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配体与聚乙二醇修饰增强聚合物纳米载体肿瘤靶向功效

双配体与聚乙二醇修饰增强聚合物纳米载体肿瘤靶向功效

论文摘要

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可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特异性配体修饰可实现肿瘤细胞或组织对纳米载体的主动识别,增强主动靶向功效。亲水性聚合物修饰可延长纳米载体的血液循环时间,增强被动靶向功效。表面修饰可改变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蛋白吸附、药物释放速率、细胞摄取和体内分布等。本文研究双配体与聚乙二醇(PEG)修饰对纳米载体理化性质和体内外肿瘤靶向功效的影响。亚油酸聚苹果酸双接枝壳聚糖(LMC)水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粒,LMC经表面修饰制备主动靶向纳米粒,包括:生物素(BT)修饰的LMC纳米粒(BT-LMC纳米粒)、叶酸(FA)修饰的LMC纳米粒(FA-LMC纳米粒)、FA和BT双修饰的LMC纳米粒(FA,BT-LMC纳米粒)和不同密度PEG修饰的FA-LMC纳米粒(低密度:PEG 1,FA-LMC纳米粒;中密度:PEG2,FA-LMC纳米粒;高密度:PEG3,FA-LMC纳米粒)。研究单配体、双配体和不同密度PEG修饰对纳米粒理化性质和体内外肿瘤靶向功效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研究表明BT、FA和PEG接枝至LMC纳米粒;BT在BT-LMC纳米粒和FA,BT-LMC纳米粒中的取代度(DS)为7.5%,FA在FA-LMC纳米粒、]<A,BT-LMC纳米粒和PEG修饰FA-LMC内米粒中的DS分别为7.5%、4.9%和7.5%,PEG在PEG1,FA-LMC纳米粒、PEG2,FA-LMC纳米粒和PEG3, FA-LMC纳米粒中的DS分别为3.7%、8.9%和15.1%。BT修饰可增大LMC纳米粒的粒径、减少表面电荷;FA修饰后LMC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荷无显著变化。FA,BT-LMC纳米粒的表面电荷较单配体修饰纳米粒少,表明双配体修饰可减少纳米粒的表面电荷。FA-LMC纳米粒的粒径随PEG修饰密度的升高而增大,表面电荷随PEG修饰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接触角表征纳米粒亲水性,BT-LMC纳米粒和FA-LMC纳米粒的接触角均显著小于LMC纳米粒(P<0.01),FA,BT-LMC纳米粒的接触角显著小于单配体修饰LMC纳米粒(P<0.05),FA-LMC纳米粒的接触角随PEG修饰密度的升高而减小,表明配体和PEG修饰可增强纳米粒的亲水性。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考察表面修饰对纳米粒蛋白吸附的影响,BT-LMC纳米粒、FA-LMC纳米粒和FA,BT-LMC内米粒的蛋白吸附量分别为LMC纳米粒的60.2%、59.1%和85.3%,FA-LMC纳米粒的蛋白吸附量随PEG修饰密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配体和PEG修饰可降低纳米粒的蛋白吸附量。以紫杉醇(PTX)为模型药物考察表面修饰对纳米粒释药速率的影响,LMC纳米粒、BT-LMC纳米粒、FA-LMC纳米粒和FA,BT-LMC纳米粒12 h的累积释药百分率分别为79.8%、58.7%、69.7%和40.2%;PEG1,FA-LMC纳米粒、PEG2,FA-LMC纳米粒和PEG3,FA-LMC内米粒12h的累计释药百分率分别为61.1%、40.4%和22.0%,表明配体和PEG修饰可降低纳米粒的释药速率细胞摄取试验考察表面修饰对纳米粒体外肿瘤靶向功效的影响。制备罗丹明B标记的纳米粒,考察肿瘤细胞(SMMC-7721)、正常细胞(L02)和巨噬细胞(Raw 264.7)对纳米粒的摄取。结果表明SMMC-7721细胞对BT-LMC纳米粒、FA-LMC纳米粒和FA,BT-LMC纳米粒的摄取分别为LMC纳米粒的1.6、2.4和3.0倍;双配体修饰后L02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减少,表明配体修饰可增强纳米粒的体外肿瘤细胞靶向功效,双配体修饰纳米粒的肿瘤细胞靶向功效优于单配体修饰纳米粒。Raw 264.7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从高到低依次为:FA.BT-LMC纳米粒>FA-LMC纳米粒>BT-LMC纳米粒>LMC纳米粒,表明配体修饰可增加巨噬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FA-LMC纳米粒的细胞摄取随PEG修饰密度的升高而降低PEG3,FA-LMC纳米粒在SMMC-7721、L02和Raw 264.7细胞中的摄取分别为FA-LMC纳米粒的24.2%、8.9%和27.1%,表明PEG修饰减少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H22荷瘤小鼠抑瘤率(TIR)和组织分布试验考察表面修饰对纳米粒体内肿瘤靶向功效的影响,结果表明BT-LMC纳米粒、FA-LMC纳米粒和FA,BT-LMC纳米粒的TIR分别为LMC纳米粒的1.4、1.3和1.6倍,肿瘤组织PTX相对摄取率(Re)分别为LMC纳米粒的1.1、1.2和13倍,可见配体修饰可增强纳米粒的体内肿瘤靶向功效,双配体修饰纳米粒的肿瘤靶向功效优于单配体修饰纳米粒。PEG修饰FA-LMC纳米粒的TIR从高到底依次为:PEG2,FA-LMC纳米粒>PEG3,FA-LMC纳米粒>PEG 1,FA-LMC纳米粒>FA-LMC纳米粒;PEG1,FA-LMC纳米粒、PEG2,FA-LMC纳米粒和PEG3,FA-LMC纳米粒的肿瘤组织PTXRe分别为FA-LMC纳米粒的1.2、1.5和1.5倍,表明合理的PEG修饰密度可增强配体修饰纳米粒的肿瘤靶向功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LMC及其衍生物纳米粒的制备
  • 2.1.1 LMC纳米粒的制备
  • 2.1.2 叶酸修饰LMC纳米粒的制备
  • 2.1.3 生物素修饰LMC纳米粒的制备
  • 2.1.4 叶酸和生物素双修饰LMC纳米粒的制备
  • 2.1.5 PEG醛的制备
  • 2.1.6 PEG醛的活化率
  • 2.1.7 PEG修饰FA-LMC纳米粒的制备
  • 2.1.8 罗丹明B标记纳米粒的制备
  • 2.2 LMC及其衍生物的表征
  • 2.2.1 红外光谱(FTIR)
  • 1H NMR)'>2.2.2 核磁共振(1H NMR)
  • 2.2.3 示差扫描量热(DSC)
  • 2.2.4 接触角
  • 2.2.5 粒径和表面电荷
  • 2.3 蛋白吸附
  • 2.4 载PTX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
  • 2.4.1 色谱分析条件
  • 2.4.2 标准曲线
  • 2.4.3 载PTX纳米粒的制备
  • 2.4.4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 2.4.5 载PTX纳米粒的体外释药
  • 2.5 细胞试验
  • 2.5.1 肿瘤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
  • 2.5.2 游离配体对肿瘤细胞摄取的影响
  • 2.5.3 正常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
  • 2.5.4 巨噬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
  • 2.5.5 MTT试验
  • 2.6 载PTX纳米粒对H22荷瘤小鼠抑瘤效果及组织分布
  • 2.6.1 H22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 2.6.2 抑瘤试验
  • 2.6.3 组织样品处理
  • 2.6.4 色谱分析条件
  • 2.6.5 方法专属性
  • 2.6.6 标准曲线与检测限
  • 2.6.7 精密度与回收率
  • 2.6.8 载PTX纳米粒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LMC及其衍生物的表征
  • 3.1.1 红外光谱(FTIR)
  • 1H NMR)'>3.1.2 核磁共振(1H NMR)
  • 3.1.3 DSC
  • 3.1.4 粒径
  • 3.1.5 表面电荷
  • 3.1.6 接触角
  • 3.2 蛋白吸附
  • 3.3 载PTX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
  • 3.3.1 标准曲线
  • 3.3.2 载药量和包封率
  • 3.3.3 载PTX纳米粒的体外释放
  • 3.4 细胞试验
  • 3.4.1 肿瘤细胞摄取
  • 3.4.2 正常细胞摄取
  • 3.4.3 巨噬细胞摄取
  • 3.4.4 MTT试验
  • 3.5 抑瘤试验
  • 3.5.1 肿瘤生长曲线
  • 3.5.2 抑瘤率
  • 3.6 组织分布试验
  • 3.6.1 组织样品处理
  • 3.6.2 方法专属性
  • 3.6.3 标准曲线
  • 3.6.4 回收率与精密度
  • 3.6.5 荷瘤小鼠体内组织分布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文献综述 纳米载体的表面修饰及其在肿瘤靶向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半刚性多羧酸配体的合成及表征[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小分子配体模仿结合位点水分子:相同配体与不同蛋白靶点之间作用模式的计算研究[J].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6(05)
    • [3].多足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5(05)
    • [4].配体促进的水介质/纯水中铜催化C—N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9(11)
    • [5].螺芴对含三齿磷配体的铱配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20(03)
    • [6].混合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质[J]. 无机化学学报 2017(05)
    • [7].柔性双吡啶配体的同质异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J]. 广州化工 2017(14)
    • [8].柔性三羧酸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 化学传感器 2017(02)
    • [9].吡啶酰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J]. 无机化学学报 2010(08)
    • [10].辅助配体场诱导的3,5-庚二酮配体的单核镝(Ⅲ)配合物的磁性[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5)
    • [11].基于含蒽荧光配体的层柱型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压致变色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3)
    • [12].手性磷-烯配体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J]. 化学学报 2017(07)
    • [13].芳香基双咪唑配体的合成及量子化学计算[J]. 光谱实验室 2013(06)
    • [14].含N和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9(12)
    • [15].手性二烯配体的合成及其应用[J]. 广东化工 2017(09)
    • [16].基于柔性三齿配体的镉(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7(10)
    • [17].含砜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3(01)
    • [18].3个联苯甲酰类配体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9].酰胺型配体铜、锌、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6(09)
    • [20].芳香烃受体内外源性配体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05)
    • [21].不同羧酸配体对铽三元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2].多肽配体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前景[J]. 遗传 2010(06)
    • [23].活化型受体NKG2D及其配体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0(09)
    • [24].联三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合成进展[J]. 有机化学 2009(04)
    • [25].基于辅配体设计的蓝光铱配合物材料专利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19(25)
    • [26].新型含氮配体钴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J]. 合成化学 2019(11)
    • [27].用于锕系分离和三价镧系/锕系分离的水溶性配体[J]. 化学进展 2014(10)
    • [28].2,2′:6′,2″-联三吡啶配体的合成[J]. 化学通报 2009(01)
    • [29].联三吡啶配体组装及其金属配合物性能[J]. 化学进展 2009(10)
    • [30].一个基于多羧酸刚性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质子传导性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标签:;  ;  ;  ;  ;  ;  

    双配体与聚乙二醇修饰增强聚合物纳米载体肿瘤靶向功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