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编纂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军事”是其中的一门学科。军事学科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共收入199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时期的领导人和部分高级指挥员生平事迹。其中有五位河北籍军事人物:董振堂、季振同、赵博生、马本斋、唐澍。
董振堂(1895一1937)宁都起义领导人。1895年12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李家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任职,从排长升到师长。参加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第73旅旅长时,被调到江西“剿共”。“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部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193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及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章。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中,率部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1935年7月第5军团改为第5军,他任军长。次年10月奉命率部西渡黄河。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省高台县城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弹尽援绝,于20日壮烈牺牲。高台和石家庄烈士陵园分别建有董振堂纪念碑。
(陈增发)
季振同(1901-1934)宁都起义领导人。原名季振佟,字汉卿,号异之。1901年5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沧县狼儿口村。
1919年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参加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第74旅旅长时,被调到江西“剿共”。“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董振堂等率部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总指挥。1932年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曾率部参加攻打赣州。同年8月被错定为反革命分子,1934年夏于瑞金县叶坪被错杀。
(许初水)
赵博生(1897-1933)宁都起义领导人。1897年9月7日生于河北省沧县慈庄(今属黄骅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3年冬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先后任团附、旅长、军参谋长等职。参加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参谋长时,被调至江西“剿共”。“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4日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部在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第5军团第14军、第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章。1933年1月8日在江西省南城县黄狮渡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瑞金县建有纪念他的“博生堡”。
(许初水)
马本斋(1902-1944)八路军冀中回民支队创建人。原名马守清。河北省献县人。回族。早年投身奉军(后称东北军),由士兵升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回民支队,他任司令员。曾指挥部队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斗的胜利,又组织精干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1942年秋,任冀鲁豫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重视政治工作,严格部队纪律,维护民族团结,并刻苦钻研游击战术,不断总结斗争经验。1943年11月指挥回民支队参加濮阳八公桥战斗,提议采用“牛刀子钻心”战术,对战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病逝。遗骸于1954年移葬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姚仁隽)
唐澍(1903-1928)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领导人。字东园。河北省易县南贾庄(今属徐水县)人。1922年考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教官。9月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大队长。同年还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秋被派到冯玉祥部随营军官学校(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先后任队长、主任教官,曾负责学校政治工作。1927年8月到第2集团军第6旅做兵运工作,任参谋长,为该旅中共党团书记。同年10月,和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该旅在陕西清涧举行起义,曾转战于延川、延长、宜川、韩城等地。1928年2月,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往以中共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军新编第3旅,任参谋长。4月,同刘志丹等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任总指挥。同年7月在洛南县碾子沟战斗中,陷入国民党军重围,壮烈牺牲。
(赵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