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复合模型论文-张松俊

二维复合模型论文-张松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维复合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维叁轴编织复合材料,尺寸效应,渐进损伤模型,有限元分析

二维复合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松俊[1](2018)在《基于多尺度模型的二维叁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于传统的层合板复合材料,编织类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损伤容限和更好的吸能特性,广泛应用在车辆、运动装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本文所研究的二维叁轴编织复合材料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用的编织类复合材料。然而,其自身内部各向异性、非均质的结构往往会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呈现出多种复杂的失效模式,比如纤维的扭曲断裂、基体的开裂以及界面的脱粘现象等,并且不同的失效模式之间还存在着相互的耦合。目前,利用传统的单一尺度模型还不能准确捕捉到上述的失效行为。因此建立多尺度的有限元渐进损伤模型,研究其损伤失效机理,对编织类复合材料的安全、高效的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基于连续损伤力学(CDM),在纤维/基体尺度和纤维束编织结构尺度上分别建立微观和细观渐进损伤模型,以此来研究二维叁轴编织复合材料在拉伸和压缩载荷下损伤的起始和演化过程。首先,建立纤维呈六面体分布的纤维束微观单胞模型,用最大应变准则和Stassi准则分别来判定纤维和基体的初始损伤。结合基于断裂能的渐进损伤演化准则,分析不同的外载荷作用下的单胞的损伤形态,得到纤维束的刚度、强度等力学参数,并且与已有的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的渐进损伤模型得到的纤维束的力学参数与使用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接近。然后,将所获得的纤维束力学参数导入到材料的细观模型中,构建高度保真的二维叁轴编织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渐进损伤模型。其中,基体采用与微观单胞内基体相同的失效准则和刚度折减方案;纤维束的初始损伤利用3D Hashin准则来表征,其渐进损伤过程同样是利用基于断裂能的刚度折减方案来模拟;纤维束和基体之间的界面损伤则采用二次名义应力失效准则和B-K模式的损伤演化准则。最后,通过分别施加轴向和横向的拉压载荷来研究二维叁轴编织复合材料的渐进损伤过程,明确其具体的损伤模式。除此之外,还分析了纤维束与基体之间界面的性能和模型的尺寸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的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损伤形态与实验数据拟合度较好。此外还发现界面的性能对材料拉伸力学性能有着微弱的影响。不同的单胞模型尺寸对材料横向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而对材料轴向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弱。(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0)

周鸿运,李勇,T.M.Eikevik,王如竹[2](2018)在《叁维与二维结合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复合数值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能够模拟实际气候条件下地源热泵竖直U形管换热器长期换热过程的复合数值模型。模型由一个叁维模型和一个适配于实际工程问题的二维管群模型配套组成。其中叁维模型输出的暂态模拟结果被用作二维模型的输入边界条件。模型能够在耗费相对较小计算量的同时给出较为准确的长期暂态模拟结果。根据杭州当地覆盖一个供冷季、过渡季及一个供暖季的实测数据,整理研究了土壤热力学能在实际气温及换热器运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出口水温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长期换热影响下的管群不同深度的温度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经过一个供冷季、过渡季和供暖季后,半径2 m以内的叁维计算区域土壤的热力学能上升了0.292 MJ,与仅受气温影响的情况相比,土壤的相对热力学能增量为1.037 MJ,相对温度增量为0.28K,反映出长叁角用户对冷量的年需求量明显高于对热量的年需求量,多余热量会随时间推移在土壤中产生热堆积,对换热效率起到负面影响。地下1.5 m观测点的温升曲线峰值滞后于地下0.5 m观测点约2周,反映出沿埋管深度较深的点的温升曲线在相位上整体滞后于深度较浅的点。系统运行条件下,整个供冷季和供暖季,地埋管的出水口水温与同时刻气温温差均值分别为-8.313 K和9.077 K。对管群进一步分析,发现热堆积主要集中在7 m以下的土壤层,且在管群的转角处影响半径更大,并随深度增加而缓解。(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胡殿印,张龙,王荣桥[3](2017)在《二维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损伤多尺度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结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本研究从基体开裂、纤维脱粘、纤维滑移等细观机理出发,推导编织CMC的宏观力学性能和疲劳演变特性。首先,通过改进BHE模型研究了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纤维束的静态和疲劳力学行为;其次,基于二维编织CMC内部截面SEM观测图像建立其单胞模型,并引入内部多轴应力对纤维束疲劳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二维编织CMC疲劳响应;然后,基于所获得的疲劳特性参数,开发了结构件疲劳演变全过程数值模拟方法。本研究通过开展二维编织CMC悬臂梁弯曲疲劳试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数值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设计了二维编织CMC导叶振动疲劳试验,以验证模型对结构件疲劳寿命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20-25》期刊2017-10-21)

柯常宜,覃小红,阎建华[4](2017)在《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细观几何模型及拉伸模量的一种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套工程实用的二维二轴2×2编织结构的单层和多层的细观几何模型及拉伸模量的计算方法,分析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特征,考虑了编织纱束的实际横截面形态和屈曲起伏,还有实际编织工艺和成型固化,提出了单层和多层结构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模型,基于细观分析,建立了单层和多层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等效力学模型和拉伸模量的计算方法,最终计算数值结果趋势上与实际情况一致,在具体数值上吻合度很好,表明该方法实际有效可行。结论表明,建立的细观几何模型能很好地表达单层和多层二维二轴2×2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等效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复合材料的拉伸行为,建立的拉伸模量预测方法能够很好地导出拉伸模量。(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7年01期)

柯常宜[5](2017)在《二维二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几何模型及拉伸模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需要模拟计算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的各项具体拉伸性能指标,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特征,建立一套工程实用的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单层和多层的细观几何结构模型和等效力学模型,并提出一套多层编织铺层复合材料拉伸模量的数值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拉伸断裂图像和拉伸实验数据分析复合材料拉伸断裂机理,通过研究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拉伸断裂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总结出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规律,进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本课题研究借鉴前人对复合材料研究的理论基础。考虑到纤维屈曲是其模量损失的根本原因,结合实际编织复合材料的纱束横截面形态和屈曲起伏结构,还有编织工艺和固化工艺影响因素。提出模量损失等效观点,并建立二维二轴2×2编织结构组织单胞模型,纤维纱束起伏屈曲细观几何模型和相对应的等效力学模型。根据假设模型给出具体的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数据表明:由本文提出的屈曲损失模型和等效力学模型计算得出的有效模量数值高于目前文献计算精度,并且操作更简单。对于编织复合材料面内拉伸模量,参照分析前人的相关处理方法,本课题结合实际编织复合材料面内几何特征,考虑到实际的生产使用条件,假设等效编织复合材料为斜交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应用其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合理地面内正轴-偏轴转换,最终处理得到编织复合材料面内偏轴方向的有效拉伸模量数值。关于多层编织铺层复合材料,观察多层铺层间的几何结构,根据实际结构建立多弹簧并联模型,并根据力学模型推导出具体拉伸模量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最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拉伸模量数值变化趋势上计算值与实验值一致。具体数值结果上也吻合很好,表明假设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对于编织铺层复合材料拉伸断裂机理,本课题结合实际拉伸数据和具体拉伸试样断裂破坏方式。分析阶段性拉伸断裂过程复合材料试样内部结构的变化,针对非常规破坏方式,结合具体试样给出了分析,对拉伸断裂破坏的一般性方式给出了较为客观的阐述,并分析了相关断裂破坏机理,为后续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对二维编织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模量研究,更多地考虑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生产条件和使用条件,建立的细观几何模型和等效力学模型更贴近实际情况。最终导出的计算方法建立起了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宏观拉伸模量和细观结构与基础参数之间的桥梁关系,对实际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设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1-06)

粘晨磊[6](2014)在《双POISSON复合二维相关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实风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种风险业务并存,相互之间存在相关性,而每一种业务又存在多样性的情况.研究时,我们常常会忽略这些问题,从而计算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时有误差.目前,在二维复合Poisson模型中,都是假设取得保单的速率为常数,每张保单收取的保费大小也不变.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显然这种模型并不能够完全准确的预测风险的大小.实际上,不同单位时间内收到的保单数不一定相同,而且不同保单收取的保费大小也可能不同.因此将保费到达过程推广为泊松分布、保费收入为随机变量的双Poisson复合二维相关风险模型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预测风险大小.本文给出了双Poisson复合二维相关模型破产概率的上下界限,然后考虑两种业务之间的相关性对双Poisson复合二维相关模型破产概率大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4-12-01)

任照环,倪长健,周书华[7](2014)在《二维复合极值模型在暴雨多变量联合分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描述暴雨多变量特征,构建以GPD为边缘分布的泊松-二维Copula复合极值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成都温江站暴雨雨量和暴雨雨峰的联合概率分布计算,研究表明该模型:理论联合频率与经验联合频率吻合较好,能用于暴雨联合分布的计算;考虑了暴雨过程出现的频次,增加了概率模型的物理内涵,选取独立的暴雨过程极大值作为样本,克服了GPD阈值选取的随意性;可以推广应用于连续分布为其他的Copula函数的情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超,原梅妮,李立州,郎贤忠[8](2014)在《基于SiCp/6061Al复合材料二维真实微观结构的简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iC颗粒增强6061铝基复合材料(SiCp/6061Al)的微观电镜扫描图为基础,建立了含有颗粒真实微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以此拓展出分别含有圆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颗粒形状的简化模型。通过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以及子模型技术模拟研究了含有不同颗粒形状模型的拉伸性能。研究发现,形状较为圆滑的简化模型(圆形、正六边形),其模拟结果与原始模型出入较大,含有棱角的正四边形模型,其应力-应变曲线与原始模型一致,但应变分布仍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4年02期)

李俊,矫桂琼,王波,王刚[9](2013)在《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该材料的宏观正交各向异性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中以可检测的应变作为变量,采用形式简单的函数分别描述了单轴拉伸和剪切加载下的材料损伤演变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卸载状态的刚度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材料的单边效应以及拉压应力状态转换时的损伤钝化行为。将此本构模型编写成UMAT子程序并引入ABAQUS有限元软件,可以完整描述该材料的加载非线性和卸载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及其加卸载历史。通过对带孔板的拉伸模拟,孔边应变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张帅琪,刘国欣[10](2012)在《带注资的二维复合泊松模型的最优分红(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建立两类理赔关系的二维复合泊松模型的最优分红与注资问题,目标为最大化分红减注资的折现,该问题由随机控制问题刻画,通过解相应的哈密尔顿-雅克比,贝尔曼(HJB)方程,得到了最优分红策略,并在指数理赔时明确地解决该问题。(本文来源于《运筹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二维复合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一种能够模拟实际气候条件下地源热泵竖直U形管换热器长期换热过程的复合数值模型。模型由一个叁维模型和一个适配于实际工程问题的二维管群模型配套组成。其中叁维模型输出的暂态模拟结果被用作二维模型的输入边界条件。模型能够在耗费相对较小计算量的同时给出较为准确的长期暂态模拟结果。根据杭州当地覆盖一个供冷季、过渡季及一个供暖季的实测数据,整理研究了土壤热力学能在实际气温及换热器运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出口水温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长期换热影响下的管群不同深度的温度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经过一个供冷季、过渡季和供暖季后,半径2 m以内的叁维计算区域土壤的热力学能上升了0.292 MJ,与仅受气温影响的情况相比,土壤的相对热力学能增量为1.037 MJ,相对温度增量为0.28K,反映出长叁角用户对冷量的年需求量明显高于对热量的年需求量,多余热量会随时间推移在土壤中产生热堆积,对换热效率起到负面影响。地下1.5 m观测点的温升曲线峰值滞后于地下0.5 m观测点约2周,反映出沿埋管深度较深的点的温升曲线在相位上整体滞后于深度较浅的点。系统运行条件下,整个供冷季和供暖季,地埋管的出水口水温与同时刻气温温差均值分别为-8.313 K和9.077 K。对管群进一步分析,发现热堆积主要集中在7 m以下的土壤层,且在管群的转角处影响半径更大,并随深度增加而缓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维复合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松俊.基于多尺度模型的二维叁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8

[2].周鸿运,李勇,T.M.Eikevik,王如竹.叁维与二维结合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复合数值模型[J].制冷学报.2018

[3].胡殿印,张龙,王荣桥.二维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损伤多尺度模型及应用[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20-25.2017

[4].柯常宜,覃小红,阎建华.二维二轴编织铺层复合材料细观几何模型及拉伸模量的一种计算方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7

[5].柯常宜.二维二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几何模型及拉伸模量研究[D].东华大学.2017

[6].粘晨磊.双POISSON复合二维相关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D].河北工业大学.2014

[7].任照环,倪长健,周书华.二维复合极值模型在暴雨多变量联合分布中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4

[8].李超,原梅妮,李立州,郎贤忠.基于SiCp/6061Al复合材料二维真实微观结构的简化模型[J].河北农机.2014

[9].李俊,矫桂琼,王波,王刚.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与应用[J].复合材料学报.2013

[10].张帅琪,刘国欣.带注资的二维复合泊松模型的最优分红(英文)[J].运筹学学报.2012

标签:;  ;  ;  ;  

二维复合模型论文-张松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