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引经”的现代实验研究

桔梗“引经”的现代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中颇具争议的理论,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引经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和部位。这些具有改变其它药物作用方向或部位的药物则称为引经药,历代医家对其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导致了引经理论至今仍处在理论探讨的阶段,在实验验证方面仍是一个空白。本研究利用化学药物结构明晰便于定量检测的特点,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药动学的研究方法,选择了三种化学药物左旋氧氟沙星、氟苯尼考、二氟沙星与经典的引经药物桔梗联合内服后,桔梗的“引经”作用对三种化学药物的药物动力学性质和体内分布的影响,实验性地证明了桔梗“载药上行”作用的客观存在。并且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桔梗总皂苷对二氟沙星物定向“引导”作用的机理。实验分为以下六个部分:1.72只健康鸡随机地平均分成2组。Ⅰ组(对照组):单剂量一次内服左旋氧氟沙星[10mg/(kg·b·w)];Ⅱ组(实验组):单剂量一次同时内服左旋氧氟沙星[10mg/(kg·b·w)]与桔梗煎液[2g/(kg·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与组织药物浓度,血药浓度最低检测限0.001mg/L,组织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0.001μg/g,并以3P97药动学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桔梗的“载药上行”作用对左旋氧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性质有显著影响:①减慢左旋氧氟沙星在体内的吸收的速度,但增加了左旋氧氟沙星吸收的程度;②加快了左旋氧氟沙星向组织的转运;③减慢了左旋氧氟沙星在鸡体内的消除速度,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2)桔梗的“载药上行”作用对左氧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物分布有较大影响:①改变了左旋氧氟沙星在各组织间的分布;②显著地提高了左旋氧氟沙星在肺中的浓度。2.将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A组:单剂量一次灌胃内服氟苯尼考;B组:氟苯尼考与桔梗煎液单剂量一次同时灌胃内服给药;氟苯尼考按30mg/(kg·b·w)分别给药,桔梗煎液按2g/(kg·b·w)的剂量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与组织药物浓度,血药浓度最低检测限0.001mg/L,组织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0.001μg/g,并以3P97药动学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桔梗的“载药上行”作用对氟苯尼考在健康兔体内的药动学性质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减慢了氟苯尼考在体内的吸收,但并未影响其吸收程度;加速了氟苯尼考从血液向各组织转运,使氟苯尼考在体内的分布更加广泛;延缓了氟苯尼考在体内的消除。(2)桔梗的“载药上行”作用促进了氟苯尼考向组织转运。其次,改变了氟苯尼考在各组织间的分布,显著提高了氟苯尼考在心、肺、肝组织中的浓度,降低了在肾中的浓度。3.195只健康鸡随机地平均分成5组。Ⅰ组(对照组):单剂量一次内服二氟沙星[10mg/(kg·b·w)];Ⅱ组:单剂量一次同时内服二氟沙星[10mg/(kg·b·w)]与桔梗总皂苷[20mg/(kg·b·w)];Ⅲ组:单剂量一次同时内服二氟沙星[10mg/(kg·b·w)]与桔梗总皂苷[40mg/(kg·b·w)];Ⅳ组:单剂量一次同时内服二氟沙星[10mg/(kg·b·w)]与桔梗总皂苷[60mg/(kg·b·w)];Ⅴ组:单剂量一次静脉注射二氟沙星[10mg/(kg·b·w)]。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与肺脏药物浓度,血药浓度最低检测限0.05mg/L,肺脏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0.05μg/g,用3P97药动学程序和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桔梗总皂苷减慢了二氟沙星在鸡内服的吸收速度,但增加了二氟沙星的吸收程度;加快了二氟沙星向组织的转运;延长了二氟沙星在体内的作用时间。(2)提高了内服二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3)使二氟沙星的肺药浓度显著增高。4.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口服盐酸二氟沙星、桔梗总皂苷以及桔梗总皂苷与盐酸二氟沙星联用对小白鼠肠和肺脏中P-gp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gp在小白鼠肠和肺脏中的表达受口服药物的影响;其中,盐酸二氟沙星对肠和肺脏中的P-gp表达呈诱导作用,并有时间依赖性(P<0.01);桔梗总皂苷能够抑制其活性与表达,效果极显著(P<0.01)。因此,桔梗总皂苷与盐酸二氟沙星同时应用可以提高口服给药途径下的盐酸二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并且也能提高肺脏中盐酸二氟沙星的浓度。本试验研究表明: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引经理论是客观存在的。桔梗总皂苷抑制P-gp的活性与表达强度是桔梗“引经报使,载药上行”的机理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经概述
  • 1.1 引经学说的历史沿革
  • 1.2 归经、引经、药引的区别
  • 1.3 引经药的种类
  • 1.4 引经药的功用
  • 1.5 归经、引经理论的现代研究
  • 2 桔梗概述
  • 2.1 异名
  • 2.2 品种考证
  • 2.3 植物学
  • 2.4 性状
  • 2.5 性味、归经及功效
  • 2.6 药论
  • 2.7 桔梗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 2.8 桔梗“引经”在方剂中的运用及其现代探索
  • 第二章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 立题依据
  • 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章 桔梗对左旋氧氟沙星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标准品和样品色谱图
  • 2.2 药物浓度
  • 3 分析讨论
  • 3.1 HPLC测定方法
  • 3.2 LVLX的药动学
  • 3.3 桔梗对LVLX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 3.4 桔梗对左旋氧氟沙星在鸡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
  • 3.5 引经作用
  • 第四章 桔梗对氟苯尼考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对准品和样品色谱图
  • 2.2 药物浓度
  • 3 分析讨论
  • 3.1 HPLC测定方法
  • 3.2 内服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 3.3 桔梗对氟苯尼考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影响研究
  • 3.4 桔梗对氟苯尼考组织分布的影响
  • 3.5 引经作用
  • 第五章 桔梗对二氟沙星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标准品和样品色谱图
  • 2.2 药物浓度
  • 3 分析讨论
  • 3.1 HPLC测定方法
  • 3.2 二氟沙星的药动学
  • 3.3 桔梗总皂苷对二氟沙星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 3.4 桔梗总皂苷对二氟沙星在鸡肺组织内分布的影响
  • 3.5 引经作用
  • 第六章 桔梗总皂苷对肠和肺脏中P-糖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P-g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 2.2 桔梗总皂苷对小白鼠小肠和肺P-gp表达的影响
  • 3 分析讨论
  • 3.1 关于P-gp
  • 3.2 关于桔梗提高二氟沙星的生物度
  • 3.3 关于桔梗的“引经”机理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 1 结论
  • 2 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持的课题
  • 1 主持的课题
  • 2 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桔梗“引经”的现代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