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能传输模拟研究

黄土丘陵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能传输模拟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普遍干燥化且越来越严重,不仅恶化了土壤水环境,导致植被大面积衰退甚至成片死亡,而且给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不良影响。目前,植被生长与土壤水分动态的互动关系、植被的耗水规律、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能力、植被水文功能的正确评价等问题已成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选择陕北黄土丘陵区天然辽东栎林、人工刺槐林、荒草地、农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试验应用COUPMODEL(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odel for soil- plant-atmosphere system)模型模拟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土壤、植被、大气界面之间水分和能量的交换过程,研究不同类型植被覆盖条件下系统水分和能量的传输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植被条件下土壤水热环境和植被生长的响应,旨在为黄土丘陵区以及类似地区的林草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干旱年,林地、荒草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降水主要消耗于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其次是植被冠层的截留损失,总蒸散量超过了同期降水量,土壤储水量均减少,土壤水库处于负补偿状态。农地作物生长周期较短,系统耗水量较小,1.81%的降水储存于土壤中;丰水年,林地、荒草地和农地系统的水分收入均大于支出,17.07%~26.27%的降水储存于土壤中。农地土壤水分补充最多,其次为阴坡荒草地、阴坡辽东栎林地、阴坡刺槐林地、阳坡辽东栎林地、阳坡荒草地,补充最少的是阳坡刺槐林地。(2)试验期间阳坡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平均为7169.19MJ·m-2,阴坡平均为6826.79MJ·m-2,阳坡大于阴坡。林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获得的净辐射能量,进入植被层54.52%~62.73%,进入土壤层37.27%~45.48%;荒草地系统进入植被层40.00%~47.00%,进入土壤层53.00%~60.00%;农地系统进入植被层30.74%,进入土壤层69.26%。林地、荒草地和农地系统获得的净辐射主要通过潜热通量释放,占净辐射的72.05%~81.41%;其次是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16.35%~26.37%;土壤热通量很小,仅为净辐射的1.39%~2.40%。(3)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的蒸发、蒸腾,均伴随着能量消耗,系统水分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是一种耦合传输过程。土壤蒸发热通量随土壤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大,平均每蒸发1mm水分消耗2.461MJ·m-2能量。蒸腾和截留蒸发热通量随蒸腾和截留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大,平均每蒸散1mm水分消耗2.452MJ·m-2能量。(4)土壤水分亏缺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阳坡刺槐林地991.57mm、阳坡荒草地941.21mm、阴坡刺槐林地866.53mm、阳坡辽东栎林地815.89mm、阴坡荒草地790.27mm、阴坡辽东栎林地745.20mm、农地325.55mm。土壤水分的交换深度农地达320cm,阴坡荒草地为240cm,阴坡辽东栎林地为200cm,阴坡刺槐林地和阳坡辽东栎林地均为160cm,阳坡荒草地为140cm,阳坡刺槐林地为120cm。试验期间,林地、荒草地和农地分别约有10%、14%、30%的降水储存于土壤中,林地、荒草地600cm深土壤水库可利用水量62.6~309.0mm,与农地728.6mm相比土壤水库的调节能力很有限。气候干旱对黄土丘陵区土壤干化的贡献率是70.74%,植被过度耗水的贡献率是29.26%,气候干旱是土壤干化的主要原因。(5)2~7月份为土壤的升温阶段,8~1月份为降温阶段。2~9月份,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逐渐降低;10~1月份,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逐渐升高。在阴坡,0cm、10cm、20cm深土壤温度年较差农地>荒草地>辽东栎林地>刺槐林地;在阳坡,荒草地>刺槐林地>辽东栎林地;阳坡地类土壤温度年较差显著高于阴坡同地类。(6)阴坡荒草地、阴坡刺槐林地、阴坡辽东栎林地、阳坡辽东栎林地的土壤水分条件明显优于阳坡刺槐林地和阳坡荒草地,植被长势较好。受林木耗水量和土壤供水能力的双重影响,阳坡刺槐林枯梢现象严重,有整株枯死林木;阴坡刺槐林有明显的枯梢,但没有整株枯死的林木;辽东栎林也存在枯梢现象,但较刺槐林轻微,林木生长仍然十分旺盛。阳坡刺槐林和阳坡荒草地植物的出叶时间比阴坡刺槐林、阴坡荒草地和阳坡辽东栎林的早1周左右,比阴坡辽东栎林早12d左右。(7)尽管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过多地消耗了土壤深层水分,林分生产力低下,但是林地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是农地所无法相比的,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仍然是水土保持的一条有效途径。人工林地植被较高的截留和蒸腾耗水是造成土壤干燥化的主要原因,在植被建设中应遵循区域植被的演替规律,以水定植,尽量选择低耗水的适生乡土树种,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栽植为辅的措施,同时实施好水土保持措施。黄土丘陵区天然辽东栎林是当地植被演替的顶级群落,林地土壤的干燥化是黄土高原气候整体趋于旱化造成的,并不是人为干扰导致植被过度耗水造成的,这种土壤干燥化不宜归属于干层的范畴。判别土壤干层应以当地稳定天然植被群落的生物量水平和土壤水分状况为基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能传输研究进展
  • 1.2.2 SVAT 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内容
  • 2.2.1 建立土壤、植被、大气数据库
  • 2.2.2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能传输模拟
  • 2.2.3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传输特征
  • 2.2.4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传输特征
  • 2.2.5 土壤水热环境与植被生长响应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方法
  • 2.4.1 试验设计
  • 2.4.2 观测项目
  • 2.4.3 模拟分析
  • 第三章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能传输模拟
  • 3.1 模型描述
  • 3.1.1 土壤水过程
  • 3.1.2 植被冠层对降水的截留
  • 3.1.3 土壤入渗
  • 3.1.4 地表径流
  • 3.1.5 土壤蒸发
  • 3.1.6 植被蒸腾
  • 3.1.7 深层渗漏
  • 3.1.8 太阳辐射过程
  • 3.1.9 土壤热过程
  • 3.2 模型设置
  • 3.3 土壤、植被、大气数据库建立
  • 3.3.1 土壤特征数据库
  • 3.3.2 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库
  • 3.3.3 气象数据库
  • 3.4 模型参数调整
  • 3.4.1 降雨量校正因子
  • 3.4.2 直接穿透降雨系数
  • 3.4.3 植被冠层截留容量
  • 3.5 模拟初始值
  • 3.6 模拟结果验证
  • 3.6.1 地表径流的模拟验证
  • 3.6.2 土壤水分的模拟验证
  • 3.6.3 截留量的模拟验证
  • 3.6.4 土壤温度的模拟验证
  • 第四章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传输特征
  • 4.1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传输动态
  • 4.1.1 大气降水
  • 4.1.2 植被冠层截留
  • 4.1.3 地表径流
  • 4.1.4 土壤蒸发
  • 4.1.5 植被蒸腾
  • 4.1.6 深层渗漏
  • 4.1.7 土壤储水增量
  • 4.2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传输平衡
  • 4.2.1 干旱年
  • 4.2.2 丰水年
  • 4.3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交换通量
  • 第五章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传输特征
  • 5.1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传输动态
  • 5.1.1 太阳辐射
  • 5.1.2 净短波辐射
  • 5.1.3 有效长波辐射
  • 5.1.4 净辐射
  • 5.1.5 潜热通量
  • 5.1.6 感热通量
  • 5.1.7 土壤热通量
  • 5.2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传输平衡
  • 5.2.1 辐射平衡
  • 5.2.2 能量平衡
  • 5.3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能耦合传输
  • 5.3.1 土壤蒸发热通量
  • 5.3.2 植被蒸腾和截留蒸发热通量
  • 第六章 土壤水热环境及植被生长响应
  • 6.1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
  • 6.1.1 土壤储水量动态
  • 6.1.2 土壤剖面水分分布
  • 6.1.3 土壤剖面水分交换的深度
  • 6.1.4 土壤水库调节能力
  • 6.1.5 不同植被类型的耗水量动态
  • 6.1.6 土壤干燥化
  • 6.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温度的变化
  • 6.2.1 土壤温度与土壤热通量的关系
  • 6.2.2 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
  • 6.2.3 土壤温度的铅直变化
  • 6.2.4 土壤温度的年较差
  • 6.3 植被生长对土壤水热环境的响应
  • 6.3.1 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 6.3.2 植被蒸腾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6.3.3 植被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6.3.4 植被生长对土壤温度的响应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黄土丘陵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能传输模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