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玉米突变体籽粒油分QTL定位

高油玉米突变体籽粒油分QTL定位

论文摘要

玉米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普通玉米的平均含油量约为4%,含油量超过6%,即被认为是高油玉米。高油玉米籽粒中油分和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可做优良动物饲料;玉米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VA和VE,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因此,高油玉米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本研究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B73(黄色籽粒)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通过EMS花粉诱变获得的高油玉米材料ce03005(白色籽粒)组配的BC群体(回交亲本为ce03005)自交获得的BC1S1家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籽粒油分及相关性状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并进行油分QTL、穗位高QTL和株高QTL的相关分析。油分含量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通过本研究将对我国高油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技术系统的建立、籽粒油分含量QTL的精细定位以及油分基因的克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500对SSR标记中,共得到101个共显性标记,占总标记数的20.20%。利用作图软件Mapmaker 3.0将101个标记划分为14个连锁群,构建了一张高油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覆盖全基因组1611.7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5.9cM。该图与已经发表的玉米分子遗传图谱基本一致,其中15个(13.86%)标记表现为显著的偏分离(1:1)。2.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5个控制籽粒油分含量的主效QTL(贡献率在10%以上)和6个非主效QTL(贡献率在10%以下),分别位于第1、6、7染色体上;所有QTL位点的含油量正向贡献均来自高油突变体ce03005;单个油分QTL的贡献率变幅为4.58%~18.62%。3.在BC1S1家系和BC1S2家系中可以同时检测到QTL Oilcm1-3和Oilcm6-1,Oilcm1-3两侧的标记是umc1403和umc1071,Oilcm6-1附近的标记是umc1133、bnlg107以及bnlg1422,并且贡献率都很高。Oilcm1-2,位于第1染色体上两标记bnlg2086和umc1403之间,具有最大的LOD值(10.59),在本研究中它所解释的遗传变异也最大,为18.62%,但是只有在BC1S1家系中可以检测到。4.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在BC1S1家系中,定位了4个控制穗位高的QTL,分别定位在第1、2染色体上,单个穗位高QTL的贡献率变幅为4.42%~15.42%;3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别定位在第1、4染色体上,单个株高QTL的贡献率变幅为7.89%~12.5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植物基因组研究
  • 1.1.1 遗传图谱
  • 1.1.2 数量性状QTL 定位方法
  • 1.1.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1.1.4 图位克隆
  • 1.2 高油玉米遗传与育种研究
  • 1.2.1 高油玉米的特点
  • 1.2.2 高油玉米的育种特点
  • 1.2.3 高油玉米的种质改良
  • 1.2.4 高油玉米油分的遗传
  • 1.2.5 籽粒油分和其他性状的关系
  • 1.2.6 高油玉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3 植物化学诱导突变的研究进展
  • 1.3.1 EMS 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
  • 1.3.2 玉米EMS 化学诱变研究的应用前景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田间试验
  • 2.3 性状考察
  • 2.3.1 考察性状
  • 2.3.2 油分测定和遗传力计算
  • 2.4 群体基因型分析
  • 2.4.1 总DNA 的提取和纯化
  • 2.4.2 SSR 分析
  • 2.4.3 分子标记数据的收集及统计分析
  • 2.4.4 图谱构建
  • 2.4.5 QTL 定位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籽粒油分含量表现
  • 3.2 分子标记的分离情况
  • 3.3 分子连锁图构建
  • 3.4 油分含量及其他性状QTL 定位
  • 3.4.1 籽粒油分含量QTL 定位及基因效应分析
  • 3.4.2 其他农艺性状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
  • 4 讨论
  • 4.1 作图群体
  • 4.2 QTL 的真实性
  • 4.3 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的油分QTL 的比较
  • 4.4 籽粒油分QTL 与高油玉米育种
  • 4.5 下一步工作设想
  • 4.6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品种扬麦16赤霉病抗扩展QTL定位及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02)
    • [2].黄瓜单性结实性状遗传与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1)
    • [3].水稻闭颖授粉QTL的初步定位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4)
    • [4].甘蓝型油菜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4)
    • [5].亚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J]. 中国麻业科学 2020(04)
    • [6].控制水稻中胚轴伸长的QTL定位[J]. 中国稻米 2019(06)
    • [7].粳稻柱头外露率QTL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1)
    • [8].供氮和不供氮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1)
    • [9].玉米出籽率的QTL定位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4)
    • [10].东乡野生稻芒长的QTL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7)
    • [11].QTL技术在水稻耐盐育种上的应用[J]. 农家参谋 2017(10)
    • [12].绒山羊QTL的研究进展[J]. 当代畜牧 2017(15)
    • [13].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相关QTL在两个群体中的验证[J]. 海洋通报 2017(05)
    • [14].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QTL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5(06)
    • [15].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的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1)
    • [16].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17].利用Solanum pennellii LA0716渐渗系群体初步定位番茄果实硬度QTL[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2)
    • [18].水稻次级群体QTL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2)
    • [19].猪乳头数性状QTL研究进展[J]. 家畜生态学报 2013(11)
    • [20].胡麻株高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6)
    • [21].水稻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QTL定位[J]. 核农学报 2020(09)
    • [22].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3].水稻种子休眠的QTL定位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文 2016(24)
    • [24].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定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8)
    • [25].高粱子粒单宁含量和颜色QTL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5)
    • [26].马氏珠母贝两个与生长性状相关QTL的验证[J]. 海洋科学 2015(11)
    • [27].小麦耐热性状鉴定及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1)
    • [28].东乡野生稻的粒形相关QTL分析[J]. 杂交水稻 2014(06)
    • [29].半滑舌鳎性别决定的QTL互作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01)
    • [30].水稻非生物胁迫相关QTL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12)

    标签:;  ;  ;  ;  ;  

    高油玉米突变体籽粒油分QTL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