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介语(interlanguage)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由心理语言学家塞林格(L.Selinker)在继错误分析之后提出的对学习者语言研究的新概念。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处于“发展中”状态的、既非母语又非目标语的语言系统,“发展”是它的基本特征,但它同时又具有可渗透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对中介语进行实证研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学习者的语言输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英语语料库的建立为中介语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输出素材,从而改变了传统应用语言学基于内省和诱导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引入了定量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国内的汉英中介语研究起步较晚,起初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非语言数据的。8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自己的语料库,促进了国内中介语实证研究的发展。以往的实证研究,在内容上侧重错误分析和特定词汇、语法的习得,在方法上以横向对比研究为主,而很少研究涉及中介语纵向发展。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历时跟踪的方法,分析英语专业学生书面中介语的发展特征。本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2002级英语专业三个班77名学生三个学年考试即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综合英语期末考试和四年级第一学期的综合能力测试中的作文为研究语料,共231篇。由于二年级缺少可对比的作文考试,本次历时研究缺少二年级第一学期考试作文语料。本文利用Vocabprofile和Coh-Metrix等软件,通过对这些语料进行词汇丰富性、词频等级分布、句法成熟度和语篇连贯性相关指标的定量分析,调查各语言指标在四年中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目标语语言能力在大学四年中有显著提高,但发展是非线性的,且各层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习者的词汇和句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四年级他们的词汇能力下滑,句法能力发展变缓。与词汇和句法能力的变化不同,语篇能力在前5个学期都没有显著进展,但在第7个学期显示出明显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三年级是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和句法能力发展的最佳阶段,而语篇思维能力却在四年级得到显著提高。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认为南京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中介语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词汇习得的稳定性低于句法习得,词汇习得在三年级后有明显的“二级停滞”或“高原”现象;而语篇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受词汇和句法能力变化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南京农业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学习提出以下建议:在大学阶段,通过增加双语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课外充分利用各种英语资源,以保证目标语的足够输入;通过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训练,督促学生课后进行各种写作练习,以提高目标语的输出能力;在英语专业的基础阶段,在重视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List of TablesList of FiguresAbbreviations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 Research Background1.2 Purpose of the Study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 Outline of the Thesis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1 Interlanguage Theory2.1.1 Definition of IL2.1.2 Characteristics of IL2.1.3 Stages of IL development2.2 Measurement of IL2.2.1 Lexical competence2.2.2 Syntactic competence2.2.3 Discourse competence2.3 Related Studies of IL in China2.3.1 IL lexical research2.3.2 IL syntactic research2.3.3 IL discourse research2.3.4 Factors affecting IL development2.4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3.1 Research Questions3.2 Sources of Materials3.3 Collection of Materials3.4 Data Analysis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4.1 Results4.1.1 Lexical richness4.1.2 Syntactic maturity4.1.3 Latent discourse coherence4.2 Discussion4.2.1 Lexical development pattern4.2.2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yntactic maturity4.2.3 Development pattern of latent discourse coherenceChapter Five CONCLUSION5.1 Major Findings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5.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5.4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ReferencesAppendix 1 The requirements of writing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s of Integrative English Course from 2002-2006Appendix 2 Criteria for counting T-unit(Polio,1997;Young,1995)Acknowledgements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介语论文; 词汇丰富性论文; 句法成熟度论文; 潜伏语篇连贯性论文; 写作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