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即导言、正文和结论。 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讨论对象、写作目的和运用的方法。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物权行为概念之审思”,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重点分析了物权行为的概念及该概念提出的思维方式,指出该概念的引入可能导致的逻辑上的矛盾和内容上的缺失。 第二部分是“物权行为理论具体内容之审思:对既有观点的一点补充”,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其主体内容包括“物权行为独立性之审思”和“物权行为无因性之审思”。笔者并没有对独立性和无因性的内容作出完整的论述,只是从体系化的角度出发,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独立性和无因性补充了一些看法而已。笔者的结论是:独立性是有必要的,但是承认独立性并不一定得承认无因性,无因性会导致对于交易安全的过分保护,损害真实权利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不采纳之。 第三部分是“物权行为理论改进之审思”,该部分是本文的建构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前两部分分别论述物权行为概念的缺陷以及物权行为独立性的必要和无因性的不必要之后,阐述如何建构新的理论,从而一方面避免采用有缺陷的物权行为概念,另一方面又能充分说明独立性的存在和无因性的不存在。笔者详细论述了合同清偿行为及其对物权行为的改进,并对善意取得制度的不足和完善加以简要的说明。笔者的结论是在合同领域应该以合同清偿行为的概念来取代物权行为的概念,并使公示公信原则的作用范围扩大到物权以外的领域,以此来全面维护所有财产权利变动中的交易安全。最后,考虑到论证的完整性,笔者又跳出合同的领域,指出处分行为是合同清偿行为的上位概念,负担行为是债权合同的上位概念,而这两者是相对应的概念。 结论部分指出了法律行为在法律效果方面的科学的类型化方法,并谈了谈笔者对于交易中的财产权利变动类型的一个初步的看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物权行为的效力规则[J]. 太原大学学报 2014(04)
- [2].物权行为理论探析[J]. 商 2015(38)
- [3].论物权行为无因性[J]. 才智 2016(08)
- [4].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分析及探讨[J]. 法制博览 2015(21)
- [5].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一些看法——兼议物权行为无因性之科学性[J]. 魅力中国 2010(12)
- [6].论物权行为[J]. 法制与社会 2012(12)
- [7].我国民法的物权行为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7)
- [8].我国物权行为界定之初探[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3)
- [9].侵犯私人物权行为的构成[J]. 商场现代化 2010(32)
- [10].浅议侵犯私人物权行为[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1].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下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初探——兼谈《物权法》第24条[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2(07)
- [12].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物权行为再解读[J]. 法制与社会 2016(19)
- [13].浅谈善意取得制度不能代替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12)
- [14].物权行为的渊源——论物权行为理论体系的原意及取舍[J]. 法制与社会 2014(27)
- [15].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功能衔接[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3)
- [16].《房屋登记办法》全面贯彻了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J]. 中国房地产 2009(04)
- [17].修建、登记等物权行为并非取得产权当然原因[J]. 人民司法 2015(14)
- [18].物权行为理论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11)
- [19].物权行为独立性:表达与实践——以房屋登记为中心[J]. 中国房地产 2011(08)
- [20].浅析物权行为的无因性[J]. 大众商务 2010(10)
- [21].我国应当采用物权行为理论[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8)
- [22].民法典体系下《合同法》第51条的存废[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和善意取得制度对交易安全的保护[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20)
- [24].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取舍[J]. 大众商务 2009(08)
- [25].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J]. 私法 2008(00)
- [26].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5)
- [27].论我国买卖合同中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J]. 法制与社会 2016(20)
- [28].论物权行为无因性——以“恶人受益”角度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 2020(07)
- [29].无因性作用之我见[J]. 魅力中国 2010(12)
- [30].以物抵债之物权行为探析[J]. 法制博览 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