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镜铨》研究

《杜诗镜铨》研究

论文摘要

“千家注杜”是杜诗学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就注杜而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时代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千家注杜中之一家,杨伦的《杜诗镜铨》是清代中叶注杜的典范,也是有清一代继钱谦益的《钱注杜诗》、朱鹤龄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之后又一影响深远、流传深广的注杜善本。研究《杜诗镜铨》的注杜特点,考察其优点及不足以及注杜过程中所体现的杨伦的文艺思想、美学品格,在文献学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论。简单介绍清中叶以前杜诗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当代杜诗学的发展概况以及《杜诗镜铨》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文章认为当代的杜诗学虽然取得丰硕的成就,但对于后世注杜的研究目前还是杜诗学的薄弱环节。就《杜诗镜铨》而言,研究的成果寥寥,空间巨大,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这对于完善杜诗学意义非凡。第二章论述《杜诗镜铨》的成书背景与杨伦的学术思想及渊源。清中叶,逞学炫博的学术风气盛行,宋明理学得到回归,多元化的诗歌格局形成。在此背景下,杨伦有意抵制乾嘉学派,走出注杜重考据和“无一字无来处”说的怪圈,《杜诗镜铨》以精简、平正通达、不矜奇呈博、不穿凿附会而获得后世好评。第三章重点考察杨伦的文艺观和美学观。《杜诗镜铨》是杨伦二十五年心血的结晶。注杜本来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因此,在注杜过程中倾注杨伦对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文章对“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诗史”说、“一饭未忘君”说以及“沉郁顿挫”、“气格高古”、“闲淡真率”、“蕴藉温和”等美学风格进行一一点评。第四章归纳了杨伦注杜的内容、特点及不足。纵观《杜诗镜铨》,杨伦在注释杜诗在内容上可以概括为:叙背景、论主旨、订讹误、辨诗法、溯渊源以及讲影响。在注杜的方法上呈现出四大特征:“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相结合、注重对杜甫真性情的阐述、注重温柔敦厚诗教的阐发以及不虚美、不隐恶书史精神。杨伦注杜取得的成就应该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除受个人忠君思想造成对杜诗的误读外,在注释的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受“乾嘉学派”影响,注释隔靴搔痒、引用前人多,自己生发少,个别注释存在抄袭之嫌,引用之误、采辑众说而求简,造成表述不清。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运用统计学、比较学等学科的成果,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化,在考察杨伦以一个诗人眼光解读杜诗,注重杜诗真性情的阐述,还原杜甫作为社会中的人的一面的同时,论述杨伦如此注杜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启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清以前杜诗学研究发展概观
  • 1.2 清初至清中叶注杜学发展概观
  • 1.3 当代注杜学研究概观及《杜诗镜铨》研究现状
  • 1.3.1 当代注杜学研究状况
  • 1.3.2 《杜诗镜铨》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 第2章 《杜诗镜铨》成书的背景
  • 2.1 清中叶的文化及学术背景
  • 2.1.1 逞学炫博的学术倾向
  • 2.1.2 宋明理学的回归
  • 2.1.3 多元化的诗歌格局
  • 2.2 杨伦的思想及学术渊源
  • 第3章 杨伦的文艺观和美学观
  • 3.1 杨伦的文艺观
  • 3.1.1 “以意逆志”
  • 3.1.2 “知人论世”
  • 3.1.3 “诗史”说
  • 3.1.4 “一饭未尝忘君”说
  • 3.2 杨伦的美学观
  • 3.2.1 沉郁顿挫
  • 3.2.2 气格高古
  • 3.2.3 闲淡真率
  • 3.2.4 蕴藉温和
  • 第4章 杨伦注杜的内容、特点及不足
  • 4.1 杨伦注杜的内容
  • 4.1.1 叙背景
  • 4.1.2 论主旨
  • 4.1.3 订讹误
  • 4.1.4 辨诗法
  • 4.1.5 溯渊源
  • 4.1.6 讲影响
  • 4.2 杨伦注杜的特点
  • 4.2.1 “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相结合
  • 4.2.2 注重对杜甫真性情的阐述
  • 4.2.3 注重温柔敦厚诗教的阐发
  • 4.2.4 不虚美、不隐恶书史精神
  • 4.3 杨伦注杜的不足
  • 4.3.1 受“乾嘉学派”影响,注释隔靴搔痒
  • 4.3.2 引用前人多,自己生发少,个别注释存在抄袭之嫌、引用之误
  • 4.3.3 采辑众说而求简,造成表述不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杜诗镜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