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毗邻的沉积盆地与造山带是大陆构造的基本单元和形成于统一地球动力学系统中的一对孪生体。对于前陆盆地-造山带系统,二者间的耦合关系是通过其间的冲断带建立起来的。由于其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并富含油气,20世纪70年代以来前陆盆地和冲断带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论文选择大巴山前陆盆地及毗邻的冲断带作为研究对象,以盆-山耦合研究思想为指导,通过地表地质的详细调查并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对其构造特征、沉积充填特征、沉降和隆升历史进行了详细解剖。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中新生代大巴山前陆盆地和冲断带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并对其形成和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含油气条件和有利勘探区域进行了初步分析。 大巴山冲断带位于四川盆地和秦岭造山带的过渡部位,向西与汉南-米仓山隆起、龙门山冲断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相连,东端止于黄陵隆起,总体上为一向南西凸出的弧形构造带。习惯上,以城口断裂为界,将大巴山冲断带分为北大巴山和南大巴山两个构造-地层单元。现已变形的南大巴山(包括米仓山)和四川盆地北部共同组成了本文讨论的中生代大巴山前陆盆地(T3—K1)。古生代至中三叠世晚期,南大巴山和四川盆地北部一直是特提斯秦岭洋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中三叠世末以来,伴随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间的碰撞拼合以及此后燕山期秦岭大型陆内俯冲,四川盆地北部和南大巴山响应于南秦岭造山带上地壳载荷发生挠曲沉降而演化成为陆内前陆盆地。早白垩世中晚期以来,随着南秦岭逆冲推覆构造的逐渐向南扩展,大巴山前陆盆地也逐渐卷入变形并随之抬升遭受剥蚀。晚三叠世至白垩纪期间的前陆盆地沉降和北东-南西向挤压变形发生于华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之后,表明成盆和造山事件具有陆内性质。 北大巴山以脆-韧性变形和发育厚皮构造为主要特征,由一系列北倾南倒的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组成。南大巴山为一薄皮冲断楔,以脆性变形和类侏罗山式褶皱为主要特征,褶皱形态主要包括箱状褶皱、紧闭倒转-同斜褶皱和复杂闭合褶皱。按照断层和褶皱的组合特征,南大巴山可进一步分为叠瓦断裂带、断层-褶皱带和滑脱褶皱带三个次级构造带。叠瓦断层系、断层相关褶皱、反冲断层和冲起构造、(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或Ⅱ型三角带)等是南大巴山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主要变形样式。北东-南西向挤压和滑脱层是大巴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大巴山冲断带共发育四套主要的滑脱层:中下三叠统、志留系、中下寒武统和元古界顶部。大巴山冲断带正是南秦岭大型滑脱推覆构造向南扩展的过程中借助上述滑脱层由深到浅地顺层滑脱或向上切层逆冲形成的。 将详细的节理构造研究纳入区域构造演化的框架中,结合石英ESR测年、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等的研究表明,中新生代南大巴山主要经历了七期构造活动。按照节理的形成依次为:①早期平面X型节理(T3-K1早期);②“断坪-断坡”型节理和早期剖面X节理(K1早期);③具逆冲趋势的纵节理(~132Ma);④具走滑趋势的斜节理及横节理(~100Ma);⑤右旋走滑趋势的纵节理(K2-E);⑥逆冲趋势的斜节理(~28Ma);⑦左旋趋势的纵节理和正断趋势的纵节理(N-Q)。其中最为重要的是①、③和④期,代表了南大巴山褶皱形成的主要时期,最大构造应力(NE向)平均值为26.9MPa,最小构造应力(NW方向)平均值为6.6MPa。从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南大巴山构造应力场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大巴山前陆盆地由下向上依次充填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中侏罗统凉高山组和沙溪庙组、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和下白垩统,残余厚度逾7000m。主要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前陆盆地的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18(04)
- [2].南黄海前陆盆地系统及沉积—构造特征[J]. 海洋地质前沿 2015(04)
- [3].南美洲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前景[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3(06)
- [4].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与油气性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5)
- [5].中国的前陆盆地与油气关系[J]. 科技信息 2011(10)
- [6].全球前陆盆地层序沉积学新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4)
- [7].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05)
- [8].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J]. 现代地质 2009(04)
- [9].塔西南前陆盆地喀什北区块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新进展[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10].下扬子前陆盆地北部构造变形特征研究[J]. 复杂油气藏 2013(02)
- [11].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晚泥盆世弧背前陆盆地的发现及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18(10)
- [12].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新疆石油地质 2012(02)
- [13].南黄海海域中生代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J]. 现代地质 2019(01)
- [14].古巴前陆盆地三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J]. 地质科技情报 2009(06)
- [15].四川类前陆盆地盆-山耦合系统和沉积学响应[J]. 地质学报 2012(01)
- [16].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四川复合前陆盆地初析[J]. 天然气工业 2012(03)
- [17].陆相前陆盆地沉积充填与层序地层模式探讨——以库车前陆盆地为例[J]. 现代地质 2009(04)
- [18].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新生代变形与天山造山带的波动耦合[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 [19].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构造变换特征[J].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1)
- [20].龙门山前陆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J]. 岩石学报 2011(08)
- [21].大巴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中心的迁移及古流向[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05)
- [22].四川前陆盆地冲断带须家河组气藏勘探潜力分析[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01)
- [23].龙门山盆-山耦合带遥感地质解译[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 [24].库车前陆盆地走滑断裂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的控制[J]. 新疆石油地质 2010(02)
- [25].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J]. 地球科学 2019(05)
- [26].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须二段沉积特征[J]. 断块油气田 2016(06)
- [27].库车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J]. 石油学报 2015(04)
- [28].川西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构造演化及层序充填样式[J]. 中国地质 2008(02)
- [29].库车前陆盆地东西部油气成藏过程差异性分析——以吐北1和迪那2构造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7)
- [30].库车前陆盆地强挤压应力条件下的测井电阻率校正方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