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应用和进化研究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应用和进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籼稻的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转入8个籼稻品种(丰源B,湘晚籼11号,湘晚籼13号,R996,527,1701,25H003,25H075)和粳稻品种日本晴的愈伤组织中,得到了转Pi9基因的株系,并对T1代和T2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GUS、PCR和RT-PCR检测以及T2代植株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同时,对3个野生稻中的Pi2/9位点进行了进化分析。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pc1301-Pi9质粒的鉴定将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提取的质粒pc1301-Pi9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KpnⅠ酶切,电泳分析表明质粒pc1301-Pi9可以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稳定遗传。2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和Pi9基因对籼稻的转化研究(1)不同培养基对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将8个籼稻品种的成熟种子分别接种子NB、N6、MS、CC和L3培养基上,结果表明,NB、N6、MS、CC和L3这5种培养基诱导籼稻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81.7%、75.4%、68.0%、58.5%和55.5%。因此,NB培养基最适于诱导籼稻胚性愈伤组织。(2) ABA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ABA对某些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改善作用,可减少褐化死亡现象。(3)愈伤组织的继代分析比较了L3和NB两种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继代效果,发现L3更适于愈伤组织继代。愈伤组织继代8d、15d、25d的分析表明,愈伤组织宜选择继代15d左右做共培养较好,这时愈伤组织大而嫩黄且生命力强。(4)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以1701为受体,共培养时间为1d、2d、3d、4d,获得的抗性愈伤率分别为32.6%、68.2%、75.5%和60.0%。因此,共培养时间为3d的转化效果最好,获得的抗性愈伤率最高,达75.5%。(5)不同菌液浓度对愈伤组织转化的影响用OD值为0.5、1.0、1.5、2.0的菌液浓度与1701的愈伤组织进行共培养,获得的抗性愈伤率分别为64.1%、74.7%、62.1%和51.0%。因此,OD值为1.0菌液浓度更适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转化。(6)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的影响共培养中加入2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可获得的较高的抗性愈伤率,为75.3%。在菌液、共培养培养基以及同时在菌液和共培养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获得1701的抗性愈伤率分别为59.8%、68.3%和75.7%。表明菌液和共培养培养基同时加入乙酰丁香酮,转化效果较好。(7)筛选压力的确定40mg/L的潮霉素B浓度适用于籼稻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20mg/L的潮霉素B浓度用于生根培养基中幼苗的筛选。(8)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情况愈伤组织经S40培养基筛选后,日本晴的抗性愈伤率达89.9%。籼稻的抗性愈伤率在69.4%~82.5%之间,其中R996为69.4%,25H003为82.5%。(9) 9个品种的转化情况本研究日本晴的转化率是63.3%,籼稻品种阳性苗的转化率在3.2%~25.9%之间,其中25H075最低为3.2%,R996最高达25.9%。(10)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6-BA 2mg/L+KT 2mg/L+NAA 0.5mg/L+IAA 0.5mg/L的激素配比适于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3 GUS、PCR和RT-PCR检测及稻瘟病抗性鉴定对获得的T1代和T2代植株经GUS、PCR和RT-PCR检测以及T2代植株的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Pi9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遗传给子代,在子代中稳定表达。4 Pi2/9位点的进化分析对3个野生稻中的Pi2/9位点NBS-LRR基因与Pi2和Pi9位点NBS-LRR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表明除假基因外的所有这些NBS-LRR基因属于相同的进化树,有共同的祖先,并且大多数NBS-LRR基因都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内含子。这一研究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进化分析奠定了基础,并为植物中广谱抗性分子机理的阐明提供了线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稻瘟病研究进展
  • 1.1 稻瘟病菌遗传的多样性
  • 1.2 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
  • 1.3 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 1.4 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 1.5 展望
  • 2 农杆菌介导法及其在水稻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2.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机理
  • 2.2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 2.2.1 水稻基因型
  • 2.2.2 菌株和载体
  • 2.2.3 转化受体
  • 2.2.4 酚类物质
  • 2.2.5 选择标记基因
  • 2.2.6 启动子
  • 2.2.7 培养基和共培养
  • 2.2.8 报告基因
  • 2.3 农杆菌转化系统的优缺点
  • 2.4 农杆菌介导法在水稻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 2.4.1 抗虫性改良
  • 2.4.2 抗病性改良
  • 2.4.3 抗除草剂
  • 2.4.4 抗逆基因工程应用
  • 2.4.5 品质改良应用
  • 2.4.6 提高水稻产量的应用
  • 3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3.1 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
  • 3.2 RT-PCR检测
  • 3.3 PCR检测
  • 3.4 Southern杂交
  • 3.5 Northern杂交
  • 3.6 Western杂交
  • 4 研究内容和目标
  • 4.1 研究内容
  • 4.2 目标
  • 第二章 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Pi9因的转化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菌株和质粒
  • 1.3 试剂和溶液
  • 1.3.1 酶等试剂
  • 1.3.2 质粒提取液
  • 1.3.3 琼脂糖凝胶电泳溶液
  • 1.4 培养基
  • 1.5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碱裂解法)
  • 1.6 质粒的鉴定
  • 1.7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1.8 工程农杆菌的制备
  • 1.9 Pi9基因对籼稻转化的基本技术路线
  • 1.9.1 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
  • 1.9.2 工程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的共培养
  • 1.9.3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和幼苗分化
  • 1.9.4 壮苗、驯化及移栽
  • 1.10 调查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质粒pc1301-Pi9的鉴定
  • 2.2 不同培养基对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3 ABA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4 愈伤组织在NB和L3培养基中的继代比较
  • 2.5 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在L3中的继代分析
  • 2.6 共培养各因素对转化的影响
  • 2.6.1 乙酰丁香酮(AS)对转化的影响
  • 2.6.2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2.6.3 不同菌液浓度对愈伤组织转化的影响
  • 40中的筛选'>2.7 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在S40中的筛选
  • 2.8 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与植株再生
  • 2.9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
  • 2.10 优化的转化体系
  • 3 小结与讨论
  • 3.1 NB培养基适于籼稻的诱导
  • 3.2 品种间的遗传转化差异
  • 3.3 愈伤组织继代对转化的影响
  • 3.4 共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 3.5 抗性愈伤组织继代对转化的影响
  • 3.6 预分化对籼稻转化的影响
  • 3.7 分化对出苗率的影响
  • 3.8 潮霉素B在转化中的作用
  • 3.9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籼稻转化体系
  • 第三章 转Pi9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检测及稻瘟病抗性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水稻材料
  • 1.2 菌种
  • 1.3 试剂及溶液
  • 1.3.1 酶等试剂
  • 1.3.2 GUS组织化学染色液
  • 1.3.3 DNA提取液
  • 1.4 培养基
  • 1.5 水稻DNA的提取
  • 1.5.1 水稻DNA大量提取
  • 1.5.2 水稻DNA微量提取
  • 1.6 水稻RNA提取(Trizol试剂法)
  • 1.7 GUS活性测定
  • 1.8 PCR检测
  • 1.8.1 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0ul)
  • 1.8.2 PCR反应程序
  • 1.9 RT-PCR检测
  • 1.9.1 RT-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5ul)
  • 1.9.2 RT-PCR反应程序
  • 1.10 T2代转基因苗的稻瘟病抗性鉴定
  • 1.10.1 接种孢子的准备
  • 1.10.2 T2代植株的抗性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T1代植株的生化和分子检测
  • 2.1.1 报告基因表达检测
  • 2.1.2 T1代植株的PCR检测
  • 2.1.3 T1代植株的RT-PCR检测
  • 2.2 T2代植株遗传性鉴定
  • 2.2.1 GUS活性检测
  • 2.2.2 T2代植株的PCR检测
  • 2.2.3 T2代植株的RT-PCR检测
  • 2.3 T2代植株的稻瘟病抗性鉴定
  • 2.3.1 致病稻瘟病菌小种的筛选
  • 2.3.2 T2代植株的稻瘟病抗性鉴定
  • 3 结论和讨论
  • 第四章 Pi2/9位点的进化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基因测序及序列比较分析
  • 1.3 序列进化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绘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i2/9位点的序列分析
  • 2.2 大多数Pi2/9位点NBS-LRR基因在N端都有一个二相内含子
  • 2.3 Pi2/9位点NBS-LRR基因属于同一进化树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 1 结论
  • 2 创新
  • 参考文献
  • 附录A:45A15的NBS序列
  • 附录B:30A22的NBS序列
  • 附录C:34K08的NBS序列
  • 附录D:CC的NBS序列
  • 附录E:本文略缩词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共转化方法创制携带Pi9抗稻瘟病基因的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2)
    • [2].利用Pi9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系[J]. 作物研究 2015(04)
    • [3].转Pi9抗稻瘟病基因水稻株系的比较转录组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03)
    • [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9(t)基因培育杂交稻抗稻瘟病恢复系[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9基因改良R288的稻瘟病抗性[J]. 作物研究 2016(05)
    • [6].广谱抗性基因Pi9在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7)
    • [7].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9和抗褐飞虱基因Bph18(t)选育水稻恢复系[J]. 分子植物育种 2014(06)
    • [8].106份水稻材料稻瘟病抗性鉴定及Pi9基因的分子检测[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 [9].籼稻R996转Pi9基因纯系的筛选及稻瘟病抗性鉴定[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10].以三明显性核不育系转导稻瘟病抗性基因Pi9改良恢复系的效果[J]. 福建农业学报 2020(01)
    • [1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9基因改良湘晚籼11号的稻瘟病抗性[J]. 作物研究 2020(04)
    • [12].抗稻瘟病基因Piz-t和Pi9连锁标记开发及在云南粳稻中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4)
    • [13].利用Pi9基因序列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籼稻稻瘟病抗性[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4].雌激素对人胃癌细胞株PI9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24)
    • [15].河南粳稻抗稻瘟病基因Pi9、Pita和Piz-t的分子检测[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3)
    • [16].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4、Xa23和Pi9基因[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05)
    • [17].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共显性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利用[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6)
    • [18].稻瘟病抗性基因Pi1与Pi9聚合材料的抗性鉴定[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4)
    • [19].陕西省水稻种质资源中Pi9基因的分布状况[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02)
    • [20].用分子标记对部分高代育种材料抗稻瘟基因Pi9(t)的检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9)
    • [21].抗稻瘟病基因Pi9的STS连锁标记开发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1)
    • [22].基于KASP技术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分子标记的开发与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6)
    • [23].聚合抗褐飞虱基因bph20(t)和bph21(t)及抗稻瘟病基因Pi9水稻株系筛选[J]. 南方农业学报 2013(06)
    • [24].宁夏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和Pi9的检测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9)
    • [25].水稻Pi9基因序列标记的开发及其抗瘟育种应用[J]. 作物研究 2014(03)
    • [26].抗稻瘟病水稻资源抗性基因Pita、Pib、Pi9以及Pikm的分布研究[J]. 生命科学研究 2012(04)
    • [27].黄淮稻区推广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和Pi-ta的分子鉴定[J]. 种子 2018(09)
    • [28].MAS聚合Pi9和Pi49位点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2)
    • [29].稻瘟病抗性基因Pi9的功能标记的开发[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4)
    • [30].籼稻1701转Pi9基因株系的遗传分析及抗瘟性鉴定[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标签:;  ;  ;  ;  ;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应用和进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