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唾液酸(Sialic acid,SA),作为一种天然的大脑营养素对婴儿脑部的发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鸡蛋中的卵带(chalaza)中含有丰富的SA。国内还没有通过chalaza发酵得到SA的报道。本课题的目的是找到一株能够高效降解chalaza的菌株,能尽可能多的得到唾液酸,并将chalaza全部液化,同时找出其作用途径,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本课题之前的工作所用的底物是将chalaza烘干并研磨成粉末的,本实验探索了用未烘干并搅碎的chalaza作为底物作酶反应,结果发现,无论底物浓度多大,所生成的唾液酸量都很小,和等量酶液与过量的底物反应所得到的唾液酸量比较,可以说明底物是不足量的,因此以下工作底物仍采用烘干并研磨成粉末的chalaza。本实验室自储菌株S3、S7、S8、S44都能够降解chalaza,但通过实验证明只有S8所产酶为胞外酶,且其降解速度较块,所以选择S8为研究对象。S8经发酵后可以产生一种胞外酶,经实验证明此酶为非诱导酶。此酶可以将chalaza中的唾液酸游离出来,同时产生糖、蛋白等副产物。本论文采用了单一试剂法测定唾液酸,通过实验证明了此方法用于本课题是可行的。通过对S8所产酶进行粗酶酶学性质研究,从而确定了酶反应最适温度、pH、酶的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酶反应最适底物浓度、酶反应最适缓冲溶液以及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同时对产唾液酸工艺条件进行探索,发现chalaza未经烘干直接被酶作用得到的唾液酸较多,最适底物量为14mL chalaza,被酶作用后的体系中加入3mL发酵液离心后所得到的菌体,作用60h后可以将chalaza全部液化。本论文同时还对糖、蛋白等副产物进行了测定,从而知道chalaza被酶作用之后所生成糖的聚合度为2~3个,所生成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158kD,此结果为研究chalaza的生物组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还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选题背景1.1.1 唾液酸简介1.1.2 唾液酸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1.3 鸡蛋中的唾液酸1.1.4 唾液酸的理化性质1.1.5 唾液酸的生产方法1.1.6 叠氮化钠对酶的影响1.1.7 唾液酸的测定方法1.1.8 唾液酸的生物作用与功能1.1.9 唾液酸在医学上的应用1.2 研究内容与前景展望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2.1.1 菌种2.1.2 培养基2.1.3 酶作用底物的预处理2.2 实验方法2.2.1 菌种的培养2.2.2 化学分析方法2.2.3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2.2.4 粗酶的酶学性质的测定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 测酶活方法的确定3.1.1 单一试剂法绘制唾液酸标准曲线3.1.2 内标法计算测量误差3.1.3 糖类物质对单一试剂法的干扰3.1.4 酶反应曲线的绘制3.2 菌种的选择3.2.1 利用酪蛋白作为发酵培养基3.2.2 利用chalaza作为发酵培养基3.2.3 四种菌利用chalaza发酵后产物的测定8 生长曲线及产酶曲线'>3.3 S8生长曲线及产酶曲线8生长曲线'>3.3.1 S8生长曲线8产酶曲线'>3.3.2 S8产酶曲线3.4 底物反应形式的确定3.4.1 被搅碎的底物在自来水体系中的酶反应3.4.2 被搅碎的底物在缓冲液体系中的酶反应3.4.3 被搅碎并稀释的底物在缓冲液体系中的酶反应3.5 粗酶的酶学性质3.5.1 酶反应最适温度的确定3.5.2 酶反应最适pH的确定3.5.3 酶的温度稳定性的测定3.5.4 酶的pH稳定性的测定3.5.5 酶反应最适底物浓度的确定3.5.6 酶反应最适缓冲溶液的确定3.5.7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3.6 产唾液酸的最适工艺条件探索3.6.1 反应途径3.6.2 最适底物量的确定3.6.3 反应时间的确定3.7 最适工艺条件下的产物分析3.7.1 还原糖标准曲线绘制3.7.2 总糖标准曲线绘制3.7.3 氨基酸标准曲线的绘制3.7.4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3.7.5 产物测定结果第四章 实验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唾液酸论文; 酶学性质论文; 单一试剂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