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血清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变化

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血清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变化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S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是损伤所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过度增生并向内膜下迁移等。细胞增殖过盛、凋亡相对不足可能是ISI后再狭窄形成的机制。动物模型研究证实,VSMC的移行和增殖是再狭窄形成的关键,在ISI后局部组织VSMC增殖明显加速,其增殖活性在术后第1周内达高峰,4周后消失。VSMC凋亡受许多基因的调控,如c-myc、P53、Bcl-2及FaS等。Bcl-2基因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其基因产物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Bcl-2基因产物高表达促进VSMC分裂增殖,促再狭窄形成。雷帕霉素可选择性地抑制VSMC的迁移和增殖,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RAVEL试验表明,ISI术后半年随访,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造影再狭窄率为0,1年无事件存活率94%。 国内尚未见有Bcl-2在血管成形及ISI后血清中是否有持续高表达的研究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ISI前后血清Bcl-2值的动态变化,观察了他汀类药、氯吡格雷、阿斯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硝酸酯类等常规综合治疗对其的影响,还观察了雷帕霉素涂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论文层支架与普通支架对Bcl一2影响是否不同。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为例,初步观察了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与直接支架植入术对血清BCI一2影响是否不同。二.研究方法 选自2004年9月2005年2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或余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入选66例。所有入选者均排除肝肾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及其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正常对照组为余姚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8例,经全身体检未发现任何疾病,未用任何药物。所有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术前均用他汀类药、氯毗格雷、阿斯匹林、ACEI或ARB、硝酸酷类等常规治疗414天。经冠脉造影术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者48例(冠造阳性组),冠造阳性未植入支架组18例,成功植入支架者30例,其中普通支架组12例,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18例。冠造阴性组18例。空腹12h后早晨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入选者冠脉造影前当天,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或支架植入术后第710天、第3040天血清Bd一2值。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各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所有数据均经正态性检验,采用SPSSll.0统计软件包计算均数和标准差(万士s),采用多组样本均数的比较。结果只0.05为有统计学差异。三、研究结果1.各组之间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2.术前血清中Bcl一2值的比较:在入院后用他汀类药、氯毗格雷、阿斯匹林、ACEI或ARB、硝酸酷类等综合治疗414天后,冠造术前当天血清Bd一2值分别为:冠造阳性组(48例)(98.48士1 1.71)u/ml,冠造阴性组(18例)为(93.Zx士11.92)u/ml。而未用药的正常对照组为(115.70土11.64)u/ml。经统计学比较,正常对照组值较前两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均尸<0 .05),而冠造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3.支架植入组术后第710天及第3040天血清Bc卜2值均高于术前,差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 综述二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3)
    • [2].海南地区健康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参考区间的调查[J]. 广东医学 2017(18)
    • [3].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2)
    • [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职业与健康 2013(23)
    • [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浓度及临床价值[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01)
    • [6].血清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浅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8(07)
    • [7].人血清标准物质冻干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1)
    • [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 2016(19)
    • [9].COPD患者血清合肽素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01)
    • [10].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在诊断异位妊娠方面的应用[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8)
    • [1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7)
    • [1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9)
    • [13].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12)
    • [14].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L-6的影响分析[J]. 北方药学 2017(03)
    • [15].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12)
    • [1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04)
    • [17].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5)
    • [18].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与脂联素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检测价值[J]. 临床医学 2016(07)
    • [19].不同年龄段男性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4(09)
    • [2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24)
    • [21].血清C反应蛋白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意义[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02)
    • [22].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清hs-CRP测定的价值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4(10)
    • [23].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07)
    • [24].脑卒中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观察[J]. 检验医学 2011(11)
    • [25].两种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方法的结果比较[J]. 检验医学 2008(05)
    • [26].血清促血管生成素水平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7].薄层色谱技术在桉叶油含药血清制备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01)
    • [28].风湿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2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11)
    • [29].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测定及其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5)
    • [3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的临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19)

    标签:;  ;  

    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血清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