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羰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炔,羰基化,丁二酸二丁酯,丁烯二酸二丁酯
双羰基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简,孙腾,李建国,杨先贵,王公应[1](2019)在《乙炔双羰基化催化合成丁(烯)二酸二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炔(C_2H_2)、CO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PdBr_2为主催化剂,在常压、55℃条件下,双羰基化一步合成丁(烯)二酸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助剂种类及用量、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丁(烯)二酸二丁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 Br2用量0.04g,n(PdBr_2)∶n(LiBr)=1∶8,甲基磺酸0.1 mL,30 mL乙腈为溶剂,n(C2H_2)∶n(CO)=1∶2,101 kPa,55℃,反应3 h的反应条件下,丁(烯)二酸二丁酯的收率达到76.11%。(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代志洪[2](2017)在《双羰基硫酯的构建及其作为双羰基化试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2-二羰基单元是一类活泼的双官能团结构,众多具有生物或药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药物分子都是含有该官能团的化合物。此外,该类化合物还常见于食品化学及材料化学等领域。同时,它也是合成杂环化合物及手性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因此,其合成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硫酯作为一类活泼的羧酸衍生物,是多功能的酰基转移试剂。它几乎能实现到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各种羰基化合物的转化。受此启发,我们希望合成双羰基硫酯,探究其能否作为多功能的双羰基转移试剂。而传统的硫酯合成方法多使用硫醇(酚)及酰氯试剂,毒性大,污染大,不利于大规模使用。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发展由绿色、稳定、廉价的无机硫源构建有机硫化物的硫原子转移反应,本论文延续这一策略,对双羰基硫酯进行了合成研究并加以应用,具体包括:第一部分:α-羟基酮与单质硫制备双羰基硫酯的反应通过硫粉与α-羟基酮之间的反应,实现了无机的硫单质到有机的硫酯的转化,为双羰基硫酯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整个反应过程,无过渡金属参与,条件温和,避免了使用恶臭的硫醇,实现了硫酯的无臭绿色合成。同时,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并能够放大到克级规模。对于硫原子以自由基方式引入的假设,也由控制实验及捕获的中间体得到了验证。第二部分,双羰基硫酯作为双羰基化试剂的应用以双羰基硫酯为双羰基化试剂,分别与氮亲核试剂(胺)及碳亲核试剂(芳基硼酸酐)反应,合成了双羰基酰胺及(α-二酮类化合物。双羰基硫酯与胺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一系列氨基酸酯及叁甘肽乙酯等都能高效快捷的实现无过渡金属参与的双羰基化。双羰基硫酯与芳基硼酸酐通过钯催化的偶联反应合成α-二酮。使用双氮配体而非传统硫酯偶联中的膦配体,克服了脱羰副产物的生成。最后,通过本文发展的方法,实现了天然产物Polyandrocαrpamide C及候选药物Indibulin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10-01)
武侠,高庆贺,耿肖,张静静,吴彦东[3](2016)在《碘促进的苯胺和甲基酮的氧化交叉偶联:一种高位置选择性的直接C-H键官能团化来实现苯胺C4位的双羰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从未被报道过的苯胺和甲基酮的直接双C-H键官能团化己经被发展起来。这是第一例碘促进的高的化学选择性和位置选择性实现苯胺和甲基酮的C-H/C-H氧化交叉偶联,并以一个中等至好的收率实现了苯胺的C4位双羰基化。此外,副产物HI在该反应中也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前所未有地实现了苯胺的C-H官能化而不是N-H官能化(Scheme 1)。[1,2,3](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刘奎,王翠苹,潘大龙,孟庆涛,张志强[4](2016)在《醋酸铜/醋酸协同催化吲哚C-H键的双羰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吲哚基1,2-二羰基结构存在于天然产物Hyrtiosin B中,可作为中间体用于合成含喹喔啉结构的荧光传感器。因此,吲哚基1,2-二羰基化合物的构建越来越受到化学家的重视。然而,已有的合成方法存在使用贵金属Pd催化剂、吲哚N位需保护以及反应时间长等不足。本研究采用铜盐协同有机酸催化吲哚与芳基甲酰甲醛水合物的C-H键双羰基化反应来加以制备。实验证明,醋酸铜与醋酸的协同催化效果最好。底物吲哚N位有无保护基团反应均可顺利进行,底物适用性广泛。该方法使用非贵金属铜催化剂、无需其他添加剂、反应时间短,为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更为温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王志方[5](2016)在《共价叁嗪框架支撑的钯选择性催化碘代芳烃的双羰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α-酮酰胺具其独特的双羰基结构,在许多药物和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对其合成方法的关注和研究。钯催化卤代芳烃与胺类化合物的双羰基化反应是构建α-酮酰胺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虽然有效,但大都需要有机配体的辅助或是在较高压力的一氧化碳下进行,且钯催化剂难以回收,这些严重限制了钯催化α-酮酰胺反应的实际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制备简单、循环性良好的催化剂,使其在一氧化碳室压下无需有机配体的辅助就能高选择性的合成α-酮酰胺。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较低的骨架密度、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可控的物理化学性质、易功能化等优点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该材料在气体的贮存、分离、催化、传感、光电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论文利用共价叁嗪框架(CTFs)为支撑材料,通过浸渍还原的方法制备均匀分散的Pd/CTFs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选择性催化碘代芳烃与一氧化碳的双羰基化反应中,具体内容如下:室温下通过叁氟甲磺酸催化氰基聚合的方法制备结构稳定的共价叁嗪框架(CTFs)材料,多个氮原子的存在可以与钯配位,起到稳定钯纳米粒子的作用;CTFs独特的孔结构不但能够调控钯纳米粒子的形成而且还可以作为微反应器有利于对一氧化碳和有机底物的吸附,为反应的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加速反应的进行;该催化体系无需有机膦配体的辅助,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下就能高选择性的得到目标产物,降低了实验成本,减少操作步骤,有效地避免了膦配体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单双羰基化反应可以通过温度很好的调控,低温70℃利于双羰基化反应的进行,高温100℃利于单羰基化反应的进行,更重要的是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和较好的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张泽光[6](2015)在《一些双羰基化反应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2-二羰基结构不仅存在于许多活性天然产物之中,其作为重要合成子,可以向多种杂环及荧光材料进行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合成价值。基于我们小组初期在C-C键断裂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本论文利用α羟基酮作为通用的双羰基化试剂,在氧气作为绿色氧化剂的条件下,实现了端炔、吲哚类化合物的双羰基化反应,并进一步应用得到的1,2-二羰基化合物在氧族原子植入反应构建杂环,溶剂化显色喹喔啉结构的合成与表征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端炔的双羰基化反应我们利用铜催化,氧气氧化的方式,以α羟基酮为双羰基化试剂,高效绿色的实现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官能团取代基的炔基二酮的构建,并证明了该方法对复杂天然产物衍生物的适用性。通过控制实验,中间体单晶,在线红外监测,重原子标记等多种手段,反应过程的可能机理得到了较好验证。我们还利用炔基二酮产物合成了呋喃,咪唑,喹喔啉,呋喃酮等多种杂环,进一步证明其作为合成中间体的重要价值。第二部分:吲哚的双羰基化反应在第一部分工作基础上,我们再次利用铜,氧气组合催化氧化的模式,以α羟基酮实现了各类吲哚化合物的双羰基化反应,证明了其作为双羰基化试剂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对于产物双羰基吲哚,我们将其衍生化为含有不同官能团取代基的新型荧光喹喔啉结构,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这些结构的光学性质和溶剂化显色现象进行了表征和探索。我们还基于控制实验,提出了反应机理。第叁部分:基于炔基二酮的氧族原子植入反应我们以第一部分工作的产物炔基二酮为模板,利用不同的原子转移试剂,实现了杂原子可切换的氧族原子植入反应,选择性的构建了多取代呋喃酮和多取代噻吩酮结构。并且我们注意到氧原子转移产物在DMSO和氯仿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催化剂类型考察,重原子标记和GC-MS捕捉,使得我们对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文霞,陈小玲,刘运奎[7](2012)在《Cu(0)/Selectfluor体系催化的内炔双羰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1,2-二羰基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及功能高分子中间体,在染料、医药、农药、塑料、化妆品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1]。过渡金属催化的基于内炔的双羰基化反应是合成1,2-二羰基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但是,文献报道的方法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点,如选择性不够好、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使用昂贵氧源和催化剂等[2-5]。因此,开发高效、温和和简便地合成1,2-二羰基衍生物的方法具(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期刊2012-10-19)
张文霞,陈小玲,刘运奎[8](2012)在《Cu(0)/Selectfluor体系催化的内炔双羰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期刊2012-10-19)
李金恒,尹笃林,李国平,江焕峰,陈鸣才[9](2002)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钯催化末端炔烃双羰基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 ,钯催化末端炔烃双羰基化反应时需要加入适当量的醇作为共溶剂 ,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而且反应规律与常规有机溶剂有所区别(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2年11期)
胡延平[10](2002)在《钯氮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均相催化氯苄双羰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用把单膦配体络合物催化氯苄双羰基化反应生成苯基丙酮酸甲酯的催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压力达6.0 MPa后产率无明显变化;反应温度在373 K时,产率和选择性都达到最大值;催化剂用量有一最适宜值,配体不同此值也不同。并探讨了体系的双羰基化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双羰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2-二羰基单元是一类活泼的双官能团结构,众多具有生物或药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药物分子都是含有该官能团的化合物。此外,该类化合物还常见于食品化学及材料化学等领域。同时,它也是合成杂环化合物及手性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因此,其合成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硫酯作为一类活泼的羧酸衍生物,是多功能的酰基转移试剂。它几乎能实现到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各种羰基化合物的转化。受此启发,我们希望合成双羰基硫酯,探究其能否作为多功能的双羰基转移试剂。而传统的硫酯合成方法多使用硫醇(酚)及酰氯试剂,毒性大,污染大,不利于大规模使用。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发展由绿色、稳定、廉价的无机硫源构建有机硫化物的硫原子转移反应,本论文延续这一策略,对双羰基硫酯进行了合成研究并加以应用,具体包括:第一部分:α-羟基酮与单质硫制备双羰基硫酯的反应通过硫粉与α-羟基酮之间的反应,实现了无机的硫单质到有机的硫酯的转化,为双羰基硫酯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整个反应过程,无过渡金属参与,条件温和,避免了使用恶臭的硫醇,实现了硫酯的无臭绿色合成。同时,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并能够放大到克级规模。对于硫原子以自由基方式引入的假设,也由控制实验及捕获的中间体得到了验证。第二部分,双羰基硫酯作为双羰基化试剂的应用以双羰基硫酯为双羰基化试剂,分别与氮亲核试剂(胺)及碳亲核试剂(芳基硼酸酐)反应,合成了双羰基酰胺及(α-二酮类化合物。双羰基硫酯与胺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一系列氨基酸酯及叁甘肽乙酯等都能高效快捷的实现无过渡金属参与的双羰基化。双羰基硫酯与芳基硼酸酐通过钯催化的偶联反应合成α-二酮。使用双氮配体而非传统硫酯偶联中的膦配体,克服了脱羰副产物的生成。最后,通过本文发展的方法,实现了天然产物Polyandrocαrpamide C及候选药物Indibulin的合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羰基化论文参考文献
[1].赵简,孙腾,李建国,杨先贵,王公应.乙炔双羰基化催化合成丁(烯)二酸二丁酯[J].精细化工.2019
[2].代志洪.双羰基硫酯的构建及其作为双羰基化试剂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武侠,高庆贺,耿肖,张静静,吴彦东.碘促进的苯胺和甲基酮的氧化交叉偶联:一种高位置选择性的直接C-H键官能团化来实现苯胺C4位的双羰基化[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4].刘奎,王翠苹,潘大龙,孟庆涛,张志强.醋酸铜/醋酸协同催化吲哚C-H键的双羰基化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5].王志方.共价叁嗪框架支撑的钯选择性催化碘代芳烃的双羰基化[D].天津大学.2016
[6].张泽光.一些双羰基化反应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5
[7].张文霞,陈小玲,刘运奎.Cu(0)/Selectfluor体系催化的内炔双羰基化反应[C].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2012
[8].张文霞,陈小玲,刘运奎.Cu(0)/Selectfluor体系催化的内炔双羰基化反应[C].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2012
[9].李金恒,尹笃林,李国平,江焕峰,陈鸣才.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钯催化末端炔烃双羰基化反应的研究[J].有机化学.2002
[10].胡延平.钯氮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均相催化氯苄双羰基化反应研究[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