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类型主维分类法的研究

地貌类型主维分类法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地貌是地球表面化过程的重要表现,研究地貌类型的分类对认识地球表面化过程有较大的帮助。 地貌类型主维分类法是针对国内外现有地貌分类方法的缺陷和为弥补其不足由笔者创设的一种地貌分类方法。地貌类型主维分类法以解决和突出地貌分类中的主要矛盾为宗旨,以统一地貌类型的概念为核心,以使得地貌分类有效、简洁、灵活为目的的一种地貌类型分类方法。他由地貌基本形态分类、地貌分类指标的钢性柔性问题、主维分类的等级系统以及分类的数量化问题等环节构成。简单一点说,地貌类型主维分类法是指,地貌基本形态类型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副,地貌等级系统体系以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为主体,以其他地貌类型和因素为客体的分类方法。以这种方法划分出的地貌类型,从高低上讲它能符合人们观察地貌体的高低观念,大大方便了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生产利用;从指标的取法上讲,有统一地貌类型概念的作用和价值,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地貌类型概念的不统一现象;从分类等级系统体系上讲,增强了地貌分类系统和地貌图示的有效性、灵活性和简洁性,消除地貌类型信息的丢失和累赘现象;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它研究和探索了地貌类型分类的数量化途径。地貌类型主维分类法对动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生产利用,以及结束地貌类型概念的混乱有较大的作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地貌基本形态类型的主维分类法。针对现有的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与人们观察地貌体的高低观念不一致的现象,文章提出并研究了地貌基本形态类型的主维分类法。该分类法探讨了如何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副,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划分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地貌分类与人们观念不符的问题。该研究结果对推动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生产利用有较大的作用。 2、山地地貌类型划分的技术问题。现有地貌分类法对山地地貌类型划分的有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如,对山地如何进行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等),有些问题则是解决的不够彻底(如,绘图基准点的确定问题)。本文用脊线法和坡度的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地貌类型主维分类法简介
  • 1.2 选题依据及其研究意义
  • 1.3 论文工作过程及工作量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1.5 地貌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1.5.1 国际上对地貌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1.5.2 国内对地貌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1.5.3 国内外地貌类型分类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地貌基本形态的主维分类法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现有的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方法
  • 2.2.1 以绝对高度对地貌基本形态进行分类,而把相对高度或切割深度作为第二级分类
  • 2.2.2 以相对高度对地貌进行分类
  • 2.2.3 同时考虑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对地貌基本形态进行分类
  • 2.3 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缺陷
  • 2.4 地貌基本形态的主维分类法
  • 2.4.1 统计数据(表2-9)
  • 2.4.2 外营力作用
  • 2.5 地貌基本形态主维分类法的优点
  • 2.5.1 地貌基本形态主维分类法符合人们对于山地的高、中、低观念,避免了因采用绝对高度而造成与人们观察山地时所固有的高低观念相冲突的现象
  • 2.5.2 主维分类法统一了地貌基本形态的划分标准,避免了平原、丘陵用相对高度划分和山地用绝对高度划分的不一致性
  • 2.5.3 主维分类法有利于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地貌的生产利用
  • 2.6 比较研究
  • 2.6.1 主维分类法与现有分类法的比较研究
  • 2.6.2 理论界的反映
  • 第三章 主维法之山地地貌类型划分的技术问题
  • 3.1 绘图基准点的确定
  • 3.2 山地地貌体的分割问题
  • 3.2.1 用坡度进行山体横向分割的理由
  • 3.2.2 横向分割山体的指标
  • 3.2.3 横向分割山体的方法
  • 第四章 主维法之地貌分类指标的钢柔性问题
  • 4.1 地貌分类指标的钢柔性
  • 4.2 地貌基本形态分类与指标的钢柔性
  • 4.3 地貌的成因分类与指标的钢柔性
  • 4.4 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与指标的钢柔性
  • 4.5 地貌类型年龄与指标的钢柔性
  • 4.6 地貌分类系统与指标的钢柔性
  • 4.7 结论
  • 第五章 主维地貌分类等级系统—地貌类型混合法
  • 5.1 研究混合法的原因
  • 5.2 地貌类型的混合法
  • 5.2.1 混合法的原则
  • 5.2.2 地貌类型的混合法的指标
  • 5.2.3 地貌类型混合法的类型
  • 5.3 地貌类型混合法的优点
  • 5.3.1 克服了地貌信息在地貌分类系统中丢失的问题
  • 5.3.2 增强了实用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累赘
  • 5.3.3 增加了地貌分类和地貌制图的灵活性
  • 第六章 主维地貌分类法的定量化研究
  • 6.1 样本基本单位及其界线、数量的选择与确定
  • 6.2 地貌分类指标的确定及数据的量取
  • 6.2.1 地貌分类指标的确定
  • 6.2.2 数据的量取
  • 6.3 地貌分类原则和数量分析的方法步骤
  • 6.3.1 对非量刚指标的量化处理和对原始数据的对数处理
  • 6.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6.3.3 地貌分类中的相似性判别指标
  • 6.3.4 分类
  • 6.4 建立地貌分类系统
  • 6.5 绘制地貌类型图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陆地高精度地貌类型的划分[J]. 测绘科学 2019(06)
    • [2].基于地貌类型单元的京津冀近10a土地覆被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2)
    • [3].地貌类型数据精确定位探讨[J]. 测绘标准化 2016(03)
    • [4].西南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地整理特征比较[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02)
    • [5].湖北省不同地貌类型城市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比较研究[J]. 资源科学 2009(07)
    • [6].基于地貌类型的中国东海大陆海岸带景观动态分析[J]. 生态学报 2020(10)
    • [7].不同地貌类型区信息容量和分形维数的耦合关系研究[J]. 现代测绘 2012(01)
    • [8].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中的基本地貌类型及划分指标[J]. 测绘标准化 2012(04)
    • [9].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及其划分指标探讨[J]. 第四纪研究 2008(04)
    • [10].穿过不同地貌类型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2(04)
    • [11].秦巴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地利用分形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10)
    • [12].辅以地貌类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J]. 国土资源遥感 2016(03)
    • [13].第四纪江汉-洞庭盆地东部中段构造-沉积地貌类型划分及特征[J]. 地理科学 2010(02)
    • [14].1∶25万常德市幅构造-沉积地貌类型划分及其对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的启示[J]. 中国地质 2010(02)
    • [15].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降雨侵蚀力时空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8(03)
    • [16].基于神经网络的地貌类型自动划分方法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26)
    • [17].基于DEM数据的地貌类型快速划分系统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8(05)
    • [18].不同地貌类型水土流失区的地面坡谱分析[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4)
    • [19].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问题探讨[J]. 中国林业 2011(11)
    • [20].不同地貌类型坡度提取算法的比较[J]. 水土保持通报 2008(06)
    • [21].重庆市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4)
    • [22].面向小型无人飞行器的地貌类型辨识[J]. 激光杂志 2015(08)
    • [23].测绘成果在地貌类型数据精确定位中的应用[J]. 测绘标准化 2016(03)
    • [24].江西五指峰花岗岩景观地貌类型及其价值评价[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5].不同地貌类型区土壤养分空间插值结果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 2015(04)
    • [26].种草和草产业发展的浅见[J]. 榆林科技 2010(Z1)
    • [27].贵州省1960-2014年不同地貌类型的气温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 [28].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地下水位对降雨的响应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16(05)
    • [29].近20年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原因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01)
    • [30].西南三省一市山地地貌基本类型提取与分析[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12)

    标签:;  ;  ;  ;  ;  

    地貌类型主维分类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