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讦30-40年代的小说创作

论徐讦30-40年代的小说创作

论文摘要

本文将研究对象范围限定在徐讦小说创作的前期(20世纪30—40年代),是由于这位作家的前期创作历程处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语境中,而后期(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则处于香港文学史或东南亚华文文学史语境中,因此严格来说分属于两个不同子领域,是两个不同的课题。对后者的研究当另外进行。本文对徐讦30—40年代小说创作的考察,不是孤立地对其作品进行文本解析与评述,而是放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历史的背景下,梳理徐讦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徐讦本人的人生历程、徐讦所经历的文学历史与社会历史三条线索,并密切关注三者之间的切合点,从中寻找徐讦小说创作的真实脉络与核心特征,及其对现代文学史的意义。首先,徐讦前半期小说创作的历程贯穿20世纪30—40年代,并且与文学史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是理解这位作家及其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构成了切入、及观察现代文学史的一个角度。其次,徐讦以“爱与美”为主题创作“梦与故事”,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独特的一个小说类型,很受当时读书市场欢迎,而评论者、研究者则对其褒贬不一。最后,徐讦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创作立场,不仅表现在他的小说作品中为现代文学史提供了观察普通个人在时代社会中处境及其应对的视角,而且由其创作姿态本身也提出了作家在个体与时代矛盾之中的处境及其应对的问题。本文包括“绪言”及正文5章。“绪言”部分讨论徐讦前半期小说创作历程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处境,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核心问题及研究方法。第一章考察其小说创作的起步阶段,重点讨论几部虽不成熟、但已包含其小说创作重要线索的作品。第二章考察留法阶段,包括对奠定其小说路途的《阿拉伯海的女神》及其成名作《鬼恋》的探讨。第三章考察上海“孤岛”时期,这是徐讦小说创作的一个鼎盛时期,出现了不少重要的小说作品。第四章考察在“大后方”重庆时期,讨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品《风萧萧》,包括该作品所涉及的时代社会现实、个人生活方式与追寻人生理想三个层面。第五章考察在美国时期、以及上海后期,以这一时期徐讦小说创作出现的新方向为切入点,总结其前半期小说创作的关键命题、核心特征、主要问题,及其所包含的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的论述结构以时间为主线,借此勾画出徐讦前半期小说创作的整体脉络;同时结合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对徐讦小说创作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重点探讨。而在论述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将他和他的小说创作放置在文学史及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试图在共时平面与历时发展中为徐讦确立起他的位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身处社会历史变动之中的徐讦
  • 一 历史上对徐讦评价与研究的变迁
  • 二 徐讦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历时性脉络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 第一章 起步阶段:于多方尝试中做出文学选择
  • 第一节 倾向于"反写实主义"的思想及创作手法
  • 第二节 浪漫爱情题材与"个体追寻"主题模式
  • 第三节 以个人主义立场关注普通个体的现实人生
  • 第二章 留法时期:借助幻梦的编织超离现实
  • 第一节 借"阿拉伯海"之梦思索过去的生命历程
  • 第二节 构筑"鬼域",逃避现实社会与人生
  • 第三节 开启实幻交错的小说世界构造方式
  • 第三章 "孤岛"时期:讲述国家、家庭及个人的梦想
  • 第一节 "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及"世界大同"理想
  • 第二节 传统大家庭的没落与小家庭理想的空幻
  • 第三节 编织"梦与故事",勾画个人理想
  • 第四章 重庆时期:第一部长篇—小说历程的一次汇总
  • 第一节 各种现实元素的突入与编织
  • 第二节 "有钱有闲"阶层的都市生活
  • 第三节 所谓"独身主义"及寻找"自己的世界"
  • 第五章 新的方向:叙事探索与价值体系的变迁
  • 第一节 叙事技巧的发展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叙述者的形象及其与被叙述者的关系形态
  • 第三节 空间的迁移与价值体系的变迁
  • 结语 徐讦三四十年代小说所处理的世界及其处理方式
  • 一 徐讦小说创作与现实之间的关联
  • 二 徐讦小说中的空间构造:异域、都市及乡村
  • 三 徐讦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叙述者与他的叙述对象
  • 四 徐讦的创作姿态及其对于文学史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徐讦年表(1908—1950)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论徐讦30-40年代的小说创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