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点接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量子点,电子元件,量子阱,马约拉纳,物理学家,纳米,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费米子,物理定律
点接触论文文献综述
顾钢[1](2019)在《纳米电子元件要素量子点接触首次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顾钢)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劳伦斯·莫伦康普教授领导的团队利用其开发的汞碲(HgTe)量子阱,首次成功构建了一个纳米电子元件基本要素——量子点接触(QPC)。这项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拓扑绝缘体材料(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0-31)
吴德新[2](2019)在《点接触定轮接触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点接触主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水工钢闸门点接触主轮与轨道的接触应力与接触区域大小,对比同一计算模型的Hertz接触公式、德国标准DIN19704、我国现行标准NB35055以及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关于点接触主轮接触应力计算公式选择的建议,并就点接触主轮的设计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5期)
柴宇峰,曾良才,陈克应[3](2019)在《颗粒脱黏对异质摩擦界面点接触弹流润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异质摩擦界面点接触弹流润滑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颗粒脱黏对接触区域油膜厚度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异质材料内部的最大剪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颗粒脱黏均会增加颗粒分布区域的油膜厚度,其中颗粒上方脱黏的作用最为明显;随着颗粒埋布深度的增加,其脱黏对于膜厚的影响逐渐减小,高弹性模量颗粒脱黏对油膜厚度变化的影响小于低弹性模量颗粒脱黏;颗粒发生脱黏后,油膜压力会在油液移出颗粒分布区域时产生激增,严重影响点接触弹流润滑性能;颗粒脱黏会在颗粒靠近脱黏区域的两侧形成很大的剪应力,从而导致异质材料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等进一步失效。(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萍,岳晓凯,于白茹[4](2019)在《量子点接触中的动态量子输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测量量子点接触结构的动态量子输运.观察到导纳的实部和虚部都出现明显的台阶,为负值的虚部反应了器件的电感性响应的特性.但是零磁场条件下的导纳坪台有波动,这是背散射导致的结果.外加磁场可以有效地抑制背散射,改善坪台的平整程度,实验观察到当磁场为0.3 T左右时就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坪台.当磁场进一步增大时,可以观察到磁耗散效应,并且由此可以估算器件的零磁场子能带的间距.(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郑炼鑫,杨建近,孙宇,朱胜阳[5](2019)在《基于轮轨多点接触的浮置板轨道钢轨波磨安全限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线路中钢轨产生的波磨,会使轮轨相互作用恶化,危害车辆及轨道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养护工作量和维修费用的增加,甚至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确定钢轨波磨安全限值并及时打磨是消除钢轨波磨危害的有效手段.为了确定浮置板轨道钢轨波磨安全限值,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钢轨波磨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影响,并从车辆运行安全性、运行平稳性和车-轨动态作用性能3个方面考量,提出地铁浮置板轨道线路钢轨波磨的限值.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轮轨相互作用,所建立的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了改进的Kik-Piotrowski方法以考虑轮轨多点非Hertiz接触.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的出现会使得轮轨相互作用明显恶化,特别是波长小于75 mm的钢轨磨耗;随着钢轨波磨的波长减小、波深加大,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以及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评价指标都呈现恶化的趋势;其中轮重减载率受波长波深的影响最明显,在一定波长下,随着波深的增加,轮重减载率也最先超出安全限值.当列车运行速度为80 km/h时,波长为0.05 m左右的钢轨波磨的波深应控制在0.2 mm以下,波深为0.1 mm左右的钢轨波磨的波长应控制在30 mm以上.(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5期)
罗海海,王学辉[6](2019)在《四点接触球轴承的轴向游隙分体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把轴承游隙计算和零件测量相统一,把轴向游隙以公差的形式加到滚道上,增加合套率。同时介绍了分体测量抽向游隙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通用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沈锦龙,薛正堂,衡传富,刘小君[7](2019)在《点接触弹流润滑条件下表面弹性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弹流润滑条件下点接触表面变形及其对表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微织构法制备了一组不同形貌参数的滚动轴承滚道表面试件,基于表面频谱分析和弹流润滑快速算法(幅值缩减法)分析了试件在不同工况参数下的弹性变形。使用ISO 25178叁维形貌参数体系对变形前后表面进行表征,研究了点接触弹流润滑状态下表面形貌的弹性变形与载荷、转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弹流接触使表面形貌发生显着的弹性变形,载荷、转速等工况参数对变形量影响较大,表面弹性变形使得形貌参数发生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马晓川,徐井芒,王平,陈漫,胡辰阳[8](2019)在《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特性,验证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车轮踏面磨耗后,轮轨接触点位置更多的位于尖轨轨距角附近,会增大尖轨的侧面磨耗;车轮踏面磨耗会导致轮载转移的位置后移,增大车辆进入道岔时轮对蛇形运动的距离和幅度,进而导致横向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增大;磨耗后的车轮踏面,其轮轨两点接触的可能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可能造成轮轨接触点的无规律跳跃,从而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振动作用。(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何友才[9](2019)在《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热弹流润滑过程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某发动机中平底挺杆的推程数据利用MATLAB数据库拟合出挺杆的升程函数,建立凸轮-平底挺杆的润滑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点接触情况下的凸轮-平底挺杆副热弹流润滑过程。在数值分析过程中压力场的求解使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的计算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温度场由逐列扫描技术获得。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内容:Newton流体的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润滑过程数值分析;Ree-Eyring流体的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润滑过程数值分析;考虑挺杆自旋的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润滑过程数值分析。首先,使用Newton流体模型获得了在点接触工况下凸轮-平底挺杆副光滑表面时变热弹流的完全数值解,结果表明两表面反向运动期间,接触区因“温度-粘度楔”效应会出现局部凹陷现象。通过热解和等温解的比较,揭示热效应在凸轮-平底挺杆润滑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在椭圆接触条件下,由于单位面积内载荷随椭圆比增加而降低,导致较低的温升和较高的油膜厚度。其次,使用Ree-Eyring流体模型得到在较低凸轮转速条件下的完全数值解,并和第二章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两种流体模型的结果比较可得:在反向运动阶段两种流体模型均会在接触区出现“温度-粘度楔”凹陷,但是由于流变特性不同,导致摩擦系数和最大油膜温升有所差异。最后,建立考虑挺杆自旋因素的润滑数学模型,并在圆接触和椭圆接触两种情况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考虑挺杆自旋的条件下,接触区也会出现由于“温度-粘度楔”效应引起的凹陷。通过与无自旋的结果进行对比,揭示出挺杆自旋的发生改变了油膜的形状、压力和温度场的分布,对结果有着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聪[10](2019)在《油-气润滑点接触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润滑作为气-液两相流润滑技术,具有润滑效率高,密封性能好以及洁净无污染等众多优点,在轧辊轴承和高速电主轴等点接触摩擦副润滑系统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油-气润滑供给参数对摩擦界面润滑油的流动特性和配副间的散热行为有重要影响,是决定配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关键因素。若参数设计不合理,将导致润滑失效,引起配副发生剧烈磨损以至报废。目前对于油-气润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液两相流的形成机理、应用效果评价与分析等方面,而对油-气润滑条件下点接触副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较少。为明晰油-气润滑对配副摩擦学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点接触滑动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开展油-气润滑点接触摩擦试验,结合空间流场模拟以及对流换热理论对油-气润滑流动特性和散热性能进行分析,考察油-气润滑对点接触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油-气润滑点接触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验证。首先对油-气润滑试验方案进行设计,对试验测试系统进行合理架构。然后搭建油-气润滑点接触试验系统,并对相关测试分析项目进行介绍。最后在搭建的油-气润滑点接触试验台上,进行干摩擦、滴油润滑和油-气润滑摩擦试验,通过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试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设备的可靠性。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油-气润滑在供气速度一定时,随供油量增加润滑性能得到明显提升。(2)油-气润滑流动行为对点接触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研究。合理设计供油位置,开展油-气润滑点接触滑动摩擦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研究油-气润滑流动行为对点接触滑动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大、过小的喷射角度和距离均会使接触点油相体积分数下降,导致试件磨损呈现增大趋势;在接触点附近一定距离和角度下喷射,摩擦副间油相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试件磨损较轻微;改变喷射距离以及喷射角度,试件滑动摩擦的磨损机理均为磨料磨损。(3)油-气润滑散热对点接触副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设计环境温度加热装置,进行不同供气速度和温度下的油-气润滑试验,并与滴油润滑试验进行对比,考察油-气润滑散热对点接触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副间对流换热能力随供气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摩擦系数与摩擦温升均先减小后增大;提高环境温度,配副间对流换热能力几乎不变,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均呈轻微减小趋势,摩擦闪温几乎不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幅度较小;试验中增大供气速度和试验环境温度,使试件材料表面的磨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综上所述,合理设计系统参数,能改变润滑油在接触点的流动特性和改善配副间的散热性能,降低点接触滑动摩擦磨损。研究工作可为工程中油-气润滑系统性能开发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5-16)
点接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点接触主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水工钢闸门点接触主轮与轨道的接触应力与接触区域大小,对比同一计算模型的Hertz接触公式、德国标准DIN19704、我国现行标准NB35055以及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关于点接触主轮接触应力计算公式选择的建议,并就点接触主轮的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点接触论文参考文献
[1].顾钢.纳米电子元件要素量子点接触首次构建[N].科技日报.2019
[2].吴德新.点接触定轮接触应力分析[J].云南水力发电.2019
[3].柴宇峰,曾良才,陈克应.颗粒脱黏对异质摩擦界面点接触弹流润滑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4].王萍,岳晓凯,于白茹.量子点接触中的动态量子输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郑炼鑫,杨建近,孙宇,朱胜阳.基于轮轨多点接触的浮置板轨道钢轨波磨安全限值分析[J].科学通报.2019
[6].罗海海,王学辉.四点接触球轴承的轴向游隙分体测量[J].通用机械.2019
[7].沈锦龙,薛正堂,衡传富,刘小君.点接触弹流润滑条件下表面弹性变形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8].马晓川,徐井芒,王平,陈漫,胡辰阳.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9
[9].何友才.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热弹流润滑过程数值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9
[10].刘聪.油-气润滑点接触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