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秋霞(四川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64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198-02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1年1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和健康宣教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健康宣教创伤性骨折疼痛满意度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而且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骨科病人骨折后病程长,长期卧床者容易出现便秘、压疮等,加之患肢的功能锻炼又非常重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运用护理手段减轻患者痛苦,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要面对的护理问题。我科自2010年5月开始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疼痛的评估与护理,运用舒适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在减轻患者疼痛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400例,男275例,女125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5岁;其中胫腓骨骨折105例,股骨骨折65例,股骨颈骨折54例,锁骨骨折40例,肱骨骨折24例,桡骨骨折16例,骨盆骨折18例,脊柱骨折34例,骨髓炎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男124例,女76例,年龄36~80岁;对照组男151例,女49例,年龄35~79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手术方式及文化教育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骨科护理常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术前检查,送患者入手术室;患者术后按照疾病给予相应护理,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给予健康指导,直至患者出院。观察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外,还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状态、疾病程度和对疼痛的耐受都要了解清楚,制定预见性的舒适护理和健康宣教内容。
1.2.1观察组患者尽量安排在有空调、比较宽敞明亮的病房内,同时根据患者的身体及天气状况来调节室内的湿度、温度,温度以22~25℃为宜,湿度以60%~65%为宜,并为患者配备干净舒适的衣物、被褥、护理人员的目的就是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外界环境,以利于患者休养。对患者的各种意见和要求,要虚心采纳并尽量满足,最大限度为其提供方便。所有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当中要注意体位的选择,尽量选择对治疗和护理以及身体恢复最有利的体位。当胸腰椎部位骨折患者处于俯卧位时要于其骨盆下放置海绵垫枕;而对于股骨粗隆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也可以在其体位的受力点以及悬空位置放置海绵垫。该垫枕不但可以使患者放松部分肌肉,同时还能够改变患者某些创伤部位和弯曲度,增加术后的恢复效果。另外,这些患者一般都是由于意外创伤而导致的身体伤残,之前并无任何思想准备,所以,多数患者在身体随巨大痛苦的同时其精神上也承受着更难以接受的折磨。特别对于年轻患者来讲,意外导致的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长时间照顾以及经济上的困难都会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所以,护理人员要经常关心和安慰患者,主动与其沟通,了解其各个时期的想法,给予心理指导,尽量使其减轻痛苦。对那些担心手术后恢复效果的患者,要尽量找一些与其善相同的病例恢复得比较理想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树立治疗和恢复的信心。
1.2.2健康宣教。对骨外伤患者需要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因为骨外伤患者病情凶险,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编制入院须知和健康教育指导小册子并附有图解,图文并茂,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尽快适应并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护理人员进一步介绍骨科手术的有关医学知识,如临床表现、并发症、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功能锻炼的方法。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各项护理活动中,如用药时讲解药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协助患者功能锻炼时向患者讲解锻炼的方法、目的和意义;在查房时向患者介绍与疾病治疗有关的知识,讲解手术的目的和意义、风险、注意事项及术后恢复等相关问题。另外,对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文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的患者可根据需要多介绍相关医学知识;而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反复强调重点。(1)饮食方面的指导,要指导患者饮食上加强营养,宜清淡、多食高纤维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瘦肉、牛奶、鸡蛋等;宜多饮水,防止便秘,避免烟酒,禁止生冷、油腻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可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肾脏、肝脏、羊肉、枣等。(2)基础护理方面,告之患者由于身体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合并症较多,应加强基础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告之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电监护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注意各种管道的通畅,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详细记录引流量、颜色和性质,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防泌尿系感染。(3)体位护理方面,患者麻醉清醒后嘱患者平卧位与半卧位交替。告之患者因活动少,卧床久,易出现压疮和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注意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翻身时向健侧卧位,禁止患侧卧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每2小时翻身或变换肢体位置,减少局部受压的情况。(4)疼痛的护理,告之患者术后创口疼痛一般在8小时左右达高峰,24~72小时后明显减轻。抬高肿胀的肢体,并保持外展中立位,利于改善血循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减轻疼痛。向患者说明引起疼痛的原因,感染伤口每日换药,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对于疼痛剧烈者,及时对症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采用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看书报、看小说、观看娱乐节目;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聊天、听故事等缓解疼痛。(5)功能锻炼方面,告之患者根据病情做适当功能锻炼活动,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功能锻炼可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情况,确定锻炼的时间、范围、强度,并根据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治疗后在允许范围内做患肢及关节小幅度的、不引起疼痛的主动运动,再逐步扩大活动幅度及用力程度,术后第二天合可开始主、被动关节活动锻炼。注意根据病情逐渐延长每次活动的时间、强度还可配合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至患者出院时,要告之患者遵医嘱服药,要让患者掌握在家中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及按医生交待的定时到医院复查的时间。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疼痛。采用VAS评分,对手术前及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2)围手术期患者满意度评价。让患者对护士的礼仪、服务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种评价。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表1显示,观察组经过舒适护理和健康宣教,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
表1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x-±s,分)
组别例数VAS评分
对照组2007.4±0.9
观察组2003.6±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见表2。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x-±s,分)
组别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不满意/例数%
对照组20065/32.7114/57.320/10.0
观察组20077/38.3116/58.07/3.7
3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是以医院为教学基地,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创伤性骨折病人常用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提供及时、适当的护理指导,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由于诊疗及时、正确,加上舒适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的干预,使患者的疼痛减轻,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牟秀华.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质2012年-5月第28卷.
[2]梅迎雪,陈希,牛东生.人工全骨宽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质2012年2月.
[3]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骨科.安洪.
[4]攀雪频.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质,2012年6月第2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