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在美国的译介:接受与变异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在美国的译介:接受与变异

论文摘要

莫言是一位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赞誉的作家,对于他的作品,国内外的研究都已有广泛深入的展开。而对莫言小说的译本研究却很少,虽有两篇论文曾涉及,但只是传统的从语言层面上评价译本。莫言的小说无一例外的都是汉学家霍华德·戈德布莱特(中文名字是葛浩文)译介到美国的,至今为止,他已经翻译了莫言的五部长篇小说。本文只选取莫言的第一部小说《红高粱家族》做详细的个案研究,原因如下:首先,《红高粱家族》是莫言80年代第一部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也是莫言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就进入到商业渠道的小说。其次,《红高粱家族》在主题的表现上被看作是“寻根文学”影响下的作品(陈晓明,1999:42),但在艺术特色上又具有先锋文学的特点(於可训,2003:218)。所以以该小说在美国的接受和变异做个案的研究是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本论文以后殖民翻译理论为基础,运用后殖民批评和勒弗菲尔改写等理论以及比较文学中形象学理论尝试性的研究莫言小说在美国的接受与变异情况,探讨在后殖民语境下以及东方主义盛行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文本的翻译和接受情况。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则是对莫言小说的文学回顾,并阐述了本论文主题,设想,方法论及创新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讨论译者葛浩文对《红高粱家族》文本的接受和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对文本进行变异。在这三章,译者对文本的接受首先体现在在本国诗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对何种文本进行翻译的一个选择过程,其次体现在对具体文本内容和文化的接受程度。变异是指在除此之外的因素,基于对可能的读者的考虑而对文本进行改动的过程。这三章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以及叙事模式进行具体的讨论。译者倾向于选择那些在叙事技巧、艺术特色等方面与本国相应的作品。译者认为本国的文化是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在文本的选择和翻译中倾向于“归化”的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基于语言层面的考虑与某种意识形态或诗学相冲突,就放弃对前者的考虑”(勒弗菲尔:1992:5)。在译本中,我们可以看出译者不可避免的受到本国和译者本身的意识形态以及诗学的影响,在对文本主题和内容接受的同时也有变异。另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以读者为中心的,这样在翻译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过程中,因为考虑潜在的读者和市场,变异又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简要总结各个章节,并指出研究中的局限和不足,以及一些问题,以期待得到更多的研究。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stract in Chinese
  • Content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Literature Review
  • 1.2 Assumptions
  • 1.3 Methodologies
  • 1.4 Contributions
  • Chapter 2 Characterizations in the Translated Hong Gao Liang Jia Zu: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2.1 Direct Characterization: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2.1.1 Characteriz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names
  • 2.1.2 Characterization through the direct definitions
  • 2.2 Indirect Characterization: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2.2.1 Characterization through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s
  • 2.2.2 Characterization through dialogues
  • Chapter 3 Plots in the Translated Hong Gao Liang Jia Zu: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3.1 Main Plots: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3.1.1 Omission of the plot
  • 3.1.2 Supplement of the plot
  • 3.2 Subplots: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3.2.1 Rearranging the layout of the plot
  • 3.2.2 Weakening the religious color of the plot
  • Chapter 4 Narrative Modes in the Translated Hong Gao Liang Jia Zu: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4.1 Narrative Perspective: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4.1.1 "I" as the narrative person
  • 4.1.2 "Father" as the narrative person
  • 4.2 Narrative Language:Receptions and Variations
  • 4.2.1 Subjective irony
  • 4.2.2 Objective irony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Summary
  • 5.2 Limitations
  • 5.3 Questions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 Notes
  • Bibliographi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叙事交流视域下的莫言小说研究——评姜春《莫言小说叙事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莫言小说辞格的连贯性及其功用——以《红树林》为例[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3].文学图像论视域下莫言小说英译本封面图像内涵解析[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1)
    • [4].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鄂州大学学报 2020(05)
    • [5].莫言小说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成果——《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评介[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6].莫言小说中的民间性探微[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7)
    • [7].莫言小说中的方言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5)
    • [8].论莫言小说的动物修辞[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7(06)
    • [9].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研究综述[J]. 潍坊学院学报 2018(01)
    • [10].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感觉化语言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 [11].域外传播视野中的莫言小说[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2].莫言小说的戏剧化书写及其审美表现[J]. 文艺争鸣 2018(09)
    • [13].海外普通读者对莫言小说的评价[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1)
    • [14].论莫言小说创作与故乡的关系[J]. 长治学院学报 2017(01)
    • [15].解读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塑造[J].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7(11)
    • [16].莫言小说在英语国家的译介与接受研究之我见[J]. 潍坊学院学报 2016(01)
    • [17].莫言小说“类书场”的建构与异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6)
    • [18].刍议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及本土化表达方式[J]. 海外英语 2016(11)
    • [19].莫言小说浅析[J]. 戏剧之家 2015(01)
    • [20].关于莫言小说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21].框架理论视野下美国主流报刊对莫言小说的传播与接受[J]. 当代作家评论 2015(03)
    • [22].民间智慧与莫言小说的中国经验[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3].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17)
    • [24].以民间的眼光叙说历史——论莫言小说中的蝗灾书写[J]. 名家名作 2020(01)
    • [25].莫言小说中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J]. 明日风尚 2020(05)
    • [26].民俗视野下的莫言小说创作分析[J]. 鸭绿江(下半月) 2020(15)
    • [27].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J]. 文理导航(上旬) 2020(09)
    • [28].民俗视野下的莫言小说创作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8(36)
    • [29].莫言小说的审美观叙述[J]. 青年文学家 2019(05)
    • [30].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赏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30)

    标签:;  ;  ;  ;  ;  ;  ;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在美国的译介:接受与变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