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驴胶补血新制剂的研究

复方驴胶补血新制剂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制备驴胶补血新制剂。本实验主要完成复方中多种有效成分的部分提取,即提取组方中的挥发油和多糖,并将所提取的挥发油和多糖,分别制备成β-环糊精包合物及多糖的肠溶微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多糖,并进行了除蛋白及脂溶性成分的精制;采用饱和溶液法对挥发油进行了β-环糊精包合;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最后对制得的微球进行肠溶包衣。结果:确定了挥发油提取最佳条件为将药材适当破碎,浸泡1小时,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6小时;确定了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将白术、当归挥发油提取所剩母液和残渣与黄芪、党参、熟地黄一并煎煮提取多糖,将药材煎煮2次,每次煎煮1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加入2倍量的乙醇沉淀多糖,采用ZnSO4和饱和Ba(OH)2法去除蛋白,得到精制多糖;确定了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包合温度50℃、搅拌3小时,对制得的包合物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挥发油包合良好;确定了海藻酸钙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药物的滴加速度60d/min、液面距离4cm、搅拌速度600r/min;药物与海藻酸钠的比例为1∶1.5,海藻酸钠浓度20mg/ml,氯化钙浓度10mg/ml,对制得的微球进行肠溶包衣,将包衣前后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达到了肠溶效果。结论:复方驴胶补血新剂型的研究是可行的,中药复方是可以按其有效成分将其分别提取分离,最终制备成具有较先进的现代的新型给药系统应用于临床。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仪器与试药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多糖的分析方法建立及复方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
  • 1 多糖分析方法的建立
  • 1.1 显色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
  • 1.1.1 测定波长的选择
  • 1.1.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1.1.3 显色反应稳定性考察
  • 1.1.4 精密度实验
  • 1.1.5 样品含量测定方法
  • 1.1.6 样品回收率实验
  • 2 微球含量及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 微球含量测定方法
  • 2.2 微球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1 释放介质的选择
  • 2.2.2 释放度测定方法
  • 2.2.3 辅料的干扰性实验
  • 2.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2.2.5 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稳定性考察
  • 3 复方驴胶补血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3.1 复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 3.1.1 色谱条件
  • 3.1.2 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
  • 3.1.3 专属性考察
  • 3.1.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3.1.5 重复性实验
  • 3.1.6 精密度实验
  • 3.1.7 稳定性实验
  • 3.1.8 加样回收率实验
  • 3.1.9 含量测定
  • 3.2 复方中单味药的薄层鉴别
  • 3.2.1 阿胶的薄层鉴别
  • 3.2.2 黄芪的薄层鉴别
  • 3.2.3 当归的薄层鉴别
  • 4 讨论与小结
  • 4.1 讨论
  • 4.2 小结
  • 第三章 复方有效成分的提取、鉴别及含量测定
  • 1 挥发油的提取
  • 1.1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 1.2 提取条件正交设计及结果
  • 2 多糖的提取
  • 2.1 多糖的提取工艺
  • 2.1.1 煎煮条件正交设计及结果
  • 2.1.2 除蛋白方法的选择
  • 2.2 提取物多糖的鉴别
  • 2.3 多糖基本性质的考察
  • 2.3.1 高湿实验
  • 2.3.2 高温实验
  • 2.3.3 光照实验
  • 2.4 多糖的含量测定
  • 3 讨论和小结
  • 3.1 讨论
  • 3.2 小结
  • 第四章 挥发油包合物及多糖肠溶微球的制备
  • 1 β-CD 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 1.1 挥发油的提取制备
  • 1.2 包合物的制备
  • 1.3 空白回收率测定
  • 1.4 包合物中含油量测定
  • 1.5 包合条件正交设计及结果
  • 1.6 包合物的鉴别
  • 2 肠溶微球的制备
  • 2.1 微球的制备
  • 2.1.1 制备方法
  • 2.1.2 滴加工艺
  • 2.1.3 处方优化正交设计及结果
  • 2.1.4 微球的干燥
  • 2.1.5 微观表征
  • 2.1.6 粉体学性质的考察
  • 2.1.7 微球的释放
  • 2.2 包衣微球的制备
  • 2.2.1 包衣液的配制
  • 2.2.2 包衣工艺
  • 2.2.3 包衣前后释放度的比较
  • 2.2.4 包衣前后载药量的比较
  • 3 讨论与小结
  • 3.1 讨论
  • 3.2 小结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酶预处理提取茴香挥发油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20(05)
    • [2].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0)
    • [3].人参挥发油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17(01)
    • [4].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β-环糊精包合薄荷挥发油的工艺[J]. 中药材 2016(11)
    • [5].银翘散复方挥发油稳定性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10)
    • [6].红花玉兰挥发油萃取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02)
    • [7].姜挥发油、姜辣素外用对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9)
    • [8].石菖蒲挥发油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9].黔药缬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 中药材 2016(03)
    • [10].柳蒿芽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药材 2016(05)
    • [11].菊花挥发油中β-榄香烯含量差异及抑癌机制研究进展[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12].红花夹竹桃寄生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广西中医药 2013(06)
    • [13].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J]. 中国药师 2014(05)
    • [14].益智挥发油温脾止泻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04)
    • [15].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凹叶厚朴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17)
    • [16].山胡椒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1)
    • [17].加热对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及抗炎症效果的影响[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9(02)
    • [18].中药化学“萜和挥发油”章节教学设计[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3)
    • [19].不同干燥方法对珠兰花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06)
    • [20].梧桐子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08)
    • [21].花椒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7)
    • [22].温里药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考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4)
    • [23].藏药柳茶挥发油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干预作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03)
    • [24].木香、砂仁混合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17)
    • [25].苍艾挥发油经鼻吸收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23)
    • [26].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鸭儿芹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J]. 药学实践杂志 2015(03)
    • [27].橙皮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J]. 皖西学院学报 2014(05)
    • [28].枳实挥发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影响(英文)[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05)
    • [29].山姜属药物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S1)
    • [30].植物挥发油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 2011(15)

    标签:;  ;  ;  ;  ;  

    复方驴胶补血新制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