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镇安中学711500
摘要:高中地理的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进步或发展。它主要体现在: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二是明确教学目标;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凸显新的课程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对原有地理课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地理内容上,而是在课程理念上。对于同样的地理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相互渗透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制定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时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对有效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创新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我们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到了培养。
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内容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镇安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以乡土地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工业区位的条件以及工业发展对园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整合信息——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思维的广度、深度、难点加大,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求知欲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而且通过对工业区位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了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发展变化,渗透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资源观、环境观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课程设计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丰富的三维目标”,突出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不仅解决了“怎么教”、“教什么”这两个层面上的问题,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协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引领和启迪他们自主达到目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选用一些有意义的素材、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问题,或采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协作讨论、观点辩析、分享交流等。
三、教学方式多元组合、以生为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问题以不同方式体验进行学习时,学习效果最佳。因此教师还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多元组合教法。例如,关于地球公转的教学,就可运用具有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教学;还可结合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日照图的解题方法。同时,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等内容,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分析:
1.地球公转方向;2.二分二至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3.总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拖动鼠标,将二分二至日及相应地理现象配送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巩固练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使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效益优先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最深刻的影响在于能提高学生收集、整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重难点密集,知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很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促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
参考文献
[1]蒋敦杰杨四耕主编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2004,04。
[2]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4。
[3]高慎英刘良华主编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