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藻PCC7120cpcS2基因的初步研究与CpcS1和CpcT1抗体的制备

鱼腥藻PCC7120cpcS2基因的初步研究与CpcS1和CpcT1抗体的制备

论文摘要

藻胆蛋白是存在于蓝藻、红藻和隐藻中的一类同源蛋白家族,蓝藻藻胆蛋白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为色素与脱辅基蛋白的连接。藻胆色素的正确连接一般都需要特异的裂合酶来催化完成。在蓝藻Anabaena sp.PCC 7120中,CpcS1作为藻胆蛋白裂合酶可催化CpcB中Cys-84与藻蓝胆素(PCB)的连接。Zhao等通过同源性分析,在鱼腥蓝藻基因组中发现了与其同源性较高的编号为all5292的基因cpcS2,但研究显示其并不具备藻胆蛋白裂合酶活性,且其基因的表达受到氮剥夺条件的诱导。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方法克隆了包含有同源臂的cpcS2基因片段,通过合适的酶切位点带入链霉素抗性基因后构建了重组整合载体pRL271-L-cpcS2-str-R并转入到大肠杆菌HB101中,经三亲本杂交转化丝状鱼腥藻PCC 7120,用含壮观霉素的BG11平板筛选得到了具有壮观霉素抗性的单交换重组藻株。对比野生藻,单交换重组藻的表型变化明显。同时,本实验利用克隆重组的原核表达载体pET-cpcS1、pET-cpcT1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蛋白后,经粗分离和亲和柱层析提纯获得了大量可溶的重组融合CpcS1、CpcT1蛋白,用其分别免疫家兔后制备了两个蛋白的抗血清。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CpcS1、CpcT1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所制备的抗血清对CpcS1和CpcT1蛋白均有较高的免疫效价和特异性,但与CpcS2和CpcT2蛋白存在部分的免疫交叉反应。此外,本实验还对cpcS2基因的启动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改造蓝藻穿梭质粒载体pHB912,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构建了融合质粒穿梭载体pHB912-cpcS2P-gfpA并转化鱼腥蓝藻PCC 7120。初步分析结果显示cpcS2基因起始密码子前539bp的DNA片段不具备有起始cpcS2基因表达的功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鱼腥藻PCC7120 的研究背景
  • 1.2 鱼腥藻PCC7120 的遗传操作
  • 1.2.1 蓝藻基因工程载体
  • 1.2.2 蓝藻外源基因转化的方法
  • 1.2.3 影响蓝藻转化效率的因素
  • 1.2.4 鱼腥藻PCC7120 突变株的分离
  • 1.3 藻胆蛋白裂合酶
  • 1.3.1 光合作用
  • 1.3.2 藻胆蛋白
  • 1.3.3 藻胆蛋白的生物合成
  • 1.4 基因的转录调控
  • 1.4.1 启动子
  • 1.4.2 鱼腥藻PCC7120 中启动子的研究
  • 1.4.3 启动子的研究方法
  • 1.4.4 报告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5 启动子表达特征的研究方法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鱼腥藻PCC 7120 cpcS2 缺失体的构建与筛选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菌株、质粒及培养条件
  • 2.2.2 主要的分子生物学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2.4 实验设计
  • 2.2.5 实验方法
  • 2.2.5.1 PCC7120 藻总DNA 的提取
  • 2.2.5.2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DNA
  • 2.2.5.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转化
  • 2.2.5.4 引物设计与测序
  • 2.2.5.5 目的片段的PCR 扩增
  • 2.2.5.6 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
  • 2.2.5.7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 2.2.5.8 PCR 技术引导的定点突变
  • 2.2.5.9 三亲本接合转移鱼腥藻
  • 2.2.6 cpcS2 突变体的构建与筛选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鱼腥藻PCC 7120 CpcS1 和CPCT1 抗血清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菌株与质粒
  • 3.2.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2.4 实验方法
  • 3.2.4.1 蛋白质的大量表达和细胞的超声破碎
  • 3.2.4.2 透析袋的预处理
  • 3.2.4.3 亲和柱层析和透析纯化蛋白
  • 3.2.4.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2.4.5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3.2.4.6 动物免疫和抗血清的获得
  • 3.2.4.7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同源性分析
  • 3.3.2 CpcS1 和CpcT1 蛋白提纯
  • 3.3.3 提纯蛋白的浓度测定
  • 3.3.4 抗血清的效价和特异性
  • 3.4 讨论
  • 第4章 鱼腥藻PCC 7120 cpcS2 启动子初步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菌株与质粒
  • 4.2.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2.4 实验设计
  • 4.2.5 实验方法
  • 4.2.5.1 质粒DNA 的操作
  • 4.2.5.2 5’末端的去磷酸化反应
  • 4.2.5.3 5’端的补平反应
  • 4.2.5.4 引物合成与测序
  • 4.2.5.5 电击转化鱼腥蓝藻
  • 4.2.6 cpcS2 基因启动子分析
  • 4.2.6.1 克隆可能的启动子片段
  • 4.2.6.2 绿色荧光蛋白的原核表达
  • 4.2.6.3 穿梭质粒pHB912 的改造
  • 4.2.6.4 cpcS2P 与穿梭质粒的整合与鉴定
  • 4.2.6.5 三亲本杂交转化鱼腥蓝藻与筛选
  • 4.3 结果与讨论
  • 实验的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缩略词(Abbreviation)一览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香菇草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化感作用的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05)
    • [2].亭下水库伪鱼腥藻昼夜垂直变化初步研究[J]. 现代科学仪器 2013(03)
    • [3].鱼腥藻7120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03)
    • [4].螺旋鱼腥藻土嗅素的产生和分布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10)
    • [5].鱼腥藻辐射特性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8(10)
    • [6].微囊藻群体内生黏伪鱼腥藻荧光特征及空间分布[J]. 水生生物学报 2015(03)
    • [7].氮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产生土嗅素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4)
    • [8].磷和铁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3(01)
    • [9].洱海螺旋鱼腥藻生长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3)
    • [10].高频率使用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细胞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 2016(05)
    • [11].氮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伪空胞合成及其浮力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2)
    • [12].酸碱度对重组鱼腥藻脂肪氧合酶构象与活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5(04)
    • [13].不同营养源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与产嗅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 2011(08)
    • [14].中国鱼腥藻属的两个新记录种[J]. 湖泊科学 2012(05)
    • [15].重组鱼腥藻脂肪氧合酶定点突变及突变酶酶学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8)
    • [16].鱼腥藻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1)
    • [17].一株新型鱼腥藻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J]. 湖泊科学 2018(05)
    • [18].不同形态氮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和惠氏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10(12)
    • [19].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的假鱼腥藻隐形水华[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2)
    • [20].常用除草剂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的生长效应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5(04)
    • [21].黏伪鱼腥藻和铜绿微囊藻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2].洱海鱼腥藻优势种的形态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03)
    • [23].固氮鱼腥藻在小麦和西红柿上的肥效[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0)
    • [24].中国鱼腥藻属的八个新记录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5)
    • [25].鱼腥藻PCC7120基因asr0757/alr0758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3)
    • [26].鱼腥藻铁吸收调节蛋白基因(alr0957)的克隆和表达[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7].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基因对asr0757/alr0758的表达优化及其鉴定[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8].all 1691基因表达及铁元素对鱼腥藻生长的影响[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9].水体pH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03)
    • [30].满江红-鱼腥藻对低浓度铀胁迫的适应机制[J]. 铀矿冶 2018(04)

    标签:;  ;  ;  ;  

    鱼腥藻PCC7120cpcS2基因的初步研究与CpcS1和CpcT1抗体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