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转子论文-韩力,沈超凡,蔡瑞环,周光厚,王超

实心转子论文-韩力,沈超凡,蔡瑞环,周光厚,王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心转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实心转子高速感应电动机,通风系统,流体场,温度场

实心转子论文文献综述

韩力,沈超凡,蔡瑞环,周光厚,王超[1](2019)在《兆瓦级实心转子高速感应电动机通风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容量实心转子高速感应电动机损耗密度大、散热困难的问题,以一台10 MW、10 000 r/min的空冷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为例,建立了其整体通风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两进一出"的通风结构进行了流体场仿真,并分析了通风系统内气体的分布规律;其次,以通风计算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基于流固耦合法对该电机定转子叁维流体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建模与求解,得到了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叁进两出"通风结构,降低了该电机的最高温度,并通过有限元分析例证了CFD建模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导风管管径、冷却气体类型、轴流风扇进风量对该电机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电机采用叁进两出的通风冷却结构散热效果更好,可使最高温度降低3.8℃、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的最高温度分别下降11.7℃和7.1℃。(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曹钊滨[2](2019)在《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热导路径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High Voltage Solid Rotor Line Star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HVSRLS-PMSM)兼具工业用感应电动机自起动特性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高效率与高功率因数等特点,同时节省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所必须的变频器。用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替代工业用感应电动机,可有效地提高工业领域电能利用率,节约大量的能源;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相比,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和配套设备,大幅降低了成本。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需借助实心转子内感应涡流实现自起动,但在稳态运行时,高次谐波磁动势在实心转子内引起的涡流损耗比普通感应电动机大很多,导致电机温度较高,尤其是转子温度较高,若热导路径设计不当,容易引起永磁体高温退磁,严重时会使得电机内绕组绝缘热老化,甚至导致电机烧毁。因此,开展电机内热导路径规划对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台315kW、6000V全空冷内外双路通风冷却系统的实心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为对象,建立了内循环单/双路非对称通风冷却系统的等效流体网路模型,研究了电机通风系统内不同位置的流量和流速变化规律,同时确定了电机通风系统的入口流量和出口压力等参数。采用流固耦合法分别建立了电机和冷却器分体的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复杂叁维全域流体与传热耦合求解模型的计算精度,同时大大降低了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通风系统的计算量。电机和冷却器的分体模型中,冷却器的出风口温度与电机的入风口温度无法准确确定。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双端口风温多重迭代方法,经过电机内磁-热双收敛迭代和电机与冷却器之间内外循环温度迭代,直到满足满足给定的收敛精度。此时,可将分体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等效为整体的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此外,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电机内温度对各结构件材料导电、导磁、导热等的综合影响。通过样机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分体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对单/双路非对称通风冷却系统电机的流体场和温度场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单/双路非对称通风冷却系统对电机内空气流速分布、各结构件的温度分布以及热导路径的影响规律。针对双路非对称通风冷却系统电机内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最高温度过高及轴向温度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局部热应力过大的问题,基于双端口风温多重迭代计算方法,提出了多支路多路径热导路径方案,研究了定子径向通风沟支路数对电机内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最高温度和轴向温差的影响,确定了定子径向通风沟支路的合理值;对比分析了不等间距(US)定子径向通风沟和不等宽度(UW)定子径向通风沟对电机内热导路径的影响。针对实心转子永磁电机内转子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转子表面微循环通风冷却结构,研究了实心起动笼条径向高度对转子表面散热系数及转子最高温度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了实心转子采用不同材料后电机的起动能力、转子涡流损耗分布、各结构件温度分布规律;开展了定子导磁导电合金槽楔结构及材料组分对电机磁场分布和起动性能的影响研究,揭示了定子槽楔电磁特性对电机内转子涡流损耗分布的影响,确定了能有效降低实心转子表面涡流损耗的合理定子槽楔结构与材料组分。针对电机温升较高和轴向温差大等问题,提出了多风道分流供风通风结构,研究了供风风道的分流对电机内定子轴径向分支风道、气隙风道、转子轴径向分支风道内流体场和温度场影响,揭示了分流供风通风结构对电机内热导路径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可有效降低电机温升的热导路径方案。研究了转子径向通风沟与定子径向通风沟轴向相对位置对电机内温度分布的综合影响,揭示了转子径向通风沟与定子径向通风沟轴向相对位置对电机内热导路径的影响规律。为了进一步降低转子最高温度,提出了新型转子副槽通风与轴径向通风结构相结合的混合通风冷却系统,建立了新型混合通风冷却系统的叁维全域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对带有新型混合冷却系统的电机内空气流动规律及温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规划了可有效降低的电机定转子最高温度的热导路径。对新型混合冷却系统的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电动机开展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所规划的热导路径的散热有效性,为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电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4)

崔旭,司纪凯,封海潮,高彩霞,程志平[3](2019)在《大小极环形绕组实心转子感应电机工作机理及电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拓宽感应电机的调速范围,提出一种大小极环形绕组实心转子感应电机(LSPTWSRIM)。介绍了LSP-TWSRIM的结构,研究了其工作机理,并给出了其设计参数。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LSP-TWSRIM的电磁特性(包括定子电流、气隙磁通密度、转速和转矩)。设计并制造了一台LSP-TWSRIM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通过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LSP-TWSRIM的工作机理和电磁特性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小童[4](2019)在《复合实心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运行性能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Line-Star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LSPMSM)既具备感应电动机的自起动能力又有永磁同步电动机功率密度高、体积小、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频繁起动的场所,也符合当下节能减排的大趋势。LSPMSM在结构上分为鼠笼转子型LSPMSM和实心转子型LSPMSM。本文对实心转子型LSPMSM衍生结构——复合实心转子LSPMSM的转子侧等效参数、动态起动模型、起动性能、损耗削弱、散热通道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复合实心转子LSPMSM起动性能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由于电磁瞬变过程比机电瞬变过程快得多,可将起动过程分解为不同转速下的稳态异步运行状态。针对永磁体引起的转子磁路不对称问题,分别建立了d轴和分轴等效电路。整理有限元计算结果可得到定子侧参数和励磁参数相量形式,代入电机动态方程求得不同转速时转子侧参数,得到起动时动态转子参数曲线。根据电机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等动态方程搭建了包含动态转子参数的复合实心转子LSPMSM起动计算模型。研究了鼠笼导条、转子开槽对转子参数的影响,对比了多种结构LSPMSM起动能力和牵入同步能力,从转子参数角度解释了鼠笼导条可以提高电机起动和牵入同步能力以及开槽会增强电机牵入同步能力的原因。其次,论文研究了复合实心转子LSPMSM稳态运行损耗和削弱措施。定子开槽会引起齿谐波,影响气隙磁密和感应电动势,产生转子涡流损耗。研究增大气隙长度、采用不均匀气隙结构和采用磁性槽楔这叁种方法对转子表面涡流损耗的削弱作用可以发现:增大气隙长度会减小气隙磁导不均匀程度,可以削弱齿谐波气隙磁密,减小转子涡流损耗,但是会降低电机起动转矩和功率因数;采用不均匀气隙结构可以改善气隙磁密波形,减小齿谐波对气隙磁密和感应电动势的影响,有效减小转子涡流损耗的同时对起动转矩和功率因数的影响较小;采用磁性槽楔会增加定子齿间漏磁,使气隙磁密中齿谐波含量减少,涡流损耗也随之减小,槽楔磁导率过高会使漏磁过多,影响电机起动性能。综合以上叁种方法,采用12.5/7.5的不均匀气隙结构和相对磁导率为7的磁性槽楔时,可以最大程度减小电机损耗并保证电机起动和稳态运行性能。再次,为防止高温使永磁体发生不可逆退磁、加速绝缘老化、影响电机安全运行,论文研究了电机温升,设计了电机通风散热系统。电机定转子间气隙小且转动时空气流动复杂,转子散热困难,导致温升较高,永磁体会面临不可逆退磁的危险;定子绕组外绝缘导热性能较差,定子绕组温度升高,会加快绝缘材料老化速度。利用Ansoft-Fluent联合仿真建立了流体场-温度场耦合求解模型,得到电机内部温升分布。设计转子轴向通风道以降低永磁体温升,研究了转子通风道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散热效果,同时电机起动转矩、功率因数变化很小。为保障电机绕组绝缘寿命,设计定子径向通风道,研究了定子通风道间隔不同时的散热效果。转子轴向通风道与定子径向通风道通过转子径向通风孔相连,共同组成了保障电机安全运行的通风散热系统。最后,制作了一台6极、额定电压10kV、额定功率355kW的复合实心转子LSPMSM样机,进行了空载试验、堵转试验、负载试验和温升试验。将测量的电机损耗和温度,与有限元仿真和Fluent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0)

胡振威[5](2019)在《自轴承式双定子实心转子轴向磁通异步飞轮电机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轮储能因其维护周期长、充放电速度快、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在电网调频调峰、不间断电源UPS、轨道交通、高功率脉冲电源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飞轮储能系统主要包括了飞轮、电动发电机、轴承系统、功率变换器和真空保护腔等部分。其中,电动发电机和功率变换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自轴承式双定子实心转子轴向磁通异步飞轮电机用作电动发电机,该电机集成了旋转电机与轴向推力磁轴承的功能。本文还采用了背靠背式双PWM变换器用作功率变换器,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和电机的四象限运行。首先,本文介绍了自轴承式双定子实心转子轴向磁通异步飞轮电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详细推导了电机双边磁拉力和电磁转矩的数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了轴向位移PD调节器并设计了调节器参数,以满足实心转子轴向运动的稳定性要求。本文采用了基于气隙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实现了在气隙磁场定向下电机双边磁拉力和电磁转矩的解耦控制。搭建了MATLAB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其次,针对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结构的直接电流矢量控制策略的不足,本文采用了电压平方外环功率内环结构的定频直接功率控制策略。为了提高飞轮储能系统的动态响应和减小母线容值,本文采用了负载功率前馈补偿的协调控制策略,并分析了其提高抗扰性能的控制原理。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带负载功率前馈补偿的直接功率控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曲春雷[6](2019)在《600kW中高速笼型实心转子叁相感应电动机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可靠等众多优点,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一些对起动性能要求高,需求高转速的特殊场合,普通的笼型迭片转子感应电动机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学者们在对普通的笼型迭片转子感应电动机的研究基础上,先后设计出了多种新型、有效的电机结构,这就包括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具有转子机械强度高、结构简单、起动性能好、运行振动和噪声低等优点。本文主要对比叁种电动机模型的工作特性,并提出更优化方案。首先,本文根据电动机应用的特定环境和所要求的良好工作性能,提出了叁种符合要求的电动机模型:笼型迭片转子叁相感应电动机、笼型实心转子叁相感应电动机和纯实心转子叁相感应电动机。并基于电机学理论,以电机的实际尺寸作为标准,对电机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设计,其中包括电机的选材、定转子结构、尺寸以及电机的各种电磁参数,使其达到最优状态。其次,根据电机的运行原理与电机在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电磁计算软件Ansoft Maxwell对叁种电机模型分别进行电机在正弦波供电下的仿真计算。并且建立PWM变频电源供电模型,采用PWM变频电源供电进一步对叁种电机模型的工作性能、起动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仿真研究。综合对比分析其电磁性能的区别,得出笼型实心转子叁相感应电动机为最理想的电动机模型。最后,根据笼型实心转子叁相感应电动机的电机特点,研究其重要结构参数对其电动机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研究不同转子槽口宽度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电动机转子槽深变化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同时根据相应研究结果分别进行电动机的改进,最终得出最优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顾宇[7](2019)在《高转速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电磁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机械强度高,高速适应性好等诸多特点,在高速直驱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正是由于实心铁心的结构,转子上电场与磁场混为一体,给数学建模和优化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高速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损耗密度高,散热面积小,转子发热相对严重,因此转子涡流损耗的分析是实心转子异步电机优化设计的重点。本文针对高转速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进行数学建模与电磁场解析计算,并对转子涡流损耗进行重点分析,并基于所建数学模型进行电机优化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如下:首先,考虑到实心转子电场与磁场相互耦合,传统的磁路计算方法无法适用于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的设计,因此建立了忽略齿槽效应的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简化数学模型,并依据场路结合的方法,在转子阻抗平面内进行了具有多约束条件下的电机性能分析;其次,考虑到高速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转子损耗中含有大量的高频涡流分量,而简化数学模型无法计算除基频损耗以外的转子涡流损耗,因此建立了考虑定子开槽的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电磁解析模型。借助上述模型,分析了定子槽数、绕组跨距、气隙长度、复合层厚度等设计参数对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并设计了转子涡流引起的温升测试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为高速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考虑到复合转子异步电机的电磁优化设计是一个多变量,多约束条件下的复杂寻优问题,采用单变量分析的方法无法进行全局优化设计,因此必须要选择合适高效的寻优算法。本文以上述所建立的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数学模型为核心,结合遗传算法对一台9kW,50000rpm的目标样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分析了优化样本群体的统计学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1-01)

张岩岩,周健,耿海鹏,虞烈[8](2018)在《实心圆柱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偏心气隙磁场的空间和频率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极平行充磁实心圆柱式永磁同步电机(SCPMSM),分析转子偏心对气隙磁场空间和频率特性的影响。通过引入转子静态偏心和动态偏心磁导修正系数,建立了转子偏心气隙磁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空载和负载情形下转子静态偏心以及动态偏心气隙磁场的空间和频率特性。以1台2极12槽SCPMSM为例,对转子偏心气隙磁场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韩力,蔡瑞环,沈超凡,周光厚,李建富[9](2018)在《10 MW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损耗计算与温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普通电机,大型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需解决由于结构紧凑、电压谐波多而带来的散热面积小、损耗密度大、温升过高等关键问题。以一台10 MW、10 000 r/min的鼠笼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为例,建立了适用于高速、高频损耗计算的电磁场有限元模型,对变频器供电情况下高速电动机的定子高频铜耗、铁耗和实心转子涡流损耗、表面风摩损耗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计算;在此基础上,对电动机叁维全域稳态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建模与计算,得到了电动机额定工况下各部件温升的大小与分布规律;最后,对冷却系统结构和参数以及变频器控制参数等影响电动机温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温升的改进建议,为兆瓦级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的研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凌在汛,周理兵,张毅,李朗如[10](2018)在《笼型实心转子屏蔽感应电机电磁场及参数研究(四):等效电路参数有限元计算法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时谐电磁场有限元法对笼型实心转子屏蔽感应电机电磁场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冻结磁导率法、傅里叶分析法、矢量图法分析得到了定子侧等效阻抗参数提取法;利用坡印廷矢量法求解得到了适用于多种复杂转子结构的感应电机的等效电路参数分析法。将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等效阻抗参数代入几种典型转子结构感应电机的等效电路进行计算。其中,笼型实心转子屏蔽感应电机(CSRIM)采用文献[1]建立的简化等效电路模型以及文献[2]提出的实用等效电路模型。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电磁场计算结果、样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实心转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High Voltage Solid Rotor Line Star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HVSRLS-PMSM)兼具工业用感应电动机自起动特性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高效率与高功率因数等特点,同时节省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所必须的变频器。用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替代工业用感应电动机,可有效地提高工业领域电能利用率,节约大量的能源;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相比,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和配套设备,大幅降低了成本。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需借助实心转子内感应涡流实现自起动,但在稳态运行时,高次谐波磁动势在实心转子内引起的涡流损耗比普通感应电动机大很多,导致电机温度较高,尤其是转子温度较高,若热导路径设计不当,容易引起永磁体高温退磁,严重时会使得电机内绕组绝缘热老化,甚至导致电机烧毁。因此,开展电机内热导路径规划对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台315kW、6000V全空冷内外双路通风冷却系统的实心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为对象,建立了内循环单/双路非对称通风冷却系统的等效流体网路模型,研究了电机通风系统内不同位置的流量和流速变化规律,同时确定了电机通风系统的入口流量和出口压力等参数。采用流固耦合法分别建立了电机和冷却器分体的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复杂叁维全域流体与传热耦合求解模型的计算精度,同时大大降低了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通风系统的计算量。电机和冷却器的分体模型中,冷却器的出风口温度与电机的入风口温度无法准确确定。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双端口风温多重迭代方法,经过电机内磁-热双收敛迭代和电机与冷却器之间内外循环温度迭代,直到满足满足给定的收敛精度。此时,可将分体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等效为整体的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此外,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电机内温度对各结构件材料导电、导磁、导热等的综合影响。通过样机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分体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对单/双路非对称通风冷却系统电机的流体场和温度场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单/双路非对称通风冷却系统对电机内空气流速分布、各结构件的温度分布以及热导路径的影响规律。针对双路非对称通风冷却系统电机内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最高温度过高及轴向温度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局部热应力过大的问题,基于双端口风温多重迭代计算方法,提出了多支路多路径热导路径方案,研究了定子径向通风沟支路数对电机内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最高温度和轴向温差的影响,确定了定子径向通风沟支路的合理值;对比分析了不等间距(US)定子径向通风沟和不等宽度(UW)定子径向通风沟对电机内热导路径的影响。针对实心转子永磁电机内转子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转子表面微循环通风冷却结构,研究了实心起动笼条径向高度对转子表面散热系数及转子最高温度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了实心转子采用不同材料后电机的起动能力、转子涡流损耗分布、各结构件温度分布规律;开展了定子导磁导电合金槽楔结构及材料组分对电机磁场分布和起动性能的影响研究,揭示了定子槽楔电磁特性对电机内转子涡流损耗分布的影响,确定了能有效降低实心转子表面涡流损耗的合理定子槽楔结构与材料组分。针对电机温升较高和轴向温差大等问题,提出了多风道分流供风通风结构,研究了供风风道的分流对电机内定子轴径向分支风道、气隙风道、转子轴径向分支风道内流体场和温度场影响,揭示了分流供风通风结构对电机内热导路径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可有效降低电机温升的热导路径方案。研究了转子径向通风沟与定子径向通风沟轴向相对位置对电机内温度分布的综合影响,揭示了转子径向通风沟与定子径向通风沟轴向相对位置对电机内热导路径的影响规律。为了进一步降低转子最高温度,提出了新型转子副槽通风与轴径向通风结构相结合的混合通风冷却系统,建立了新型混合通风冷却系统的叁维全域流体-传热耦合计算模型,对带有新型混合冷却系统的电机内空气流动规律及温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规划了可有效降低的电机定转子最高温度的热导路径。对新型混合冷却系统的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电动机开展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所规划的热导路径的散热有效性,为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电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心转子论文参考文献

[1].韩力,沈超凡,蔡瑞环,周光厚,王超.兆瓦级实心转子高速感应电动机通风系统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

[2].曹钊滨.高压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热导路径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崔旭,司纪凯,封海潮,高彩霞,程志平.大小极环形绕组实心转子感应电机工作机理及电磁特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9

[4].杨小童.复合实心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运行性能计算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9

[5].胡振威.自轴承式双定子实心转子轴向磁通异步飞轮电机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6].曲春雷.600kW中高速笼型实心转子叁相感应电动机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7].顾宇.高转速复合实心转子异步电机电磁分析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8].张岩岩,周健,耿海鹏,虞烈.实心圆柱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偏心气隙磁场的空间和频率特性[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8

[9].韩力,蔡瑞环,沈超凡,周光厚,李建富.10MW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损耗计算与温升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8

[10].凌在汛,周理兵,张毅,李朗如.笼型实心转子屏蔽感应电机电磁场及参数研究(四):等效电路参数有限元计算法及验证[J].电工技术学报.2018

标签:;  ;  ;  ;  

实心转子论文-韩力,沈超凡,蔡瑞环,周光厚,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