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丽广东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几种科学记忆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做法和体会,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知识特点,巧妙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公式记忆法联想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2-0126-02
学习数学主要靠理解,对数学的概念和公式也不例外。理解了才容易记,记住了才会用。数学那么多公式都要记住,确实不容易。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的数学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况且有些结论在讲课中基本不证明,这就更谈不上理解了。如何使他们能记住这些公式呢?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几种科学记忆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口诀记忆法
把要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口诀要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熟读多遍便可以成诵。事先向学生说明口决中每个词、每句话的含义,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公式。口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比抽象的公式与概念好记忆,由口诀很快可以联想到公式,因此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如果引导学生在背诵口诀的同时,大脑中浮现的是对应的公式,效果会更好。如:对数的运算法则和换底公式的推论可按下列方法记忆:
对数log不平凡,
乘积变加商变减,→loga(MN)=logaM+logaN
logaM=logaM-logaN
指数遇它提前面,→logaMn=nlogaM
开方去帽放面前,→logaM=n1logaM
底真同方值不变,→logaM=loganMn
底真互换倒相关。→logab=log1ba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是对三十多个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括,简单好记。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对学生解释清楚,这里“奇、偶”,“变与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含义,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根据口诀,诱导公式便可随手拈来,毫不费劲,再配上“负化正,大化小,化成锐角再查表”,做这类三角函数化简题目就不难了。另外,还有不等式的解法特点,分解因式的方法选择等,都可以编成口诀来记。所编口诀应短小精悍,不宜太长,还要与所关联的公式、概念尽可能贴切。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愿意去记。
二特殊模型记忆法
有些数学概念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不妨用某个特例作为模型帮助记忆,如奇函数的图象对称于原点,且在y轴两边的增减性相同;偶函数的图象对称于y轴,且在y轴两边的增减性相反,对此学生们很容易搞混,不如给出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简单函数,作为模型。奇函数可以选y=x作代表;偶函数用y=x2作特例,利用他们的图象对这些概念作一些诠释,记忆就容易多了。
还有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常用的两个三角板作为模型。它们的边长比分别是1∶3∶2和1∶1∶2。只要知道三角函数的定义,用这些值不难写出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了。
三图象记忆法
把数学公式或数学概念与一些图形挂靠起来,用直观的“形”与抽象的概念或公式构成有机的联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图象对人的大脑的刺激远比抽象的符号、概念大得多。因此,人们记忆图象较容易些,由图象联想相应的公式,那么记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如:三角函数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八个公式,挂靠在一个正六边形上:
并总结出: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看对角,商化乘积看两边,两边乘积得中间的口诀。由此只要回想起这个正六边形,便很快联想到这八个公式。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都可以在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中显现出来,因此强化三角函数线的图形特点,更有利于学生们理解这些概念。
像等差数列这样与图象毫不相干的内容,我们也可巧妙地借助图形记住有关的公式。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与梯形的面积公式挂钩,;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另一种形式,也可以表示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如下图:
这样,图形成为链接记忆的桥梁,回忆就变得容易了。
四系统记忆法
把有关联的数学概念或公式放在一起,理清他们在理论上或推导关系上的逻辑关系和层次,把他们组合成一个知识单元模块,整体来记,效果也会提高许多。
如:和、差、倍、半三角恒等变换式。按其证明推导,有如下图关系:
其中和角的正弦与余弦是核心,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出发,把β换成-β得出差角公式;当α=β时,推导出倍角公式;再把倍角公式的倍与半关系倒过来即为半角公式;利用商的关系,可以由正弦、余弦得出正切的对应公式。把这些关系理清之后,再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上面的系统,整体记忆公式,效果会好得多。
此外,还有表格记忆法、联想记忆法、串联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等。巧用这些记忆法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学习数学的困难就会减少,使学生学习有兴趣、有信心,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曾宪礼.快速记忆法.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仇保燕.没有魔法的记忆.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