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桥论文-张晓艳,汪富资,于辉,吴杰,唐亮

模型桥论文-张晓艳,汪富资,于辉,吴杰,唐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桥梁结构,叁维激光扫描,损伤识别

模型桥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艳,汪富资,于辉,吴杰,唐亮[1](2019)在《基于面曲率变化的模型桥损伤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内对T型简支有机玻璃模型桥进行了多级加载,使用叁维激光扫描系统采集了桥面叁维点云数据,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桥面点云变形数据云图,有限元数值分析了主梁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损伤所引起的桥面高斯曲率云图变化规律。针对模型桥中3种代表性工况:无损伤空载、无损伤满载和有损伤满载,将有限元数据和点云数据分别所得到的桥面高斯曲率云图进行了对比分析,尝试将桥面叁维激光平面点云数据与桥梁结构损伤情况联系起来,探索了基于桥面高斯曲率变化进行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结果表明:桥面高斯曲率相对于挠度变化来说对损伤更敏感,通过桥面高斯曲率的变化规律可识别结构损伤的数量和位置等特征,为将来在实桥上利用桥面曲率变化进行结构损伤识别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唐见,周志祥,唐亮,吴杰[2](2017)在《基于特征曲率的模型桥结构损伤识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桥梁结构损伤与桥面形态的关系,在实验室内利用提取模型桥桥面特征曲率的方法,开展了判定桥梁结构出现损伤位置及程度的试验。首先,采用徕卡Nova Ms50叁维激光扫描系统对有机玻璃模型桥面扫描。在多级损伤工况下,将传统位移计测量数据与扫描获取得到桥面几何形态点云数据进行了对比。从理论层面上对基于特征曲率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取了实测桥面特征截面的挠度曲线。结果可直观看出:曲率曲线在结构损伤处出现突变,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挠度曲率曲线突变峰值也发生了相应的增大。(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7年07期)

蔡军哲,司龙[3](2017)在《叁塔斜拉-自锚式悬索协作体系模型桥温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叁塔斜拉-自锚式悬索协作体系桥温度效应下的受力机理和工作性能,以某在建桥梁为依托工程,制作了1∶20缩尺试验模型,研究了桥梁整体温差、索梁温差、桥塔日照和桥面日照等4种工况下桥梁结构的变形响应及索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这4种工况下,相邻吊索索力变化呈现正负跳跃的特点,影响索力的均匀性;索梁温差对主梁位移影响最大,对短索索力影响也较大;分缆索力变化值均较小。(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徐立枫[4](2015)在《斜拉模型桥地震易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已然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但因条件限制,理论易损性曲线尚未得到实测地震响应结果的有效验证。随着振动台试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振动台试验也越来越先进化与精确化。论文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特大斜拉桥模型进行理论地震易损性分析,并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具体完成了如下工作:1、回顾了国内外斜拉桥振动台和易损性曲线的研究现状,分析关于理论地震易损性曲线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建立大跨度斜拉桥易损性曲线和进行斜拉模型桥地震易损性的必要性;2、简要介绍了建立理论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前期准备过程:地震波的选取、损伤指标的确定、弯矩—曲率分析以及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流程;3、详细介绍了斜拉桥模型的工程概况以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为斜拉模型桥地震易损性分析奠定了基础;4、绘制了分别在纵桥向、横桥向地震作用下斜拉模型桥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斜拉模型桥的地震易损性特点;讨论了粘滞阻尼器的减震作用及其对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最终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损伤结果,验证了理论地震易损性曲线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吴杰[5](2015)在《有机玻璃模型桥桥面形态与结构损伤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周志祥教授承担的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桥梁面相感知方法与安全评价理论研究(项目编号:cstc2012jjB0118),在查阅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玻璃模型桥桥面形态与结构损伤关系研究。涉及到桥梁工程、测绘工程、逆向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通过对国内外桥梁常规检查方法的现状进行调查,论述了一种基于“桥梁面向学”理论的新型桥梁常规检查理念。该理念通过叁维测量手段获得桥面几何形态的叁维点云数据,然后根据点云数据对桥梁结构的安装状况进行判断。针对一座有机玻璃简支T型梁桥,分别进行无损伤和有损伤两种工况下的加载试验,同时采用徕卡Ms50扫描桥面几何形态叁维点云数据和百分表测量T梁底面特征点挠度。探索了点云数据去噪处理的方法。并对不同荷载下的桥面形态点云数据进行3D比较分析,同时将点云数据与位移计实测数据在特征点进行挠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桥面几何形态点云数据能够描述桥面的真实形态及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特征点实际误差均小于10%,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对有机玻璃简支T型梁桥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设置两种不同的病害:主梁开裂和支座脱空。分析了主梁不同开裂程度、不同开裂位置及不同裂缝条数下的特征截面挠度变化。分析了不同位置支座脱空、不同数量支座脱空组合下的特征截面挠度变化。根据材料力学中弯矩与曲率的关系,探索了桥梁结构中损伤的识别,探索了“基于曲率突变的损伤识别方法”。分别对主梁在不同开裂程度、不同裂缝条数及不同开裂位置下的特征截面挠度曲率曲线进行损伤程度,损伤位置及损伤数量的识别。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叁维点云数据进行损伤识别,判断的损伤程度与损伤位置均与实际情况相符。(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5-04-16)

王忠辉[6](2012)在《基于RBFNN钢桁架模型桥的损伤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损伤预警是结构损伤检测较为关键的一步,目的是判断结构是否发生损伤并发出警告信号.已有的损伤预警方法大多数采用BP网络,并且没有考虑测试噪声的影响.因此,提出采用一种混合算法的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作为损伤预警系统,结果表明:RBFNN能显着判别损伤是否出现且预警效果要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更适合作为判断损伤是否出现的预警系统.(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余金凤,洪林,章春娣,刘大刚,赵丽子[7](2011)在《基于SCS模型桥河流域不同时期的水文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湖北省漳河灌区桥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1966—201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将SCS模型改进后应用于流域的产汇流计算,并分析该流域不同阶段的降雨-径流关系和洪峰流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频率下,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了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也说明了加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曹升[8](2011)在《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模型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体系桥梁是一种流行的桥型,有着连续梁和刚构的特点,造型简洁、线形流畅。它是一种被普遍使用于交通建设的桥梁结构体系,对其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此类桥多采用悬臂施工,施工阶段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困扰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本文依托陕西省西安公路研究院科研项目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模型试验,进行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计算分析。针对桥梁是否能够形成理想的线形,如何在施工中保证结构形成理想线形等问题,对该结构体系进行模型试验是解决问题的很好选择。目前,连续刚构的合龙段出现的病害较为严重,对合龙段的研究尤为重要。由于不断兴建的高铁中的二期恒载较大,故二期荷载施工时间对成桥内力状态影响的分析也比较重要。如何寻求更好的合拢方案和较大二期恒载的合理加载时间是实际且现实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阐述模型试验理论,根据量纲理论推导出集中荷载、均布荷载、弯矩作用下,模型与原型相似的应力、应变、挠度相似判据。对依托工程进行模型设计,确定模型截面,考虑原型边界条件,进行模型加工制作。2、考虑高墩大跨连续刚构体系桥梁施工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有限位移法建立依托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得到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位移。3、对比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用实测数据对比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建立更准确的数值模型。验证设计计算理论和软件的合理性。4、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高墩大跨连续刚构体系桥梁力学行为及受力性能,分析桥梁线形变化规律和结构整体性能,得到在合理合拢方案的施工方法下,高墩连续刚构体系桥梁所能够达到的预期线形并实现协同受力。分析合拢的影响因素,给出合拢施工的相关建议。分析二期恒载加载对合拢后成桥内力状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5-25)

冼虹雁[9](2011)在《构造函数模型“桥”解立体几何最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渗透,紧密结合的.立体几何题中经常会涉及到距离最短、面积与体积最大或最小等问题,我们可引入适当变量,运用立体几何中的公式法则,写出目标函数,通过函数搭桥,利用函数性质或不等式理论,"桥"解出最值.下面举例说明.(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高中版)》期刊2011年03期)

张岗,王亚堃,胡德功,周勇军,赵煜[10](2009)在《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模型桥空间数值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异形结构受力问题,根据相似原理,制作大悬臂箱梁模型,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以叁维实体单元对大悬臂PC箱梁模型进行空间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考虑大悬臂横梁偏载和大悬臂边跨中载两种工况,研究了两种工况下大悬臂横梁挠度及受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接近,局部精细分析技术可提高分析精度;由于模型桥的宽跨比较大,大悬臂加载桥的横向效应明显,大悬臂横梁横桥向类似于单梁效应,偏载作用下模型桥大悬臂向荷载作用处倾斜,中载作用下模型桥大悬臂呈倒U形,并伴有薄膜效应。(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09年09期)

模型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桥梁结构损伤与桥面形态的关系,在实验室内利用提取模型桥桥面特征曲率的方法,开展了判定桥梁结构出现损伤位置及程度的试验。首先,采用徕卡Nova Ms50叁维激光扫描系统对有机玻璃模型桥面扫描。在多级损伤工况下,将传统位移计测量数据与扫描获取得到桥面几何形态点云数据进行了对比。从理论层面上对基于特征曲率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取了实测桥面特征截面的挠度曲线。结果可直观看出:曲率曲线在结构损伤处出现突变,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挠度曲率曲线突变峰值也发生了相应的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桥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艳,汪富资,于辉,吴杰,唐亮.基于面曲率变化的模型桥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唐见,周志祥,唐亮,吴杰.基于特征曲率的模型桥结构损伤识别试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

[3].蔡军哲,司龙.叁塔斜拉-自锚式悬索协作体系模型桥温度效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徐立枫.斜拉模型桥地震易损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5].吴杰.有机玻璃模型桥桥面形态与结构损伤关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6].王忠辉.基于RBFNN钢桁架模型桥的损伤预警研究[J].河南科学.2012

[7].余金凤,洪林,章春娣,刘大刚,赵丽子.基于SCS模型桥河流域不同时期的水文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8].曹升.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模型桥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

[9].冼虹雁.构造函数模型“桥”解立体几何最值[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1

[10].张岗,王亚堃,胡德功,周勇军,赵煜.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模型桥空间数值仿真研究[J].公路.2009

标签:;  ;  ;  ;  

模型桥论文-张晓艳,汪富资,于辉,吴杰,唐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