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将研究对象范围限定在徐讦小说创作的前期(20世纪30—40年代),是由于这位作家的前期创作历程处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语境中,而后期(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则处于香港文学史或东南亚华文文学史语境中,因此严格来说分属于两个不同子领域,是两个不同的课题。对后者的研究当另外进行。本文对徐讦30—40年代小说创作的考察,不是孤立地对其作品进行文本解析与评述,而是放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历史的背景下,梳理徐讦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徐讦本人的人生历程、徐讦所经历的文学历史与社会历史三条线索,并密切关注三者之间的切合点,从中寻找徐讦小说创作的真实脉络与核心特征,及其对现代文学史的意义。首先,徐讦前半期小说创作的历程贯穿20世纪30—40年代,并且与文学史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是理解这位作家及其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构成了切入、及观察现代文学史的一个角度。其次,徐讦以“爱与美”为主题创作“梦与故事”,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独特的一个小说类型,很受当时读书市场欢迎,而评论者、研究者则对其褒贬不一。最后,徐讦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创作立场,不仅表现在他的小说作品中为现代文学史提供了观察普通个人在时代社会中处境及其应对的视角,而且由其创作姿态本身也提出了作家在个体与时代矛盾之中的处境及其应对的问题。本文包括“绪言”及正文5章。“绪言”部分讨论徐讦前半期小说创作历程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处境,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核心问题及研究方法。第一章考察其小说创作的起步阶段,重点讨论几部虽不成熟、但已包含其小说创作重要线索的作品。第二章考察留法阶段,包括对奠定其小说路途的《阿拉伯海的女神》及其成名作《鬼恋》的探讨。第三章考察上海“孤岛”时期,这是徐讦小说创作的一个鼎盛时期,出现了不少重要的小说作品。第四章考察在“大后方”重庆时期,讨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品《风萧萧》,包括该作品所涉及的时代社会现实、个人生活方式与追寻人生理想三个层面。第五章考察在美国时期、以及上海后期,以这一时期徐讦小说创作出现的新方向为切入点,总结其前半期小说创作的关键命题、核心特征、主要问题,及其所包含的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的论述结构以时间为主线,借此勾画出徐讦前半期小说创作的整体脉络;同时结合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对徐讦小说创作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重点探讨。而在论述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将他和他的小说创作放置在文学史及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试图在共时平面与历时发展中为徐讦确立起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