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s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激动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PPARs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激动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子宫内膜癌有两种类型[1],一种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一种为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两型的高危因素不同。Ⅰ型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分化好,肌层浸润浅,预后较好;Ⅱ型与雌激素的刺激关系不大,病理类型以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多见,分化差,容易有深肌层浸润,预后不良。临床上以Ⅰ型子宫内膜癌多见,高危因素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这些高危因素均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并与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有关[2-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是一种多种肿瘤共有的低外显率的易感基因,尤其在流行病学上与肥胖、脂肪摄入有关,子宫内膜癌又与上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探讨PPARs极其激动剂与I型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意义深远。方法1.通过RT-PCR检测PPARs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高分化)、KLE(低分化)中的表达;2.收集齐鲁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06年10月行子宫切除或诊断性刮宫的组织标本60例,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Ⅰ型)30例,不典型增生10例,单纯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全部组织中PPARa和PPARγ蛋白表达;3.对以上收集的新鲜标本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相对定量分析PPARa和PPARγ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4.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HHUA、KLE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5.流式细胞仪分析PPARy激动剂罗格列酮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前后的周期分布;6.TUNEL检测PPARγ激动剂作用子宫内膜癌细胞前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RT-PCR结果显示,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均存在PPARαPPARγmRNA的表达,未见到PPARβmRNA的表达;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PPARα和PPARγ蛋白表达率逐渐增高,且PPARa、PPARy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分化程度越差,表达越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PARα、PPARγ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转移呈正相关,说明PPARα、PPARγ与子宫内膜样癌预后有关,肿瘤恶性程度越高,临床预后越差。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进一步证实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PPARα和PPARγ蛋白表达逐渐增强,且PPARa、PPARy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分化程度越差,表达越强。4.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5.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结果显示盐酸罗格列酮作用于人子宫内膜癌细胞24h后,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6.TUNEL检测显示200μmol/L罗格列酮作用子宫内膜癌细胞24h后出现典型的凋亡现象,细胞凋亡率为(1 8.3±1.9)%,与对照组(2.66±0.4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PPARa和PPARγ蛋白表达率逐渐增高,且PPARα、PPAR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分化程度越差,表达越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PARa、PPARy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转移呈正相关,说明PPARa、PPARγ与子宫内膜样癌预后有关。PPARa、PPARy蛋白表达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2.PPARy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PPARy途径诱导细胞凋亡。PPARs激动剂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新的治疗靶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PPARs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PAR激动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PPARs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激动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