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问卷调查,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女性月经前综合征(PMS)发病及转归的影响,同时分析中医病证在经前期综合征中的特点,为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有效的干预治疗,妇女心理保健工作以及临床处方用药和辨证施治提供依据和参考。本调查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引起经前期综合征的心理原因。即不良情绪及性格特征。“社会因素”主要指引起经前期综合征的非心理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生活事件等不良精神刺激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和成都市妇产科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经前期综合征病人108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基本情况和经前症状)、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自我评定焦虑量表(SAS)、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6个不同方面的调查表作为调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社会影响以及中医辨证分型调查;同时选择成都市企业、学校及附近郊县的月经规律、无精神障碍疾病的正常妇女108例作为参照。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调查发现,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和焦虑的发生率均比正常妇女明显增高,PMS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经前心理障碍及社会因素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调查中80%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因素(P<0.001)及其他影响因素存在。在中医辨证分型中以肝郁证所占比例最大,占44.44%。不同证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个性特征总体分布有较显著差异(P<0.001),表现为胆汁质倾向(外向不稳定型)、抑郁质倾向(内向不稳定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易出现肝郁型表现;多血质倾向(外向稳定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则易出现脾虚型和其他型表现;而粘液质倾向(内向稳定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易出现血虚型表现。不同中医证型PMS患者与LES之间,发现肝郁证型组LES积分(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明显高于其它三个证型(P<0.001)。结论:1.PMS患者以抑郁、焦虑为主的情绪不稳定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经前期的心理变化及躯体不适感增加。其中不稳定的心理情绪及生活事件刺激对发生PMS有很大影响。2.PMS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型(包括肝火上炎),其次为脾虚型。3.肝郁型PMS患者与心理异常状态、社会生活不良刺激、个性特征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这些因素与经前期综合征之间有内在联系。4.在临床诊治PMS患者除应善于运用中医调“情”的方药之外,可尚从加强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开设妇科心理咨询门诊等方面进行心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