er:LiTaO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光谱
  • 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5.5 Tm:Yb:Er:LiTaO3多晶粉的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ERβ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4)
    • [2].KY_3F_10:Yb~(3+),Er~(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温度传感及光致发热特性[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8)
    • [3].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与单发甲状腺癌ER表达的研究[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6(02)
    • [4].ERα、ERβ与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 2016(08)
    • [5].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探讨[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3)
    • [6].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J]. 浙江医学 2013(17)
    • [7].三阴乳腺癌患者ERβ、EGFR表达、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02)
    • [8].Er对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层特性的影响[J]. 有色金属工程 2020(05)
    • [9].Er含量对均匀化退火前后Al-5Mg-0.5Mn-0.24Zr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20(18)
    • [10].产木聚糖酶的枯草杆菌筛选及稀土Er~(3+)的诱变[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10)
    • [11].Er微合金化对工业纯铝铸态组织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6(22)
    • [12].芳香化酶、ER-α、ER-β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19)
    • [13].β-紫罗兰酮诱导人乳腺癌细胞(ER~+)凋亡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02)
    • [14].雌激素受体ERα的功能调控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1(01)
    • [15].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01)
    • [16].热休克蛋白27及E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15)
    • [17].PCNA、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腺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13)
    • [18].Er激光进行窝沟封闭对儿童牙科焦虑的影响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10)
    • [19].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征象与乳腺癌ER等受体的相关性[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8)
    • [20].Er∶YAG激光治疗OSAHS的临床疗效评估[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04)
    • [21].21基因检测对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指导价值[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11)
    • [22].乳腺癌ER相关内分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09)
    • [23].Gd_2O_3:Yb~(3+),Er~(3+)纳米粒子的本征红色上转换发光[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4].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与乳腺癌[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5(01)
    • [25].ER-α3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09)
    • [26].ER-β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组织ER表达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17)
    • [27].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 内江科技 2010(08)
    • [28].膀胱癌ERα基因甲基化与ER表达的相关性[J]. 江苏医药 2010(19)
    • [29].ERα基因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 医学综述 2009(04)
    • [30].亮丙瑞林微球蛋白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ER、Bcl-2蛋白表达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20)

    标签:;  ;  ;  

    Tm3+/Yb3+/Er3+离子掺杂LiTaO3多晶的上转换白光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