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1997年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当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从而开创了我国特殊防卫权刑事立法化的先河。该制度从出台之日起就毁誉参半。有人认为,特殊防卫权能够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益,它公民同某些特定暴力犯罪作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其作用是显著的。但也有人认为,该制度是国家刑罚权的不恰当的让渡,会导致法治的夭折;该制度的设立存在价值上的误区,并为滥用权利大开方便之门。基于此,本文以实际案例为线索,在已有的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特殊防卫的概念、性质、适用要件等问题以自己的视角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寻和研究,以期对特殊防卫制度的完善尽一己之力。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两大部分,附有目录、参考文献。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观点可概述如下:1、刑法第20条第3款的概念和适用要件。刑法第20条第3款的概念界定宜采用“特殊防卫权”的称谓,其准确体现了第20条第3款的立法价值和价值取向;对于刑法第20条第3款的适用要件,除了该条款明确规定的起因条件、对象条件和时机条件外,还应包括主观条件和限度条件。2、刑法第20条第3款的性质。宜将刑法第20条第3款视为提示性条款,只是提示司法部门在刑事司法中注意此种正当防卫的特殊情形。3、刑法第20条第3款的立法缺陷与完善建议。“行凶”一词未免多余,应将“行凶”换成“故意伤害”,并以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的方式限定其内容;应当明确“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不仅是罪名,同样也是犯罪手段;在对“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修改或完善的时候,应尽量明确列举出对哪些罪名、达到何种的暴力程度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增加举证责任条款;引进“撤退原则”。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中国刑法中的特别防卫权的认识[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 [2].我国警察防卫权法律规制研究[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03)
- [3].无限防卫权的现状成因分析与理论反思[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 [4].论无限防卫权制度[J]. 法制博览 2019(16)
- [5].刑法视域下警察防卫权正当行使之探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6].我国警察防卫权法律规范的不足及完善[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S2)
- [7].浅论我国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J]. 法制与社会 2016(22)
- [8].浅议警察防卫权[J]. 法制博览 2016(28)
- [9].对无限防卫权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5(03)
- [10].正当防卫限度与“无限防卫权”的理性分析[J]. 法制博览 2015(23)
- [11].暴恐背景下警察防卫权研究——以“弗格森骚乱”为视角[J]. 宁夏社会科学 2015(05)
- [12].论特殊防卫权必要限度[J]. 神州 2012(28)
- [13].试论警察防卫权与公民防卫权的联系和区别[J]. 魅力中国 2010(12)
- [14].宪法视野下的特殊防卫权及其应用[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3(03)
- [15].浅析特殊防卫权之适用[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3)
- [16].论特别防卫权中的“行凶”[J]. 法制与社会 2018(30)
- [17].浅谈无限度防卫权的法律适用问题[J]. 法制博览 2017(04)
- [18].防空识别区:沿海国家有限防卫权对天空自由的限制[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 [19].浅议警察防卫权[J]. 法制博览 2016(18)
- [20].特别防卫权的规范解释与滥用责任[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06)
- [21].特殊防卫权相关问题浅析[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6)
- [22].特殊防卫权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4)
- [23].对我国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化的质疑[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8)
- [24].略论我国警察防卫权设定的必要性——以警察防卫权属性为视角[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11)
- [25].关于我国公民私人领地拥有无限防卫权利的立法思考[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6)
- [26].浅谈无限防卫权[J]. 才智 2012(02)
- [27].论设立特殊防卫权的立法价值及利弊[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 [28].论特殊防卫权的立法完善[J]. 企业导报 2012(10)
- [29].警察防卫权性质浅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1)
- [30].论无限防卫权[J]. 才智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