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级标准和包装规定

我国绿色食品级标准和包装规定

一、我国绿色食品的等级标准及包装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卓会敏[1](2020)在《典型绿色农食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优质安全的食品。近年来,我国大力研究和发展优质安全食品,形成独特的“三品一标”产品。虽然我国安全食品发展迅速,但是相较于国外在质量方面依旧存在较大差距。食品质量认证是保证食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提高质量认证的有效性能够很大程度提高食品质量。但是目前繁多且相似的质量认证类型为认证有效性带来很大的风险。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提出,将环保、节能、有机等产品整合成绿色产品,实现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统一标识的意见。根据国务院文件的指导,国家立项开展绿色农食产品认证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农食产品评价能够为产品认证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绿色农食产品更好的发展,且目前对于绿色农食产品评价研究较少,因此开展绿色农食产品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本文以绿色农食产品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绿色农食产品定义与内涵解析—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实例验证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对典型绿色农食产品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绿色农食产品发展理论,现有安全食品的定义进行研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全新解读绿色农食产品具有的内涵与特征,总结出绿色农食产品具有质量、资源、能源、环境多绿色属性,并给出具体评价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根据已有的理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质量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和环境属性四个方面,构建绿色农食产品多属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评价概念模型。为了验证该指标体系和分级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苹果为例,构建具有1个目标层指标、4个准则层指标、10个方案层指标和26个指标层指标的绿色苹果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栖霞市某果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绿色苹果绿色度的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能源与环境两方面给出提升该苹果质量的意见。

侯昊晨[2](2020)在《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参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海参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渔业支柱产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其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企业内部存在资源能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量大,上下游企业间缺乏基于环境绩效的合作伙伴筛选和协调机制等问题。清洁生产作为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生产过程环境影响关键节点,为海参行业资源优化管理及污染控制提供实施途径。目前,我国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海参生产缺乏清洁生产评价技术和指标体系,供应链企业间缺少基于环境绩效的绿色供应商筛选方法和绿色网络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开展了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将清洁生产的系统边界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供应链层面,分别进行了海参行业生命周期评价、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三个方面的研究,上述研究能够为清洁生产在海参生产企业尺度和供应链尺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海参生产过程与生产技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的生命周期清单,量化并分析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海参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室内人工育苗、滩涂池塘养殖及盐渍海参加工阶段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1.21E-08 yr、7.39E-09 yr 和 1.11E-09 yr,室内人工育苗阶段具有最大的环境影响,海洋水生生态毒性潜值(MAETP)是贡献度最大的环境影响类型,电力、化石能源消耗及较大的海水需求量是海参生产过程环境影响关键因素。海参生产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网箱育苗的环境影响潜值为1.15E-09 yr,与室内人工育苗相比降低了 90.50%;外海底播增殖的环境影响潜值为4.16E-10 yr,与滩涂池塘养殖相比降低了 94.37%,证明上述生态技术在降低环境影响方面具有优越性。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本文提出调整能源类型等多项环境影响改进措施。(2)建立了包括海参育苗、养殖及加工业三个方面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将产地适宜性指标纳入海参育苗和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以大连市两家大型海参生产企业的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为例分别开展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家企业在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的清洁生产水平均为Ⅱ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案例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较好,但仍然具有一定清洁生产改进潜力,上述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证明本文建立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案例企业海参育苗、养殖及加工阶段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节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清洁生产改进措施。(3)针对海参行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首先从企业角度建立了适用于海参生产企业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筛选方法,指导企业选择绿色供应链最佳合作伙伴。而后从供应链角度构建了基于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及绿色消费三个要素,节点企业、技术模式及供应职能三个层级,环境、经济及生产三个绩效系统耦合的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综合能耗最小化和产品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结合改进逼近理想解法计算优化结果,为海参行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优化案例研究中,以原料采购量和市场需求量作为约束条件,分别设定了四种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不约束市场需求量及原料采购量的优化方案S4(生态网箱育苗—外海底播增殖—底播盐渍加工—精品门店销售)综合能耗为51600 kgce,产品利润为1185万元,在四种优化方案中综合绩效最优。研究结果表明:海参行业供应链层面的清洁生产应通过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及绿色消费的共同实施来降低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产品利润。

朱宏,梁克红,徐海泉,仇菊,郭燕枝,黄家章,朱大洲,孙君茂[3](2019)在《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建议》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日益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和膳食健康,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已是势在必行。农产品营养标准是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技术支撑,是指导育种、种养殖管理等农业生产工作的总纲。如何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各个环节,研究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对于我国农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有积极推动作用。梳理和分析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现状的目的是构建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与营养品质相关的标准发展现状,包括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中国好粮油标准、富硒农产品标准、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和有机食品标准。其次梳理了食品营养标准中涉及农产品的部分内容,重点分析了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和食药物质相关标准。最后跟踪了国际上农产品营养标准制定的最新进展,包括生物强化定义草案、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与功能声称。通过梳理发现,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仍处在起步阶段,仅有部分农产品标准包含营养成分指标,未形成层次清晰、标准化对象明确的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因此,文中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的思路和发展建议。农产品营养标准分为基础标准、营养成分检测方法标准、营养品质评价标准、营养标签标识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等6个方面。从营养角度将农产品划分为3类,即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营养强化农产品,并对此开展分类评价。构建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时应整合专业力量,完善组织保障;遵循科学合理、配套融合、动态开放原则;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合理制定标准。

李艳丽[4](2019)在《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农业是一种利用高耗能来换取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模式,化学农业的鼎盛危害了生态环境,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经济及技术弱点不断显露,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导致土地、水和农产品残留物质超标;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型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和量同时提出要求。为此,国家提倡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农业由粗放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八五”规划中提出“绿色食品”的理念,绿色农产品日益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追逐的目标,绿色农业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有望成为跨越因资源和环境危机而导致的增长极限限制的有效途径,因此,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转型和推进是新时期高品质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实现“全域型绿色农业”,逐步解决农业困境。吉林省范围内绿色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具备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过渡的条件,以吉林省农户为调查样本,在样本域内存在绿色农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增速缓,且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转型生产程度低、退出转型频率高的问题,由此以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为指导建立“动因-条件-转型过程-效益评价”作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行为的分析框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现状、动因和初始条件,以可测量的内外动因要素指标为依据,采纳灰色局势决策分析法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明确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的最优效果测度,结合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特点优化农户转型生产决策行为模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和COX模型分析样本域内的农户生产实践中转型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AHP-FCE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户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双重比较,分别为剔除补贴要素的效益比较和不同转型阶段的效益比较。研究发现转型初期(3年转换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规模、速度和稳定生产的关键,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对农户转型后的综合效益提升作用明显,为探索推进农户生产转型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参与度,为政府的供给侧改革如何在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方面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补充建议,以便有限的政府资源发挥最大的配置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研究以国内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为基础,从吉林省范围内选取常规农户和绿色生产农户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同全国横向比较,同时比较二者的优势,采用统计描述法分析农产品供需市场呈现的主要矛盾,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导致绿色农产品消费供需市场呈现出两大矛盾:第一、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重大转变导致现阶段农产品供需市场的矛盾已经从需求快速增长和供应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渐转化为多样化高品质农产品与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健康绿色消费需求增长同绿色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从理论意义上肯定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转型的积极意义,而从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来看,转型升级的土地和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以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作为参照,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并未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的优势,其转型升级的规模和速度尚不理想。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农户总体数量少、转型速度缓慢,且农户退出转型的频率和比例较高。2.以农户行为改变理论为依据,设可测量的内部要素指标和外部要素指标为决策目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测度结果分别明确了绿色农产品生产行为的最优测度效果。从行决策结果和列决策结果,从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分析结果来看,均显示绿色农产品生产是农户生产决策的最佳选择,而结合吉林省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户生产规模和转型速度均不理想,与效果测度的结果不完全匹配,因此,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及转型进程还取决于转型具备的初始条件。3.根据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的三要素为依据建立政府、市场和农户的研究框架,发现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具备相对有利的转型初始条件。从生产者市场来看,基础条件比较完善、主体数量充足且规模经营适度,配套设施条件相对完备,从农田灌溉到水利设施以及通电通讯和交通等方面都能够良好的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进展迅速,为农业转型提供便利条件;从政府支持政策角度来看,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覆盖面逐渐增加,为实现转型拓宽了道路;而消费者市场比较复杂,消费决策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采用走访调研和因子分析法提取和分析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发现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提升空间大;绿色农产品的预期消费潜力巨大;有待增加购买渠道并提高绿色农产品购买便利度。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四组要素中三个要素即:性价比因子、安全性因子和消费者认知因子均可通过生产者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推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是关键,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建立的基础。4.以农户行为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农户个体层面和农业生产体制层面分析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过程,结合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特点优化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决策模型,发现成本收益为导向的经济要素是农户转型决策的关键,而农户转型生产实践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判断其影响因素时,经济要素并非显着性因素。从理论层面分析成本收益的关系是转型的基本要素: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农户对某项生产活动是否可行的衡量标准是成本收益的关系,农户个体决策行为的集合最终导致农户整体生产模式的转型,本文以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为依据探讨绿色农产品生产决策评估过程,采用成本最小法或是收益最大法确定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将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优化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行为研究模型;从农业生产体制层面看,农业生产的转型属于渐进式的局部转型,在不同的生产制度下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受扶持政策的影响较大,有利于降低农户经营成本的扶持政策可以增加农户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参与度。农户对成本收益的衡量标准和预期结果差异性较大,实际生产中农户对自然条件的评估多为不确定的情况,因此,结合实践分析农户生产决策过程中各要素的影响,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保留5组有效变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中信息的可获得性、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生产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证难易程度、农户的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而农户生产决策理论中与成本收益相关的经济要素在农户转型实际生产中却并无显着性,这取决于农户的特殊性和生产过程的差异性,转型后已趋于稳定的农户基本为企业或政府支持型农户,抗风险能力、转型技术支持、供销信息获取力较强,因此,成本收益关系明显,此类农户平均单位成本明显优于单位收益,而未转型农户基于单纯的市场价格考虑,由此表现出在样本域内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中经济要素并无显着性。5.通过农户转型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发现: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全域性转型的关键。农户生产转型后的绩效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衡量,本文以此建立普通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农户生产行为转型的绩效进行初步评价发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提高转型后农户综合效益指标的关键要素,同时,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速度和规模的关键,也是农户转型后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退出转型频率高低的关键。本文采用AHP-FCE分析法发现在农户转型初期的3年内,经济效益下降明显,这阻碍了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对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和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形成制约,农户在转型前后对绿色农产品经济效益的预期和关注度差异较大,也是农户决定是否继续坚持转型的重要原因,3年期内的农户经济效益对农户转型速度和转型规模具有转折性意义。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农户转型升级后综合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初期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农户转型规模和速度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农户转型后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本文以绿色农业生产为研究背景,采用微观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常规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生产转型是否能够解决或缓解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两大问题,通过转型经济理论研究视角分析生产转型的条件、过程如何,转型后的绩效评估等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本研究的选题突破以往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研究重点定位在对吉林省农户从常规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的剖析上,农户转型决策过程及转型绩效综合评价的结论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进行政策制定、合理配置政府资源、选择政策扶持方向提供思路和建议。第二,本文的研究可能丰富转型经济研究的内容。本文以转型经济研究范式为研究框架,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进行剖析,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三要素为参考,结合陈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将政府、市场和农户作为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三大参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优化绿色农户转型理论模型,建立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思路:即转型动因——转型初始条件——转型过程——转型绩效评价作为农户生产转型问题研究框架。

季华娟[5](2019)在《GAP生产管理技术对苏翠1号梨安全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梨产量明显增长,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技术,导致土壤、水源以及果品农药残留量超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如何从源头控制果品安全是当今食品安全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GAP良好农业规范为操作者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推荐性的规范,在果树生产中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提高当地梨产品的品质,提升果品的安全等级,本论文针对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梨品种苏翠1号梨进行GAP管理。主要从种植环境(土壤环境、水源环境和大气环境)、生长管理过程(树体管理、花果管理、肥料管理、病虫害的防治、采收过程)以及基本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对2018年土壤、水源以及果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土壤:三个样品中包括镉、汞、砷等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低于限量指标1,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30、0.32和0.33;其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低于绿色食品的标准0.7,并已达到绿色食品清洁等级。土壤中有机质、全氮以及阳离子交换量都达到土壤肥力等级Ⅲ级,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等级达到Ⅰ级标准。2.水源:灌溉水中的汞、镉、砷、铅、铬、氟化物、石油类等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5,等级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清洁等级。3.果实:在感官上,果实外观具有本品种固有的形状和成熟时应有的特征色泽,果实完整,果形端正,平均果重达265g,最大重420g,大果率达81%,优果率达90%。经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4%,超过其限值11%,可滴定酸含量为0.08%,低于其限值0.3%,氧乐果、克百威、敌敌畏、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氯氰菊酯、毒死稗、氯氟氰菊酯、多菌灵、铅、镉、蚍虫啉等元素均未检出,各项指标均在标准限值以内,达到绿色食品A等级。对比2016年土壤、灌溉水和果实检测结果,经过GAP良好农业规范管理,土壤环境、水源环境以及果实质量都由无公害林果的标准提升为绿色食品的标准。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于实行良好农业规范在梨果中的应用,从根本上保证果实质量安全,从而实现GAP良好农业规范在本地水果栽培中的推广与应用。

周礼南[6](2019)在《需求受多因素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与网络均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产品不仅关系到国民温饱、经济发展,还是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大、消费者要求多样化,而这些因素也导致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相比从前具有更为广泛和剧烈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由于缺乏科学和充分的产销决策手段,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决策与销售决策常常难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匹配。同时,农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其具有生产提前期长、销售期集中、易变质腐蚀、几乎无残值等特点,因此当农产品供应链的产销决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时,必然导致农产品的浪费和供应链的损失。鉴于此,本文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协调、竞争博弈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国内外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销售决策、质量安全监管等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针对需求随机波动的市场环境,本文将期权与订单农业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期权契约,从而实现需求波动环境下供应链的协调和信息共享,并通过供应链利润及信息共享策略分析和一个秋蜜桃销售案例验证了该最优期权契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其次,分别针对需求受消费者偏好、产品质量等级、供应链各方努力水平影响的市场环境,本文基于网络均衡理论,逐一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网络模型,刻画不同环境下网络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分析生产商、零售商以及消费市场的均衡条件,进而探讨供应链各方在面临需求变化时的最优产销策略,以提升各方收益和供应链的综合表现;最后,本文针对需求波动环境下竞争性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生产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决策行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激励与监督机制,构建了基于Stackelberg-Nash-Cournot竞争的供应链网络决策模型,探讨了激励与监督机制对提升市场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作用效果,并得到合理的机制以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为市场提供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最优期权契约能够加强生产商与零售商间的合作,实现供应链协调和信息共享,以应对需求波动;(2)随着消费者有机农产品偏好的提升,生产和销售有机农产品最终有助于生产商和零售商实现增收,但生产商的利润会先减少后增加;(3)同时生产和销售中、高质量等级的绿色农产品对生产商、零售商及消费者均有利,但不能仅仅依赖于高端消费;(4)供应链各方保持相同努力水平有助于提升自身和供应链整体的利润,在无法保持相同努力水平的情况下,则需要依据上下游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水平来做出最优决策;(5)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实施合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能够促使生产商规范生产,从而显着提升市场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而言,面临如今复杂的市场需求环境,农产品供应链应当采取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产销策略,并且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标准化与精细化水平。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结果能够为农产品供应链提供科学的决策理论方法和依据,对于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收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澍晗[7](2016)在《试论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环境风险规制 ——以食品安全为视角》文中认为全球化背景下,“逐步清晰”的环境风险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德国社会学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者,通过对现代化困境的反思、针对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出现的、相互之间还有“某种”关联的社会风险展开深入研究;创造性的形成了“风险社会”这一系统而完整的社会学理论。当前,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高风险社会状态:改革开放过程中迅猛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在短时间的急剧转型——别的国家在近百年逐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将一次性在当代中国集中爆发出来;而环境风险,则是风险社会里最典型的风险。从食品安全视角来看,环境风险通过土壤、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因素,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初级农产品;环境风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迁移、传递,从而最终影响到人类生命和身体健康。因此,本文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的风险社会理论的梳理、借鉴和吸取,认为“风险社会”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也不是国家发展的某一历史阶段;“风险社会”理论是针对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困境的全面描述;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其资本主义现代化制度的一种自省与反思;“风险社会”理论是通过描述风险现象和风险特征,以探寻能够改善社会关系、完善现代化制度的发展路径。如前所述,中国正处于高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日益复杂,且具备“潜在性”和“不可预估性”的特征;因此,我们应吸取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成果,认真分析中国环境风险的分配现状、并对我国现行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措施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寻求法律手段规制环境风险的具体路径。通过分析,本文指出对环境风险予以法律规制时具体存在着三个法学困境:是关于规制主体和价值取向的困境;二是关于法律规则确定性的困境;三是关于风险责任分配的困境。随后,本文将风险社会理论引入环境法学、传统法理学,指出能够克服上述三个困境的法学理论。最后,通过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或地区现行的风险法律规制手段进行考察,本文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具体路径:一是确立风险法治原则,以该原则作为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运行原则;二是建立环境风险分析管理制度体系,以此制度体系实现应对风险的科学理性;三是建立回应型立法机制,以此机制确保对环境风险的法律规制更及时、更精准;三是完善指引性公共政策,通过推动指导性的公共政策法制化,实现对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引导,形成社会共同治理环境风险的良好社会运行模式。

刘义满,柯卫东,李峰[8](2015)在《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湖北省及武汉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了解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构件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和武汉市水生蔬菜为例,对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要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蔬菜的标准体系支撑构件分别为"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是地方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关键性构件。湖北省科技人员注重相关标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完成了湖北省及武汉市主要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湖北省在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方面,成绩显着,水生蔬菜产区的栽培技术(譬如定植期、用种量、定植密度、肥料施用、农药施用、水分管理、产品采收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操作,产品质量也全面实现无公害化。在湖北省的部分产区,还实现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水生蔬菜的规模化种植,并对湖北省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及其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亦提出了几条建议。

贺煦[9](2015)在《我国现行苹果与果汁标准的差异性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苹果第一大产国,苹果加工品如浓缩苹果汁等出口世界各个国家。苹果及果汁标准作为衡量产品质量优劣的准绳,在苹果加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因国内外对苹果及果汁质量安全要求不同,致使各个苹果及果汁标准指标检测项及其限量要求也不尽相同,而目前国内对苹果及果汁标准还没有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分别将国内苹果及果汁相关标准以及CAC标准涉及到的质量指标和安全指标等内容进行详细地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对国内现行苹果及果汁标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为苹果及果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整合修订和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帮助。结论如下:(1)通过对苹果国家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比较可以看出,难以判定地方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因此不能体现地方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应有的安全优势。通过对我国苹果国家标准与CAC苹果标准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国家标准在标准要求方面严于CAC标准,但在产品卫生要求方面与CAC标准存在差距,说明CAC标准更加重视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的要求,在修订国家标准中可引以为鉴。(2)通过对苹果汁国家标准、商业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的比较可以看出,商业标准要求最为宽泛,因涉及的指标检测项差别较大,难以判定绿色食品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因而无法断定绿色食品是否更加安全。通过对我国苹果汁国家标准与CAC标准的比较可以看出,CAC标准与我国国家标准相比无明显严格优势。CAC标准侧重于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检测,在修订国家标准中值得借鉴。(3)目前现行苹果及果汁国家标准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引用标准文件涵盖不够全面,影响新国家标准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建议整合修订我国现行的苹果及苹果汁标准,增补部分检测项及限量要求,以期与国际接轨程度提高。

苏铭[10](2013)在《第八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文中提出第一节中国实施绿色发展公共政策框架之核心体系一、国家绿色发展规划绿色发展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走绿色发展道路成为我们的必然路径。绿色发展拥有广泛的内涵,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业以及所有民众之间,因此制定国家绿色发展规划,对于促进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规划体系,应首先将绿色发展的概念全面纳入到经济社会发

二、我国绿色食品的等级标准及包装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绿色食品的等级标准及包装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绿色农食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绿色农食产品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绿色农食产品发展研究概述
        1.2.2 国内绿色农食产品发展研究概述
        1.2.3 绿色农食产品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色农食产品理论研究
    2.1 绿色农食产品解读
        2.1.1 绿色农食产品定义与内涵
        2.1.2 绿色农食产品发展理论基础
        2.1.3 绿色农食产品绿色属性分析
    2.2 绿色农食产品评价理论
        2.2.1 评价理论概述
        2.2.2 全生命周期评价
        2.2.3 绿色农食产品评价内容
        2.2.4 绿色农食产品评价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色农食产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与评价模型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及模型构建思路与流程
        3.2.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及模型构建思路
        3.2.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及模型构建流程
    3.3 绿色农食产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4 绿色农食产品分级评价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苹果评价实例分析
    4.1 绿色苹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初始评价指标集生成
        4.1.2 初始评价指标集初次筛选
        4.1.3 约束性和必要性指标识别
        4.1.4 评价指标体系约简
        4.1.5 评价指标体系冲突消解
        4.1.6 绿色苹果评价指标体系
        4.1.7 绿色苹果评价指标增加说明
        4.1.8 评价指标限量值确定
    4.2 绿色苹果分级评价模型
    4.3 栖霞市某绿色苹果绿色度评价分析
        4.3.1 研究对象介绍
        4.3.2 数据收集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3.4 发展意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附表1 绿色苹果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限量值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海参行业生产现状
        1.1.2 海参行业生产流程分析
        1.1.3 海参行业资源环境问题分析
    1.2 清洁生产研究进展
        1.2.1 清洁生产定义与政策介绍
        1.2.2 清洁生产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清洁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1.3.1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
        1.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3.3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
    1.4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
        1.4.1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现状
        1.4.2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研究问题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海参行业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2.1 引言
    2.2 海参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2.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2.2.2 海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2.2.3 清单分析
        2.2.4 影响评价
        2.2.5 结果解释与改进措施
    2.3 海参生产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2.3.1 育苗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2.3.2 养殖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2.4 不确定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引言
    3.2 海参育苗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3.2.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3.2.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3.2.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3.2.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3.2.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3.2.6 案例研究
    3.3 海参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3.3.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3.3.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3.3.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3.3.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3.3.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3.3.6 案例研究
    3.4 海参加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3.4.1 指标体系技术规范
        3.4.2 一级指标选取说明
        3.4.3 二级指标及基准值选取说明
        3.4.4 指标权重计算及指标体系确定
        3.4.5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计算方法
        3.4.6 案例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3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筛选方法
    4.4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
        4.4.1 绿色要素
        4.4.2 结构层级
        4.4.3 绩效内容
    4.5 海参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优化
        4.5.1 网络优化模型
        4.5.2 网络优化算法
        4.5.3 网络优化案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海参生产过程与技术生命周期清单数据蒙特卡罗模拟结果
附录B 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及评价结果
附录C 海参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表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3)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发展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标准
        1.1.1 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
        1.1.2 绿色食品标准
        1.1.3 中国好粮油标准
        1.1.4 富硒农产品标准
        1.1.5 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
        1.1.6 有机食品标准
    1.2 食品营养相关标准
        1.2.1 保健食品标准
        1.2.2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1.2.3 食药物质标准与营养指标
2 国际生鲜食品营养标准发展趋势
    2.1 生物强化定义草案
    2.2 生鲜食品营养标签与功能声称
3 建立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的思考
    3.1 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现状分析
    3.2 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3.3 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发展建议
        3.3.1 整合专业力量,完善组织保障
        3.3.2 遵循科学合理、配套融合、动态开放原则
        3.3.3 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合理制定标准

(4)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评述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1 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动因分析
    3.1 内部动因分析
    3.2 外部动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初始条件分析
    4.1 农产品生产方面
    4.2 农产品消费方面
    4.3 政府政策方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过程分析
    5.1 农户决策行为理论
    5.2 个体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5.3 制度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模型构建
    6.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6.3 变量筛选
    6.4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综合效益评价
    7.1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7.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
    7.3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促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对策建议
    8.3 本文的创新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致谢

(5)GAP生产管理技术对苏翠1号梨安全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梨生产销售现状
    1.2 国内梨生产管理现状
    1.3 GAP管理现状
        1.3.1 GAP的涵义
        1.3.2 国外GAP管理现状
        1.3.3 国内GAP管理发展现状
        1.3.4 GAP在果树种植方面的运用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苏翠1号梨种植环境良好规范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土壤材料
        2.1.2 水源材料
        2.1.3 大气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采样方法
        2.2.1.1 土壤采样方法
        2.2.1.2 灌溉水采样方法
        2.2.1.3 大气的采样方法
        2.2.2 检测方法
        2.2.2.1 土壤检测方法
        2.2.2.2 灌溉水检测方法
        2.2.2.3 大气检测方法
        2.2.3 管理方法
        2.2.3.1 GAP土壤管理方法
        2.2.3.2 GAP灌溉水管理方法
        2.2.3.3 GAP大气管理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果园原土样检测结果
        2.3.2 实施GAP后土壤检测结果
        2.3.3 果园原灌溉水检测结果
        2.3.4 实施GAP后灌溉水检测结果
        2.3.5 大气质量检测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翠1号梨生长管理良好规范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树体管理的方法
        3.2.1.1 棚架搭建方法
        3.2.1.2 棚架式栽培方法
        3.2.1.3 修剪方法
        3.2.2 花果管理的方法
        3.2.2.1 疏花方法
        3.2.2.2 疏果方法
        3.2.2.3 果实套袋方法
        3.2.3 肥料管理方法
        3.2.3.1 施用基肥方法
        3.2.3.2 追肥方法
        3.2.3.3 叶面喷肥方法
        3.2.4 防治病虫害方法
        3.2.4.1 农业防治
        3.2.4.2 物理防治
        3.2.4.3 生物防治
        3.2.4.4 化学防治
        3.2.5 果实采收方法
        3.2.5.1 采收方法
        3.2.5.2 分级包装处理方法
        3.2.5.3 废弃物处理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实施GAP树体管理对比自然栽培的优势
        3.3.2 花果管理结果
        3.3.3 土壤肥力检测结果与分析
        3.3.4 原果实检测结果
        3.3.5 实施GAP后果实检测结果
        3.3.6 采收过程现场检查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施良好农业规范的基本保障
    4.1 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4.2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4.3 田间档案记录与管理制度
    4.4 农药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
    4.5 肥料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
    4.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需求受多因素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与网络均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1.2.2 农产品供应链协调
    1.2.3 农产品供应链竞争博弈
    1.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2.5 当前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和制度
2.2 理论基础
    2.2.1 供应链管理相关市场需求理论
    2.2.2 供应链管理相关契约理论
    2.2.3 供应链管理相关博弈论理论
    2.2.4 供应链管理相关网络均衡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考虑需求随机波动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3.1 问题描述
    3.1.1 集中型农产品供应链
    3.1.2 分散型农产品供应链
3.2 期权契约模型
    3.2.1 模型推导
    3.2.2 生产商产量
    3.2.3 零售商订货量
    3.2.4 风险分析
3.3 最优期权契约
    3.3.1 最优违约缺货罚金
    3.3.2 最优期权
    3.3.3 供应链利润
    3.3.4 信息共享
3.4 案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考虑需求受消费者偏好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供应链网络模型构建
    4.2.1 生产商
    4.2.2 零售商
    4.2.3 消费市场
    4.2.4 供应链网络均衡
    4.2.5 网络均衡求解算法
4.3 农产品供应链均衡影响因素分析
    4.3.1 消费者偏好
    4.3.2 生产成本
    4.3.3 产量影响
    4.3.4 价格竞争强度
    4.3.5 市场需求波动
4.4 本章小结 5 考虑需求受产品质量等级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5.1 问题描述
5.2 供应链网络模型构建
    5.2.1 生产商
    5.2.2 零售商
    5.2.3 消费市场
    5.2.4 供应链网络均衡
    5.2.5 网络均衡求解算法
5.3 基于两类市场的供应链均衡影响因素分析
    5.3.1 普通消费市场
    5.3.2 高端消费市场
5.4 本章小结 6 考虑需求受各方努力水平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6.1 问题描述
6.2 供应链网络模型构建
6.3 供应链网络模型求解策略
    6.3.1 努力水平的确定
    6.3.2 网络均衡模型的构建
    6.3.3 求解最优的产销决策与努力水平
6.4 基于努力水平的供应链网络模型分析
    6.4.1 所有网络成员保持相同努力情形
    6.4.2 生产商保持相同努力且零售商保持相同努力情形
    6.4.3 生产商各自努力或零售商各自努力情形
6.5 本章小结 7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激励与监督
7.1 问题描述
7.2 供应链网络模型构建
    7.2.1 主方决策模型
    7.2.2 从方决策模型
7.3 供应链网络模型求解策略
7.4 农产品质量安全激励与监督机制效果分析
    7.4.1 未实施激励与监督机制时的供应链网络决策分析
    7.4.2 实施激励与监督机制时的供应链网络决策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7)试论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环境风险规制 ——以食品安全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内容
第一章 风险社会理论观概述
    第一节 “风险是什么”
    第二节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梳理
        一、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理论归纳
        二、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
        三、卢曼的风险社会理论
        四、道格拉斯、拉什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节 风险社会理论的确立
        一、辩证唯物观看待西方风险社会理论
        二、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批判与借鉴
        三、本文风险社会理论观的建立
        四、总结
第二章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的现状及界定
        一、“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现状
        二、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的界定
    第二节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中的风险规制措施
        一、现有法律体系
        二、监管主体与监管方式
        三、主要制度及总结
    第三节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中的风险规制措施
        一、“风险预防”的发展
        二、现有法律体系
        三、监管主体与监管模式
        四、主要制度及总结
    第四节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不足
        一、监测方面的不足
        二、评估方面的不足
        三、标准方面的不足
        四、管制方面的不足
        五、应急方面的不足
第三章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问题
    第一节 实践上的困境
        一、立法、执法、司法路径上的困境
        二、原因分析
        三、总结
    第二节 理论上的困境
        一、政府“双重”风险地位
        二、政府与亚政治(次政治)的关系
        三、“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四、外部性的责任制度失灵
    第三节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存在问题
第四章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问题解决的法理分析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的特征
    第二节 规制主体和价值取向
        一、“宪法”赋予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权力
        二、四种价值取向
        三、规制、管制及服务的概念辨析
    第三节 法律规制的确定性
        一、原因推定原则的适用
        二、民主共治
        三、成本效益分析与软法路径
    第四节 风险责任分配
        一、无过失责任原则的适用
        二、商业判断规则的借鉴
第五章 国外风险规制措施的经验考察
    第一节 欧盟风险规制措施的实践情况简介
        一、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情况介绍
        二、食品安全风险法律规制情况介绍
        三、小结
    第二节 美国风险规制措施的实践情况简介
        一、立法情况
        二、具体措施
        三、小结
    第三节 日本风险规制措施的实践情况简介
第六章 完善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措施
    第一节 确立一个新原则:风险法治原则
    第二节 建立风险分析管理制度体系
        一、确立风险分析制度体系
        二、建立国家风险管理制度
        三、建立专家委员会的风险评估制度
        四、建立风险交流制度
    第三节 建立回应型立法机制
        一、“回应型”立法理论
        二、风险立法机制的组成和作用
        三、建立回应型立法机制中的风险评估机制
        四、建立立法的回应型程序机制
    第四节 完善指引性的公共政策
        一、推广“绿色发展引导基金”
        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
        三、构建“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我国现行苹果与果汁标准的差异性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苹果生产加工概述
    1.2 苹果质量安全标准现状
        1.2.1 国内
        1.2.2 国外
    1.3 中国果汁质量安全标准现状
    1.4 国外果汁标准研究现状
    1.5 苹果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6.1 研究内容
        1.6.2 资料数据来源
第二章 不同苹果标准的比较分析
    2.1 国内新鲜苹果
        2.1.1 陕西苹果、绿色食品和国家标准质量等级指标比较
        2.1.2 陕西苹果、绿色食品和国家标准理化指标比较
        2.1.3 陕西苹果、绿色食品和国家标准污染物指标的比较
        2.1.4 陕西苹果、绿色食品和国家标准农药残留指标的比较
        2.1.5 问题与讨论
    2.2 国外新鲜苹果
        2.2.1 结构和内容
        2.2.2 国家标准与CAC标准质量指标及其限量的比较
        2.2.3 国家标准与CAC标准安全指标及其限量的比较
        2.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苹果汁标准的比较分析
    3.1 国内苹果汁
        3.1.1 商业标准、绿色食品和国家标准感官指标比较
        3.1.2 商业标准、绿色食品和国家标准理化指标的比较
        3.1.3 商业标准、绿色食品和国家标准安全指标的比较
        3.1.4 问题与讨论
    3.2 国外苹果汁
        3.2.0 结构和内容
        3.2.1 国家标准与CAC标准感官指标及其要求的比较
        3.2.2 国家标准与CAC标准安全指标及其限量的比较
        3.2.3 小结
第四章 苹果与苹果汁标准修改的对策与建议
    4.1 对策
    4.2 建议
        4.2.1 苹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2.2 苹果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我国绿色食品的等级标准及包装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绿色农食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卓会敏. 山东大学, 2020(11)
  • [2]基于LCA的海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研究[D]. 侯昊晨.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3]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建议[J]. 朱宏,梁克红,徐海泉,仇菊,郭燕枝,黄家章,朱大洲,孙君茂.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8)
  • [4]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D]. 李艳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5]GAP生产管理技术对苏翠1号梨安全品质的影响研究[D]. 季华娟. 扬州大学, 2019(02)
  • [6]需求受多因素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与网络均衡研究[D]. 周礼南.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
  • [7]试论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环境风险规制 ——以食品安全为视角[D]. 齐澍晗. 武汉大学, 2016(01)
  • [8]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湖北省及武汉市为例[J]. 刘义满,柯卫东,李峰. 长江蔬菜, 2015(22)
  • [9]我国现行苹果与果汁标准的差异性与对策研究[D]. 贺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4)
  • [10]第八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A]. 苏铭.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2013

标签:;  ;  ;  ;  ;  

我国绿色食品级标准和包装规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