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系蛋白磷酸酶基因ZmPP2C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

玉米根系蛋白磷酸酶基因ZmPP2C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

论文摘要

ZmPP2C(AY621066)是本实验室从玉米根系中分离的一个蛋白磷酸酶基因,其编码区长度为873 bp,编码含有29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为了研究ZmPP2C功能,我们首先将ZmPP2C与GFP在洋葱表皮内融合表达,发现该基因是在核内表达;然后又利用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通过基因组PCR、半定量RT- PCR以及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基因已经成功转入拟南芥染色体中并在蛋白质水平上表达。我们对获得的T3代转基因拟南芥纯合体,在逆境胁迫处理下,进行种子萌发、根的伸长以及各种生理指标的测定。并将该基因成功转化玉米。主要结果如下:1.玉米中ZmPP2C基因与拟南芥等其他植物中的同源性比较利用Invitrogen软件包中的alignX软件,对分别来自于所有拟南芥中蛋白磷酸酶,以及与拟南芥、玉米、大麦、水稻、苜蓿等已经研究过的PP2C蛋白进行了分子聚类分析,分别构建了ZmPP2C蛋白的系统进化树。进化树分析表明,ZmPP2C与冰叶日中花植物中的MPC9同源性较高。与拟南芥中PP2C类蛋白的F类同源性较高。2.玉米ZmPP2C基因的表达分析对玉米幼苗进行甘露醇模拟干旱和高盐胁迫处理,提取根系总RNA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干旱和高盐胁迫均对ZmPP2C基因的表达影响不明显,且表达水平随着胁迫时间延长略微下降;而在逆境恢复阶段,基因表达量又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3.玉米ZmPP2C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构建表达载体pBI121- ZmPP2C-GFP,将ZmPP2C-GFP在洋葱表皮细胞内融合蛋白表达。在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上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ZmPP2C定位于细胞核。而在对照细胞中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表达。这与TMpred软件对ZmPP2C跨膜结构分析一致。4.转ZmPP2C基因拟南芥的鉴定构建表达载体pBI121-ZmPP2C ,利用花絮浸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Col-0)。通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在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上鉴定了5株高表达的T3代转化植株(L1~L5)。5.过量表达ZmPP2C基因抑制拟南芥在胁迫下的萌发率和根的伸长将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拟南芥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和甘露醇的MS培养基上进行萌发试验。7天后,过量表达ZmPP2C基因的拟南芥相对于野生型其萌发率和根的伸长都受到抑制。而在对照状态下其萌发率和根的伸长没有明显差别。6.转ZmPP2C基因拟南芥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变化为了检测转ZmPP2C基因拟南芥在胁迫条件下的变化,我们测定了一系列和植物逆境胁迫有密切关系的生理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游离脯氨酸的积累,MDA含量,膜透性以及失水速率等。结果表明,未处理的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的这些指标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胁迫处理后,不管是野生型还是转基因植株净光合速率都下降,但野生型拟南芥下降的更明显;转基因拟南芥中Pro积累的量远远低于野生型;而转基因植株中MDA含量和失水速率均高于野生型。这些结果表明,过量表达ZmPP2C基因降低了转基因拟南芥对逆境胁迫的抗性。7.逆境胁迫相关基因的RT-PCR分析为了检测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选取胁迫相关基因RD29A, RD29B, P5CS1, P5CS2, ABI1和ABI2用于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野生型拟南芥,在高盐或干旱胁迫12到24小时内,转基因拟南芥中RD29A, RD29B, P5CS1, P5CS2表达量降低或较慢。在高盐胁迫条件下,ABI1和ABI2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在干旱胁迫下,ABI1的表达量基本不变,而ABI2表达量明显降低。8.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降低了对ABA的敏感性在对照培养基上,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发芽率没有明显差别,几乎都是100%萌发,而在含有ABA的培养基上,转基因拟南芥的萌发率明显高于野生型,即转基因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降低,根的伸长也是如此。9.过量表达ZmPP2C基因降低了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构建表达载体pCAMBIA1301-ZmPP2C,以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同源转化玉米齐319和18-599(红)自交系。PCR结果表明,ZmPP2C cDNA已经插入转基因玉米基因组中。RT-PCR结果也表明ZmPP2C已经在转基因玉米中表达。通过对T1代转基因玉米幼苗浇灌盐溶液和甘露醇溶液试验发现,在胁迫下转基因玉米幼苗地上部受胁迫症状较为严重。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逆境胁迫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 1.1.1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
  • 1.1.2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 1.2 蛋白磷酸酶的研究
  • 1.2.1 蛋白磷酸酶的发现
  • 1.2.2 蛋白磷酸酶的分类、结构及生化特性
  • 1.2.3 植物细胞内PP2C 的调控
  • 1.2.4 植物PP2C 的生理功能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菌株与质粒
  • 2.3 PCR 引物
  • 2.4 培养基
  • 2.4.1 母液配制
  • 2.4.2 培养基类型
  • 2.5 实验方法
  • 2.5.1 植物基因组DNA 提取
  • 2.5.2 植物材料总RNA 的提取
  • 2.5.3 提取的DNA(RNA)的浓度检测
  • 2.5.4 反转录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2.5.5 PCR 扩增
  • 2.5.6 连接反应
  • 2.5.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5.8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2.5.9 碱法小量质粒 DNA 的提取
  • 2.5.10 DNA 序列测定
  • 2.5.11 Northern 杂交分析
  • 2.5.12 原核表达玉米根系蛋白磷酸酶ZmPP2C 蛋白
  • 2.5.13 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表达
  • 2.5.14 pBI121-Zm PP2C-GFP 表达载体的构建
  • 2.5.15 拟南芥的无土栽培、转化及分析
  • 2.5.16 野生型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培养基上萌发及生长情况
  • 2.5.17 ZmPP2C 基因转拟南芥正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2.5.18 电泳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
  • 2.5.19 根癌农杆菌LBA440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2.5.20 拟南芥生理指标的测定
  • 2.5.21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的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玉米ZmPP2C 与其他植物中的PP2C 类蛋白同源性比较
  • 3.2 ZmPP2C 在玉米中的表达分析
  • 3.3 ZmPP2C 的跨膜结构分析
  • 3.4 ZmPP2C 的亚细胞定位
  • 3.5 ZmPP2C 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 3.5.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3.5.2 目的蛋白的表达
  • 3.5.3 目的蛋白的纯化、免疫及效价
  • 3.6 ZmPP2C 转化拟南芥研究
  • 3.6.1 ZmPP2C 基因的扩增
  • 3.6.2 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 3.7 转基因拟南芥筛选
  • 3.7.1 转基因拟南芥的PCR 检测
  • 3.7.2 转基因拟南芥的半定量RT-PCR 鉴定
  • 3.7.3 转基因拟南芥的Western blot 鉴定
  • 3.8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在萌发和根伸长过程中对高盐和干旱的响应
  • 3.9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生理指标的变化
  • 3.9.1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3.9.2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3.9.3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MDA 含量的变化
  • 3.9.4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相对电导率(RMP)的变化
  • 3.9.5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失水速率的变化
  • 3.10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11 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在萌发和根生长过程中对ABA 的响应
  • 3.12 农杆菌介导的ZmPP2C 转化玉米的研究
  • 3.12.1 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
  • 3.12.2 ZmPP2C 基因转化玉米
  • 3.12.3 过量表达ZmPP2C 的玉米抗旱分析
  • 4 讨论
  • 4.1 ZmPP2C 基因参与植物的逆境信号转导
  • 4.2 玉米ZmPP2C 基因表达模式和调控作用
  • 4.3 过量表达ZmPP2C 基因对转基因拟南芥抗逆性的影响
  • 4.4 玉米ZmPP2C 基因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玉米根系蛋白磷酸酶基因ZmPP2C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