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熔体局域结构的实验及从头算研究

合金熔体局域结构的实验及从头算研究

论文题目: 合金熔体局域结构的实验及从头算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作者: 谷廷坤

导师: 边秀房

关键词: 射线衍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液态结构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X-射线衍射技术是研究高温合金熔体结构的重要方法,但它把合金熔体的三维结构投影到一维上去,只能给出总的结构因子和双体相关函数。因此,详细描述合金熔体的结构特征还需要其它的补充方法来得到偏结构参数,而其中之一就是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理论。本文将X-射线衍射技术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了工业合金Fe-Si和Fe-C的熔体结构,探讨了Fe-Si熔体的结构参数与成分的关系及其电子结构性质,给出了共晶成分的Fe-C熔体的局域结构特征。使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并结合已有的实验结果研究了Ⅲ-Ⅴ族半导体GaSb和InSb的液态结构、动力学性质及电子结构;GaSb液态结构随温度及压强的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由于实验上的困难,关于Fe-Si合金熔体结构的实验研究没有给出可靠的偏结构参数。本文研究了多个成分的Fe-Si合金熔体的结构,系统地给出了Fe-Si合金熔体的结构参数随成份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将Fe-Si熔体随成分的变化划分为四个区间。第一次使用从头算方法研究了Fe-Si熔体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Fe-Si熔体中异类原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来源于Fe(3d)与Si(3p)的轨道杂化。由Fe-Si熔体的电子结构分析可以预言:当Si含量超过70.0at.%时,Fe-Si熔体中含有Si-Si共价键。 早期关于Fe-C合金熔体结构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其总结构参数,而没有给出Fe-C合金熔体局域结构的特征。本文研究了共晶成分的Fe-C合金熔体的结构。给出了共晶Fe-C合金熔体的偏结构参数,发现在Fe-C熔体中异类原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C原子的第一近邻几乎全由Fe原子组成,而C原子则在较大尺寸上存在相关性。系统地研究了共晶Fe-C熔体和Fe3C晶体结构的相关性,首次给出了Fe-C熔体和Fe3C晶体结构中C周围Fe原子的局域结构具有相似性的证据。电子结构的研究表明,Fe-C熔体结构中,异类原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来源于Fe(3d)与C(2p)的轨道杂化。 实验上已经发现液态GaSb和InSb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不同于简单的液态金属,而现有的关于GaSb和InSb的液态结构的实验研究没有给出对这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液态结构的实验研究

1.2.1 实验技术

1.2.2 实验研究现状

1.3 液体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1.4 与 Fe-Si、Fe-C 及 GaSb和 InSb熔体结构有关的研究

1.4.1 Fe-Si熔体结构的研究

1.4.2 Fe-C 熔体结构的研究

1.4.3 GaSb和 InSb熔体结构的研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及计算方法

2.1 实验的理论基础

2.1.1 单组元体系

2.1.2 二元体系

2.2 X-射线衍射实验简介

2.3 分子动力学方法

2.3.1 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

2.3.2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

2.4 本文使用的计算方法

2.5 各种物理量的提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Fe-Si合金熔体结构的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方法

3.2.2 计算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1 结构分析

3.4.2 电子结构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共晶 Fe-C合金熔体结构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及计算方法

4.2.1 实验方法

4.2.2 计算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

4.4 共晶 Fe-C合金的熔体结构

4.5 共晶 Fe-C合金熔体的动力学性质

4.6 共晶 Fe-C合金熔体的电子结构

4.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GaSb和 InSb液态结构的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

5.3 GaSb和 InSb的液态结构

5.4 液态 GaSb和 InSb的动力学性质

5.5 液态 GaSb和 InSb的电子结构

5.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GaSb合金的液态结构与温度的关系

6.1 引言

6.2 计算方法

6.3 GaSb的液态结构与温度的关系

6.4 液态 GaSb的动力学性质与温度的关系

6.5 液态 GaSb的电子结构与温度的关系

6.6 讨论

6.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GaSb合金的液态结构与压强的关系

7.1 引言

7.2 计算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6-05-30

参考文献

  • [1].高压对液态锆、镍及合金凝固微结构演变影响的模拟研究[D]. 张海涛.湖南大学2018
  • [2].聚变装置中相关材料在液态锂中的腐蚀特性研究[D]. 孟献才.湖南大学2018
  • [3].电磁力场作用下液态金属中非金属颗粒迁移规律及其应用研究[D]. 钟云波.上海大学2000
  • [4].液态金属芯片散热方法的研究[D]. 马坤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
  • [5].液态金属铅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特性的模拟研究[D]. 周丽丽.湖南大学2012
  • [6].液态金属快凝过程中团簇结构遗传与演变特性的密度泛函研究[D]. 蒋元祺.湖南大学2015
  • [7].包晶合金的深过冷与快速凝固研究[D]. 鲁晓宇.西北工业大学2000
  • [8].亚稳金属熔体的热物理性质及其快速凝固研究[D]. 韩秀君.西北工业大学2002
  • [9].液态金属银凝固过程及微观结构演变特征的模拟研究[D]. 田泽安.湖南大学2009
  • [10].液态Ga高压局域结构演化研究[D]. 李仁峰.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合金相形成的热力学、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离子束混合研究[D]. 张瑞丰.清华大学2005
  • [2].Al-si合金熔体的微观结构及Si原子集团的演变行为[D]. 王伟民.山东工业大学1998
  • [3].液体Al-Fe合金的微观不均匀结构研究[D]. 秦敬玉.山东工业大学1998
  • [4].Al-Cu-Zn合金的液态结构和凝固行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 陈福义.西北工业大学2004
  • [5].二元合金熔体凝固过程中的结构演化及团簇行为[D]. 赵岩.山东大学2007
  • [6].液态和非晶态二元合金结构性质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D]. 祝江波.复旦大学2007
  • [7].合金熔体的黏滞特性研究[D]. 王玉青.山东大学2007
  • [8].金属熔体的黏滞特性及相关物性的研究[D]. 孙春静.山东大学2007
  • [9].金属凝固过程中过渡态现象研究[D]. 武玉琴.山东大学2008
  • [10].金属熔体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及其微观不均匀性[D]. 张妍宁.山东大学2008

标签:;  ;  ;  

合金熔体局域结构的实验及从头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