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籽油α-亚麻酸的富集及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猕猴桃籽油α-亚麻酸的富集及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猕猴桃籽油α-亚麻酸的富集及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食品科学

作者: 吴彩娥

导师: 李元瑞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亚麻酸,富集,微胶囊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猕猴桃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精馏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尿素包合技术、微胶囊技术等现代高新食品工程技术,从猕猴桃籽中提取猕猴桃籽油、富集纯化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并对猕猴桃籽油进行了微胶囊化。重点研究了猕猴桃籽油及其脂肪酸酯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以及富集纯化的各个工艺条件对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含量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气流式锐孔法”和喷雾干燥法制作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工艺技术,并探讨了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贮藏稳定性和释放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压力是影响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2 中溶解度的最主要因素。超临界CO2 萃取猕猴桃籽油的转变压力约为27.8MPa。当压力小于27.8MPa 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而要尽可能采取临界温度以上的较低的萃取温度,以获得较高的溶解度;当压力大于27.8MPa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压力在30MPa和35MPa时温度从40℃升高到45℃,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增加不明显,较合适的萃取条件为温度压力30~35MPa 温度40℃;水分含量对猕猴桃籽油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超临界CO2 萃取猕猴桃籽油时物料的水分含量不能过低或过高,应保持5~7%的水分含量;在试验条件下,猕猴桃籽油脂肪酸乙酯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差异显著,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将不同的猕猴桃油乙酯分离。2.温度、压力、CO2 流量等条件对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CO2 精馏效果有很大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精馏富集猕猴桃籽油脂肪酸时精馏温度梯度40-55-70-85、精馏柱压力15MPa、CO2 流量3000 g/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是较适宜的操作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经过精馏后可使猕猴桃籽油中a-亚麻酸的含量达到69.91%;程序升压可使猕猴桃籽油中a-亚麻酸的含量达到73.53%;尿素包合和银离子络合与超临界CO2 精馏结合分别使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的含量由单独精馏的69.91%提高至72.30%和75.59%。对超临界CO2 连续进料精馏浓缩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物料流量为3.3~5.1g/min、CO2 流量为3000 g/h、精馏压力为15MPa 的条件下,可以将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提高至70.35~75.18%。3.单级分子蒸馏适宜的分离条件为:蒸馏温度110℃,蒸馏压力3.5Pa,物料流量30~40 滴/min;刮膜器转速400r/min,进料温度55℃。采用单级分子蒸馏可使猕猴桃籽油原料中的a-亚麻酸由原来的61.82%提高至70%以上;多级操作方式适宜的分离条件为,蒸馏温度90~120℃,蒸馏压力3.0~4.0Pa,物料流量30 滴/min,刮膜器转速400r/min,进料温度55℃。经过四级分子蒸馏,可以将猕猴桃籽油原料中的a-亚麻酸由原来的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立题思路

1.1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1.1.1 猕猴桃起源、分布及生产概况

1.1.2 猕猴桃果实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1.1.3 猕猴桃的加工和综合利用

1.1.4 猕猴桃种籽的加工利用研究现状

1.2 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

1.2.1 油脂的脂肪酸的组成及分类

1.2.2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1.2.3 功能性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1.2.4 油脂的提取及分离方法

1.2.5 功能性脂肪酸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1.3 超临界CO_2 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3.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概念、原理

1.3.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特点

1.3.3 影响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能力的因素

1.3.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食品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1.3.5 超临界流体精馏技术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中的应用研究

1.4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在食品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1.4.1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

1.4.2 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1.4.3 影响分子蒸馏的因素

1.4.4 分子蒸馏器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1.4.5 分子蒸馏技术在食品成分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

1.5 尿素包合法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1.5.1 尿素包合法的原理

1.5.2 尿素包合前原料的前处理及包合工艺

1.5.3 影响尿素包合的因素

1.5.4 尿素包合法与其它方法的结合

1.5.5 尿素包合法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1.6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6.1 微胶囊技术概述

1.6.2 微胶囊的功能特点

1.6.3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微胶囊化方法

1.6.4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6.5 微胶囊缓释性能研究进展

1.7 文献资料分析与立题依据

第二章 猕猴桃籽油及其脂肪酸酯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仪器装置

2.1.3 试验方法

2.1.4 猕猴桃籽油脂肪酸组分含量的测定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2.1 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猕猴桃籽油萃取量与CO_2 累积用量的关系

2.2.2 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_2 中的溶解度

2.2.3 水分含量对猕猴桃籽油溶解度的影响

2.2.4 温度和压力对猕猴桃籽油脂肪酸乙酯在超临界CO_2 中溶解度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临界CO_2 精馏技术富集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装置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精馏柱温度梯度对a-亚麻酸精馏效果的影响

3.2.2 精馏压力对a-亚麻酸精馏效果的影响

3.2.3 二氧化碳流量对a-亚麻酸精馏效果的影响

3.2.4 萃取温度和压力对a-亚麻酸精馏效果的影响

3.2.5 超临界CO_2 与其它方法结合富集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

3.2.6 连续式进料浓缩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的研究

3.3 讨论

3.3.1 超临界CO_2 萃取-精馏猕猴桃籽油过程分析

3.3.2 萃取釜及精馏柱中物料与CO_2 接触方式的影响

3.3.3 温度、压力、CO_2 流量对连续式精馏效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子蒸馏技术富集猕猴桃籽油a-亚麻酸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仪器装置

4.1.3 试验方法

4.1.4 a-亚麻酸含量的检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分子蒸馏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

4.2.2 分子蒸馏工艺条件优化试验

4.2.3 蒸馏级数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分子蒸馏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

4.3.2 关于分子蒸馏技术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尿素包合技术富集猕猴桃籽油中a-亚麻酸的研究

5.1 尿素包合原理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设备与仪器

5.2.3 试验方法

5.2.4 分析检测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溶剂种类对尿素包合效果的影响

5.3.2 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a-亚麻酸富集效果的影响

5.3.3 尿包法富集a-亚麻酸工艺条件优化正交试验

5.3.4 富集前后猕猴桃籽油脂肪酸组分含量比较

5.4 讨论

5.4.1 关于猕猴桃籽油的皂化水解酯化作用

5.4.2 关于尿素包合富集纯化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喷雾干燥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技术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仪器

6.1.2 试验方法

6.1.3 测定指标和微胶囊效果评定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喷雾干燥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壁材的选择

6.2.2 喷雾干燥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乳化液配方单因素试验

6.2.3 喷雾干燥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

6.2.4 喷雾干燥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乳液配方优化试验

6.2.5 喷雾干燥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气流式锐孔法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技术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与设备

7.1.2 试验方法

7.1.3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效果的评价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海藻酸钠浓度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成形效果的影响

7.2.2 CaC1_2 浓度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成形效果的影响

7.2.3 壁材与心材比例的确定

7.2.4 乳化剂配比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

7.2.5 喷雾(N_2)压力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7.2.6 喷雾造粒液面距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7.2.7 喷雾物料流速的确定

7.2.8 干燥方式的选择

7.2.9 “气流式锐孔法”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优化试验

7.2.10 “气流式锐孔法”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喷雾造粒工艺参数优化试验

7.3 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质量评价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材料

8.1.2 试验仪器装置

8.1.3 试验方法

8.1.4 微胶囊质量评定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感官状态评价

8.2.2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理化特性分析

8.2.3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

8.2.4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贮藏稳定性

8.3 讨论

8.3.1 关于微胶囊外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8.3.2 关于微胶囊稳定性的研究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释放性能研究

9.1 材料与方法

9.1.1 试验材料

9.1.2 试验仪器装置

9.1.3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9.1.4 微胶囊释放性能研究方法

9.2 结果与分析

9.2.1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在时间

9.2.2 猕猴桃籽油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9.2.3 猕猴桃籽油释放动力学模型描述

9.3 讨论

9.3.1 壳聚糖/海藻酸钠生物微胶囊的研究

9.3.2 关于微胶囊释放率和释放动力学的研究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10.1 全文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2-22

参考文献

  • [1].微胶囊化西藏酥油的制备、微结构及其性质研究[D]. 石燕.南昌大学2008
  • [2].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及应用研究[D]. 纪俊玲.南京理工大学2007
  • [3].益生菌微囊化适用材料的探索及其对重金属致死性的治疗应用[D]. MUHAMMAD ZAFARULLAH.东北农业大学2017
  • [4].微胶囊化葡萄糖氧化酶的制备及对小麦粉品质的改良研究[D]. 王霞.江南大学2011
  • [5].酪蛋白美拉德产物的制备、性质及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D]. 谷风林.江南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基于超微细处理的猕猴桃籽油保健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D]. 李加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 [2].红松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抗衰老功能研究[D]. 王萍.东北林业大学2003
  • [3].壳聚糖澄清猕猴桃果汁及其澄清机理的探讨[D]. 王岸娜.江南大学2004
  • [4].葡萄籽原花青素分离提纯、组分鉴定及抗氧化性研究[D]. 吴朝霞.沈阳农业大学2005
  • [5].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 冷延国.北京化工大学1999
  • [6].鹿茸活性成分的提取及一种新型微胶囊的制备[D]. 王金宇.天津大学2006
  • [7].茉莉精油的微胶囊化及其在茉莉花茶中的应用研究[D]. 陆宁.安徽农业大学2003

标签:;  ;  ;  ;  

猕猴桃籽油α-亚麻酸的富集及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