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吸收制冷工质相平衡理论与实验研究

新型吸收制冷工质相平衡理论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根据蒙特利尔协议书及相关修正案规定,含氢氯氟烃类物质(HCFCs)和氯氟烃类物质(CFCs)将逐渐被淘汰。氢氟烃类物质(HFCs)作为HCFCs和CFCs类制冷剂的替代物,其热力性质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1997年以后,HFCs研究对象已有了较大的进展。但HFCs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HFCs类制冷剂中的HFC-134a、HFC-32和HFC-23为研究重点,对它们的二元混合物的汽液相平衡(VLE)数据进行实验测量、计算和理论分析;同时对它们和吸收剂DMF的VLE数据进行实验测量,并对溶液的非理想性进行分析。自行研制开发了一个高精度的汽相循环VLE数据p-T-x测试系统。在258.15~369.15 K范围内,其温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小于±14 mK;在0~3.5 MPa压力范围内,测量的不确定度小于±1.465 kPa;混合物液相摩尔分数测量不确定度小于±0.001。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307.15~369.15 K)精确、系统地测量了吸收剂DMF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形式简洁的四参数蒸汽压方程。该方程具有适用范围广,精度高等特点。对二元混合制冷剂HFC-32+HFC-134a和HFC-23+HFC-134a的VLE数据进行了测量,并应用PRSV状态方程及WS混合规则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关联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以DMF为吸收剂的二元工质对HFC-134a+DMF、HFC-32+DMF和HFC-23+DMF,以及三元工质对HFC-23+HFC-134a+DMF的VLE数据p-T-x进行了测量,并应用PRSV状态方程及WS混合规则和LCVM混合规则对二元工质对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关联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通过对活度系数γ的计算,分析了二元工质对溶液HFC-134a+DMF、HFC-32+DMF和HFC-23+DMF的非理想性。经分析可知,在温度283.15~363.15K范围内,二元工质对溶液HFC-134a+DMF和HFC-32+DMF是对理想溶液具有负偏差的非理想溶液,而HFC-23+DMF在温度较低时对理想溶液具有负偏差,在温度较高时对理想溶液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借助对应态原理,从推导混合物的虚拟临界参数出发,推导得到了二元交互作用参数k12表示为以温度T为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针对极性较强的复杂流体,以Mie势能函数和London色散理论为基础,从对应态原理推导混合物的虚拟临界参数出发,引入虚拟临界规则的Leach分子形状系数θ和Φ,推导得到了协体积项b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l12的新型关联式。采用此关联式对HFCs+DMF的VLE数据进行计算,精度提高明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表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臭氧层消耗及有关协定
  • 1.1.2 温室效应及有关协定
  • 1.2 吸收制冷
  • 1.2.1 吸收制冷技术回顾
  • 1.2.2 制冷工质对研究历程
  • 1.2.3 卤代烃系制冷工质对的热力学性质
  • 1.3 吸收制冷工质对相平衡研究历程
  • 1.3.1 相平衡的概念
  • 1.3.2 吸收式工质对VLE研究进程
  • 1.3.3 HFCS类制冷剂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汽液相平衡理论与计算
  • 2.1 相平衡的判据
  • 2.2 逸度和逸度系数
  • 2.2.1 定义
  • 2.2.2 纯气体逸度的计算
  • 2.2.3 混合物中组分逸度的计算
  • 2.3 活度和活度系数
  • 2.3.1 活度和活度系数的定义
  • 2.3.2 活度系数模型
  • 2.4 汽液相平衡(VLE)的计算
  • 2.4.1 相平衡常数
  • 2.4.2 理想低压体系的VLE
  • 2.4.3 中低压体系的VLE
  • 2.4.4 高压体系的VLE
  • 2.5 状态方程法计算 VLE
  • 2.5.1 状态方程概述
  • 2.5.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2.6 混合规则
  • 2.6.1 二次型混合规则
  • 2.6.2 HV型混合规则
  • 2.6.3 WS型混合规则
  • 2.6.4 对各混合规则的评述
  • 2.7 VLE的测定
  • 2.7.1 蒸馏法
  • 2.7.2 循环法
  • 2.7.3 静态法
  • 2.7.4 流动法
  • 2.7.5 泡露点法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合制冷剂 VLE实验研究
  • 3.1 实验测定
  • 3.1.1 实验方案的筛选
  • 3.1.2 实验装置可靠性检验
  • 3.1.3 新型制冷剂性质
  • 3.1.4 实验误差分析
  • 3.1.5 混合制冷剂多点校正
  • 3.2 实验内容及结果
  • 3.2.1 实验内容
  • 3.2.2 实验分析方法
  • 3.2.3 VLE实验数据
  • 3.2.4 实验结果计算及讨论
  • 3.3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吸收制冷工质对VLE实验研究
  • 4.1 DMF饱和蒸汽压实验研究
  • 4.1.1 DMF饱和蒸汽压测量实验装置
  • 4.1.2 实验误差分析
  • 4.1.3 实验内容
  • 4.1.4 实验结果
  • 4.1.5 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 4.1.6 饱和蒸汽压方程
  • 4.2 HFCs+DMF 的VLE实验研究
  • 4.2.1 实验装置
  • 4.2.2 实验测控软件
  • 4.2.3 VLE测量原理
  • 4.2.4 实验误差分析
  • 4.2.5 VLE实验过程
  • 4.2.6 VLE实验内容及结果
  • 4.3 二元体系实验结果处理
  • 4.3.1 结果处理及误差分析
  • 4.3.2 溶液的理想性偏差
  • 4.4 本章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吸收制冷工质对 VLE理论研究
  • 5.1 二元交互作用系数k(ij)的推导
  • 5.1.1 对二元交互作用系数k(ij)的分析
  • 5.1.2 二元交互作用系数k(ij)新的关联式
  • 5.2 k(ij)方程的确定
  • 5.2.1 各二元混合物k(ij)方程系数的确定
  • 5.2.2 k(ij)值对计算结果影响分析
  • 5.3 新的混合规则的建立
  • 5.3.1 新混合规则的建立
  • 5.3.2 计算结果及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单压吸收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J]. 制冷与空调 2008(05)
    • [2].无泵吸收制冷技术[J]. 制冷 2011(03)
    • [3].氨吸收制冷工艺中的节能系统[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7)
    • [4].浅析氨吸收制冷工艺与压缩制冷工艺的比较[J]. 民营科技 2008(11)
    • [5].煤化工应用氨吸收制冷技术分析[J]. 山西化工 2014(05)
    • [6].浅谈氨吸收制冷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前景[J]. 化肥工业 2009(06)
    • [7].双温低品位热驱动新型吸收制冷循环性能[J]. 化工学报 2015(12)
    • [8].浅谈氨吸收制冷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前景[J]. 化工设计通讯 2009(04)
    • [9].氨吸收制冷工艺及配管简述[J]. 化工管理 2018(08)
    • [10].从吸收制冷到逆向电渗析发电——溶液浓差能应用新技术[J]. 制冷技术 2017(02)
    • [11].单压吸收制冷系统中气泡泵的研究进展[J]. 低温与超导 2012(02)
    • [12].氨吸收制冷及压缩制冷工艺比较[J]. 广州化工 2010(07)
    • [13].节能降耗的氨吸收制冷工艺[J]. 大氮肥 2008(04)
    • [14].气泡泵在单压吸收制冷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 制冷学报 2017(02)
    • [15].尾气处理及氨水吸收制冷联合流程研究[J]. 制冷与空调 2015(06)
    • [16].基于Aspen Plus的氨吸收制冷流程模拟[J]. 山东化工 2013(04)
    • [17].新建厂区冷冻站的设计思路[J]. 安徽化工 2008(S1)
    • [18].合成氨厂制冷方式的选择[J]. 化工设计通讯 2009(01)
    • [19].合成氨厂制冷方式的选择[J]. 科技信息 2009(19)
    • [20].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新进展[J]. 浙江建筑 2010(06)
    • [21].氨吸收制冷工艺氨精馏塔腐蚀原因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06)
    • [22].双温低品位热驱动跨临界CO_2-[emim][Tf_2N]吸收制冷系统的性能[J]. 过程工程学报 2017(03)
    • [23].压缩制冷与吸收制冷组合的节能分析与应用[J]. 化肥设计 2016(04)
    • [24].浅谈氨吸收制冷的工业价值[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
    • [25].喷射式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研究[J]. 节能技术 2010(03)
    • [26].离子液体工质对吸收制冷循环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02)
    • [27].氨水绝热喷雾吸收过程的特性分析[J]. 制冷学报 2013(05)
    • [28].氨吸收制冷工艺分析[J]. 化工进展 2012(S1)
    • [29].喷嘴孔径对纳米流体强化氨水泡状吸收过程的影响[J]. 制冷技术 2014(03)
    • [30].双组分纳米流体强化氨水泡状吸收过程的特性分析[J]. 热科学与技术 2013(03)

    标签:;  ;  ;  ;  

    新型吸收制冷工质相平衡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