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
摘要:教师上好一堂数学课,能有引人入胜的开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必能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除了教材提供丰富的情境外,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情境应有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开发意识,要结合本地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具有个性、更加活泼的情境,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王春艳,任教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初级中学。
俗话说:“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因此,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更能使学生产生与新知的认知冲突。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也正好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导入,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把创设的数学情境分为两类:创设生活的情境和数学悬念的情境。
一、创设数学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悬念设置于课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学生好动、好奇、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
例如,笔者在教学“测量旗杆的高”时,上课前,先给学生创设悬念: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在不能爬上旗杆也不能放倒旗杆的前提下,想知道学校的旗杆的高时,应该怎么办?以前伟大的数学家泰勒斯根据自己的身高测出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的方法是取出一条结绳,在助手的帮助下测得金字塔的高的。那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量出旗杆的高呢?设出悬念,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思考之中时,笔者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大家面面相觑,回答不出,于是教师说:“下面学习的知识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一悬念的设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兴趣,自然地进入学习之中。知道了方法后,再带学生到操场上实地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以致用,加深印象。创设悬念情境能激发求知的火花,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诱之深入。
2.创设以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使学生沉浸于思索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例如: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边角边”,这节课大家一起来想一想除了这个方法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比如:两角一边(“角边角”或“角角边”)行不行?大家先猜一猜结果,再画图验证。画图验证后,如何证明?如果我们同学能证明出来,说明你是个很不简单的人,因为你连专家的定理都能证明了。再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平方根》一课时,先让学生计算多组互为相反数的平方,再仔细观察,能发现什么?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一下子激活了学习兴趣,通过寻找规律,理解了平方根的含义,并能推及到多组互为相反数的立方,与之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一来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对比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同与不同,加深印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像这样,能通过创设数学悬念的情境就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不要再寻找一些其它生硬的生活情境,浪费师生的精力。这样还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更能让学生找到自信。
二、创设数学生活化的情境
1.创设影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有血有肉的影视剧永远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影视剧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影视剧的情节回放到数学课堂中来,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有个教师在讲《概率》时,他先回放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穷苦家庭中有两个成绩不错的儿子要继续上学,而父亲无能力同时让他们上学,但也不能做出决定谁读谁不读,所以他准备好了两张一样的纸片,写着“上”与“退”,然后让两个儿子通过抽签的形式来决定各自的命运。故事中低沉的气氛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揪了起来,这时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父亲这样做对两个儿子公不公平?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分析与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概率产生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课中,这样创设影视情境导入新课:回放一段精彩的NBA球赛,再设置问题:“在火箭队与公牛队举行的篮球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火箭队想在全部20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火箭队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巧妙地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学生比较喜欢的实际情境,从而使他们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创设学生熟悉的事物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熟悉的事物情景,总让学生感觉亲近,容易进入状态,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话题。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实物或者图片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
某位教师上《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中,他出示蝴蝶、蜻蜓、海里的扇贝、蟹等图片,让学生们进行观察。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看哪些同学能找得多!通过大家回答,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令人记忆深刻。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事物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这堂课的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一来,将原来科学化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亲切,也知道原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也包含着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将知识生活化,才使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格外生动,学生有话可说,知其来源,用其之处。
3.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还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演讲比赛的教学情境(如下图)。我们班要从两人当中选一人参加下一轮的演讲比赛,请同学们通过计算平均分,再确定选谁去更为合适呢?
学生通过计算平均分,发现他们的平均分一样,不知应该选谁去,于是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谁演讲内容好,就该让谁去参加比赛。B的演讲内容得了95分,A只有85分,所以让B去合适。
生2:我觉得演讲看的是演讲能力,谁的成绩好让谁去。
生3:演讲效果最重要,可是他们的演讲效果分数都一样,哎,我也不知让谁去了。
学生的质疑,让大家遇到了“认知冲突”,立即产生解疑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经历和智力也达到了最佳状态。这时教师也能自然而然地抛出“加权平均数”,让学生知道根据“权重”可以确定谁去比赛,也知道了“加权平均数”所起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质疑,巧妙地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4.创设期望效应,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数学情境的一个作用就是给数学加入一点调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因为教师本身就可以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对数学成绩不佳者,不应该轻易地给他们扣上“差生”的帽子,当他们的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期望、信任和真挚的爱,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取得反败为胜的成功。
比如笔者教的初三(2)班的学生朱定媚数学基础差,胆子小,与教师和同学缺少勾通,针对这些情况,笔者特别留意她试题上的错题,每到评讲试卷,笔者都微笑地点出她错误的地方,让她知道自己错误的同时也体会到教师对她的关心,自然而然地,她变得乐意亲近笔者,也有问题向笔者请教,而对她的进步,笔者也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让她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对学生每一次积极的发言都应用期待的眼神或适度的诱导进行激发,用赞许的目光或适当的表扬给予激励。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期望的信息,便会产生积极的“鼓励”效应,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心理上的动力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教师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核心是蕴含其中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这样,以情境为起点的数学学习才能有效地展开,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光千.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周宏.教育新概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536017
CreatingSituationIntroductionandImproving
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Effect
WANGChunyan
Abstract:Spectacularopeningin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canmotivatestudents’curiosityandlearningenthusiasmandstrengthenlearningdesire,thustoachievetheobjectiveofimproving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effect.Asteachingorganizers,apartfromrichsituationsintextbooks,teachersshouldfullyplayteachingfunctionsofsituationsandunderstandthatsituationsintextbookscan’tadapttoallstudents.Hence,teachersshouldbeofcertaindevelopmentconsciousnessanddesignpersonalandlivelysituationscombinglocalrealityandstudents’reality,thustoimprove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effect.
Keywords:creatingsituations;motivatinginterest;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