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

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

论文题目: 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杜磊

导师: 汪涌豪

关键词: 范畴,文论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是构成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细胞体,是整个文论之网上的思想结晶。“韵”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本文从整体上对“韵”范畴和以之为核心的“韵”范畴群落进行了全面研究。 本文分为上、下两编,基本上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 上编包括五章,分别从魏晋六朝的美学发轫、唐代的美学演进、宋金元的美学成熟、明代的美学衍展、清代的美学总结五个时代描述“韵”范畴审美文脉的历史进程。本文认为:“韵”范畴的审美基质在于其“和”、“音”、“均”的字源生成。唐代并非如学界所认为的那样无所发明,而是在诗学领域正式将“韵”引入,其表现重心从魏晋时期的乐、人向客观之物转化,寓含形神一体、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韵”在宋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约到丰复、由单向片面向立体深化的过程,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苏门文人是其间至关重要的特异群体,他们和其他文人一起,多方面开拓了“韵”的审美功能;在此基础上,范温在审美内涵、美感类别、创造机制乃至主体要求各方面都对其进行规定,从而构建了作为独立范畴的“韵”的完整体系,使之成为最高审美范畴;张戒和其他南宋、金元文人从不同角度对范温进行了修正和重塑,从而使“韵”范畴具备了意义多层生发的可能性。明代的“韵”论几乎始终作为形式主义文论的对立面出现,强调文学之含蓄蕴藉和流动隐约的美感内容,在以胡应麟和陆时雍为代表的明代文人以之对复古文论或作内部救弊、或作对立驳辩的同时,“韵”范畴在表层美感内容、“音”美学本体等方面的内涵都得到了深入拓展。清代对“韵”范畴的总结主要体现在审美内涵的完善和审美创造的归结,此外,以王士禛、袁枚、翁方纲为代表的清人在美感内容、属性、范畴群落等方面都有时代性理解,最终完善了“韵”范畴的审美体系。 下编包括四章,主要论述以“韵”为核心的范畴群落,并对主要组合范畴“气韵”、“格韵”、“神韵”作出个案性分析。本文认为:“韵”范畴群落从范畴等级角度可由宏观至微观分为三种类别,其中主干部分又可以析为半实半虚的中性形态、表层抽象虚性形态、深层抽象虚性形态三个层面,其间的发展虽有纵向的线性痕迹,但主要是以逻辑关系为标准各自延展。“气韵”范畴成熟较早,其审美内涵在不同时代又有相应的延伸流变。“格韵”范畴主要形成于宋代,“格”、“韵”的结合有其内在精神理路和审美维点。“神韵”范畴的开拓主要在明清两代,包含不同层面的内容;就整体而言,它是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的总和;就文论体系来说,它指向文学作品的审美境界、审美意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上编 “韵”范畴之审美文脉

第一章 “韵”范畴之美学发轫——魏晋六朝

第一节 字源生成

第二节 多维视角

第三节 美学特征

第二章 “韵”范畴之美学演进——唐代

第一节 物象之“韵”

第二节 文论之“韵”

第三节 美学特征

第三章 “韵”范畴之美学成熟——宋金元

第一节 审美意蕴之滥觞

第二节 审美独立之完成

第三节 审美趋向之正变

第四章 “韵”范畴之美学衍展——明代

第一节 承继与新变

第二节 抗弊与纠偏

第三节 回归与创见

第五章 “韵”范畴之美学总结——清代

第一节 审美内涵的理论完善

第二节 审美创造的理论归结

下编 “韵”范畴之审美群落

第一章 “韵”范畴群落概论

第二章 气韵

第一节 “气韵”之内涵

第二节 “气韵”之演变

第三章 格韵

第一节 “格韵”之提出

第二节 “格韵”之确立

第三节 “格韵”之内涵

第四章 神韵

第一节 “神韵”之概况

第二节 “神韵”之内涵

第三节 “神韵”之生成

总论: “韵”之为物 惟恍惟惚

第一节 审美定位

第二节 文化生成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相关论文

  • [1].“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D]. 苏状.复旦大学2008
  • [2].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 邵鸿雁.吉林大学2011
  • [3].先秦时代几个重要文论范畴的研究[D]. 郭令原.西北师范大学2003
  • [4].宋代格韵说研究[D]. 傅新营.上海师范大学2003
  • [5].《二十四诗品》接受史[D]. 李春桃.复旦大学2005
  • [6].和谐的生命之美[D]. 蒋建梅.复旦大学2006

标签:;  ;  

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