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统一论”研究

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统一论”研究

论文摘要

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统一论”研究从问题意识上看,罗尔斯后期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旨在回应现代社会的“合理多元论事实”向其正义理论提出的下述挑战:在自由平等的公民因各种虽不相容却合理的宗教、哲学和道德“整全学说”而产生深刻分歧的情况下,合理的社会统一如何可能?进而,该社会如何在共识和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正义、基于正当理由的稳定性和法律合法性?罗尔斯虽然明确提出了“社会统一问题”,但却为此建构了极为抽象、复杂的政治自由主义理念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既有讨论因忽视或混淆了“社会统一”这一核心问题意识而误解该理论,甚至低估其理论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采取“基于问题意识的重构性路径”,从罗尔斯的问题意识入手,将罗尔斯围绕“社会统一问题”进行的理论建构称为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统一论”,并将其置于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罗尔斯本人的理论脉络中进行了理论重构,以把握其内在理路;同时,本文还采取了“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相结合的路径”探究其理论意义和局限。通过考察“社会统一论”的出场背景,本文纠正了认为罗尔斯的理论转向是为了回应共同体主义对“正义论”的批判这一通行看法。进而认为:“社会统一论”的提出是为了修正在现代多元社会中“正义论”因预设了某种相对同质的社会而存在的内在理论困境,并回应“正义论”无法解决的“社会统一问题”。通过考察“社会统一论”的论证基础并对该理论进行重构,本文认为:“社会统一论”将现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政治哲学基点从伦理理想层面(即何谓美好生活)“下降”到与法律的基本要求直接相关的、最基本的社会规则层面(即我们应当如何正当地生活在一起),并把围绕自由主义的政治正义观念“扩大共识,缩小分歧”作为基本目标。为此,罗尔斯首先通过将“道德建构主义”改造为“政治建构主义”的理论改造,使其正义观念脱离了康德式整全学说,进而使之成为从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治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既避免了真理问题的争议又具有某种客观性的独立的“政治正义观念”。在此基础上,罗尔斯在“良序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图景的指导下,通过正义观论证、稳定性论证和合法性论证这三个层面的论证,阐明了“社会统一论”旨在基于共识而达致的三重政治价值理想及其实现条件。其中,正义观论证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念依凭怎样的条件才能具有道德上的可接受性,因而能够得到不同整全学说的共识;稳定性论证阐明了现实社会中持不同合理整全学说的公民们实际上如何就自由主义的政治正义观念达成“重叠共识”,从而促进正义观念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合法性论证则阐明了公民们怎样将达成的共识固化为具有合法性的法律法规,从而以法律的方式保障社会的正义和稳定。为了从外部保障“社会统一问题”的解决、良序社会的实现,罗尔斯也从政体、国家(政府)和公民这三个层面建构了“社会统一论”的法律建制。通过重构罗尔斯的社会观,本文考察了正义观念的终极权威和社会统一的深层根源,并得出了不同于某些共同体主义论者的如下结论:罗尔斯不仅将现代民主社会理解为其成员具有合作需求的“社会联合”社会,而且也将其理解为社会形式和历史传统对其成员的身份具有巨大型构作用的“社会内嵌式”社会。在这种社会观的参照下,自由主义政治正义观念的终极权威和社会统一的深层根源就来源于作为世世代代的社会成员集体政治社会实践结果的社会生活形式和社会生活传统。通过探究“社会统一论”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从其自身的理论发展和自我期许来看,罗尔斯“社会统一论”的提出一方面回应了“正义论”无法解答的多元社会如何统一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促成了自由主义理论从整全性自由主义到政治自由主义的范式转换。而相较探寻道德真理的“整全理论”和霍布斯式的“权宜之计”论,“社会统一论”对“社会统一问题”的理论求解可谓一种“现实乌托邦式”的探求。它为理论寻求实践关怀,将政治哲学或法哲学应当发挥的作用定位于实践作用、定向作用和调和作用。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谋求最佳平衡,承认政治法律解决方案的特定时空性,并为社会统一的实现过程设定了一个由不同层次和梯度组成的“现实—理想结构”,而不是一种终极性的、完备的方案或目标。它也为政治问题探求道德基础,将自身的出发点和目标确定为通过政治法律建制维护并促进每个公民平等的道德人格。“社会统一论”的“现实乌托邦式”探求与贯穿罗尔斯理论发展始终的某种“终极关怀”密不可分,即:人生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救赎的?如何构设一种“现实乌托邦”作为我们集体生活的最终道德目标,从而消除放任自流和愤世嫉俗的危险,并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然而,如果跳出罗尔斯的问题意识、理论预设和论证逻辑,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社会统一论”的道德基础还是其哲学基础都有待发展和拓深。在这些方面,无论是尤尔根·哈贝马斯从“重构论”出发、迈克尔·桑德尔从“自治共和国”出发进行的批判,还是查尔斯·拉莫尔和乔治·克劳德对其道德基础和哲学基础的推进,都为我们进一步反思或推进罗尔斯的“社会统一论”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努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作为法哲学家的罗尔斯
  • 1.2 罗尔斯的理论转向与本文论题的确定
  • 1.2.1 罗尔斯的理论转向
  • 1.2.2 本文论题的确定及意义
  • 1.3 国内外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研究述评
  • 1.3.1 既有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分析
  • 1.4 本文的研究路径
  • 1.4.1 基于问题意识的重构性路径
  • 1.4.2 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相结合的路径
  • 1.5 本文论题的限定与结构安排
  • 1.5.1 本文论题的限定和相关说明
  • 1.5.2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社会统一论”的出场:多元社会的正义困境
  • 2.1 “回应共同体主义批判论”的误读
  • 2.2 “社会统一论”的出场背景
  • 2.2.1 内在原因:“正义论”对同质社会的预设
  • 2.2.2 外部背景:多元社会的思想分歧
  • 2.2.3 “正义论”的理论困境
  • 2.3 “社会统一论”的提出
  • 2.3.1 “社会统一论”的核心问题与总体解决方案
  • 2.3.2 “社会统一论”的理论限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社会统一论”的论证基础:政治建构主义
  • 3.1 “正义论”阶段的道德建构主义
  • 3.1.1 道德建构主义的理论定位
  • 3.1.2 “正义论”阶段道德建构主义的体现
  • 3.2 作为“社会统一论”论证基础的政治建构主义
  • 3.2.1 政治建构主义的提出及其特征
  • 3.2.2 悬置真理,诉诸“合理性”
  • 3.2.3 政治正义观念的建构
  • 3.2.4 客观性的寻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社会统一论”的理论重构之一:理想社会图景与论证理路
  • 4.1 理想社会图景:良序社会
  • 4.1.1 良序社会的条件及其可欲性
  • 4.1.2 良序社会的理想版本与现实版本
  • 4.1.3 社会统一:不断趋向理想的过程
  • 4.2 正义观论证
  • 4.2.1 正义观的修正:罗尔斯放弃了“作为公平的正义”吗?
  • 4.2.2 政治正义观念的可接受性
  • 4.3 稳定性论证
  • 4.3.1 稳定性含义辨析:道德稳定性抑或社会稳定性?
  • 4.3.2 稳定性论证的步骤
  • 4.3.3 稳定性论证的意义
  • 4.4 合法性论证
  • 4.4.1 重构合法性论证的必要性
  • 4.4.2 公民服从一种不正义法律的义务
  • 4.4.3 合法性的含义与意义:程序合法性抑或实质合法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社会统一论”的理论重构之二:法律建制
  • 5.1 政体层面:立宪民主制
  • 5.1.1 宪法对优先于民主程序之权利的规定
  • 5.1.2 司法审查与最高法院的公共理性
  • 5.2 国家层面:国家中立性
  • 5.2.1 国家中立论vs.国家至善论
  • 5.2.2 国家中立性的理论设定
  • 5.2.3 国家中立性的制度意义
  • 5.3 公民层面:公共理性
  • 5.3.1 公共性:公共理性的雏形
  • 5.3.2 公共理性的理论设定
  • 5.3.3 公共理性的制度意义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罗尔斯的社会观与社会统一的深层根源
  • 6.1 对罗尔斯社会观的重构
  • 6.1.1 社会联合社会
  • 6.1.2 社会内嵌式社会
  • 6.1.3 社会的历史与传统维度
  • 6.2 社会统一的深层根源
  • 6.3 对罗尔斯社会观之理论预设的反思
  • 6.3.1 基于立场的反思:“保守主义”的倾向是否存在?
  • 6.3.2 基于事实的反思:公共政治文化的理解是否有误?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语:“社会统一论”的理论特质
  • 7.1 “现实乌托邦”释义
  • 7.1.1 “现实乌托邦”的范围与含义
  • 7.1.2 “现实乌托邦”:“整全理论”与“权宜之计”之间
  • 7.2 “现实乌托邦”的体现与“社会统一论”的理论意义
  • 7.2.1 为理论寻求实践关怀
  • 7.2.2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谋求最佳平衡
  • 7.2.3 为政治探求道德基础
  • 7.3 “现实乌托邦式”的探求与罗尔斯的终极关怀
  • 7.4 本文结论
  • 第8章 余论:“社会统一论”的理论争鸣与理论发展
  • 8.1 围绕“社会统一论”的理论争鸣
  • 8.1.1 哈贝马斯的“重构论”vs.罗尔斯的“建构论”
  • 8.1.2 桑德尔的“自治共和国”vs.罗尔斯的“程序共和国”
  • 8.2 针对“社会统一论”的理论发展
  • 8.2.1 查尔斯·拉莫尔:明确“社会统一论”的道德基础
  • 8.2.2 乔治·克劳德:拓深“社会统一论”的哲学基础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罗尔斯的代际正义论:一种融贯解释的尝试[J]. 学海 2020(01)
    • [2].罗尔斯的自尊论证及其卢梭主义遗产[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9(04)
    • [3].罗尔斯平等视野下的善理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4].教育学情境中罗尔斯思想的“误用”及其辨正[J].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6)
    • [5].信念是一面旗帜[J]. 人才资源开发 2017(12)
    • [6].差别原则能够在全球层面上适用吗?——评约翰·罗尔斯与查尔斯·贝兹的国际正义之争[J]. 世界哲学 2014(04)
    • [7].解读平等的两个悖论——以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为焦点[J]. 党政干部学刊 2015(04)
    • [8].公民平等何以可能——从罗尔斯、阿马蒂亚·森到纳斯鲍姆[J]. 现代外国哲学 2019(00)
    • [9].罗尔斯难题:正义原则的误读与批评[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0)
    • [10].罗尔斯:一生为一事的典范[J]. 中国研究生 2008(05)
    • [11].论罗尔斯差别原则的正义性[J]. 宁夏社会科学 2020(06)
    • [12].浅析罗尔斯“基本善”[J]. 现代交际 2016(21)
    • [13].罗尔斯制度伦理思想辩驳——“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中国道路自信[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4].运气是个人应得的吗?——关于罗尔斯与诺奇克之争的一种理论研究[J]. 理论界 2017(03)
    • [15].人民抑或个人?——评罗尔斯《万民法》中的人民观[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6(03)
    • [16].罗尔斯反思平衡的方法论解读[J]. 哲学研究 2014(03)
    • [17].罗尔斯的理性重叠共识[J]. 道德与文明 2015(05)
    • [18].在自利与利他之外——论罗尔斯“原初状态”道德视角的超越与困境[J]. 江苏社会科学 2015(05)
    • [19].培养有正义感的人:罗尔斯的教育公平观[J].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 2014(06)
    • [20].罗尔斯“理性的”与“合理的”概念辨析[J]. 青春岁月 2013(22)
    • [21].爱,会让顽石开花[J]. 新课程(中学) 2012(07)
    • [22].爱,会让顽石开花——读《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之一[J]. 新课程(上) 2011(06)
    • [23].罗尔斯的“反应得”及其理论困境[J].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4)
    • [24].罗尔斯思想实验之语境——评《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J]. 中国图书评论 2011(01)
    • [25].罗尔斯自由平等思想的启示[J]. 科技信息 2011(12)
    • [26].青年罗尔斯论共同体及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05)
    • [27].把阳光加入想象[J]. 思维与智慧 2010(03)
    • [28].把阳光加入想象[J]. 农村财务会计 2010(10)
    • [29].理性的善——论罗尔斯正当与善的一致性[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0(02)
    • [30].对罗尔斯关键概念的理解和翻译[J]. 哲学动态 2009(10)

    标签:;  ;  ;  ;  

    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统一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