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23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邹树方,李帅,俞建军[1](2021)在《腹腔镜下保留后尿道及性神经的耻骨后前列腺剜除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下保留尿道及性功能的耻骨后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9年6月23例大体积良性前列增生症(前列腺体积≥80m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75岁,前列腺体积为(116.2±10.2)ml。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下保留尿道及性功能的耻骨后前列腺剜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前列腺重量、留置盆腔引流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术前与术后3月IPSS评分、MFR、男性勃起功能评分的差异、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等。结果所有实施该手术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术后评估:手术时间(96±22.8)min,术中出血量(100.4±33.6)ml,切除前列腺质量(92.7±24.5)g,留置盆腔引流管时间(3.2±0.6)d,留置尿管时间(3.6±0.2)d,平均住院时间(6.6±0.2)d。术后3月IPSS评分(5.8±1.7)分,MFR(18.6±2.5)ml/s,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勃起功能评分(IIEF-5)(14.2±2.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术后随访3-12月患者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率8.6%(2/23),所有术前勃起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均存在,1例勃起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所有患者均为顺行射精。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后尿道及性神经的耻骨后前列腺剜除术是大体积BPH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胡兵[2](2020)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ransvesical 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TvRARP)与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Retzius间隙)(Retzius sparing 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sRARP)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共5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RsRARP组(23例)和TvRARP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BMI)、术前tPSA、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病理分期、尿控情况及肿瘤控制(PSM和生化复发)等指标。结果:RsRARP组与TvRARP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3±4.4岁VS 69.6±7.4岁)、平均 BMI 为(22.1±2.2kg/m2 VS 23.5±3.4 kg/m2)、术前中位血清 tPSA 为 17.1ng/ml(12.9-28.8ng/ml)VS 16.9ng/ml(9.4-24.4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为 36.8ml(29.9-43.8ml)VS 34.4ml(17.5-54.6ml)、术前 Gleason 评分≤6、7、≥8 分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2例VS 15例、10例、2例),术前临床分期T1c、T2a、T2b、T2c期病例数分别为(15例、3例、3例、2例VS 14例、8例、3例、2例),以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内分泌治疗。50例患者均顺利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及其他手术入路,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并发症。RsRARP组TvRARP组手术时间为(168.5±49.8min VS 183.7±37.3min);术中出血量为(131.7±66.9ml VS 150.6±69.3ml)。术后病理分期T2a、T2b、T2c、T3期病例数分别为(10例、8例、3例、2例VS 9例、8例、6例、4例);术后Gleason评分≤6、7、≥8分病例数分别为(9例、10例、4例VS 12例、10例、5例);切缘阳性率为(6例,26.1%VS 4例,14.8%),以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即刻,1月,3 月尿控率分别为(82.6%、100%、100%VS 85.2%、100%、100%),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TvRARP组中,年龄、BMI、术前血清tPSA、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患者术后即刻的尿控恢复未见相关性。术后中位随访16个月(4-36月),所有均未见出现生化复发(tPSA<0.2ng/ml)。RsRARP组中1例出现尿道狭窄,TvRARP中1例出现尿道狭窄,1例出现腹壁切口疝。结论:TvRARP是一种可行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新术式,虽与RsRARP手术入径不同,但都是一种保留Retzius间隙且可实现完全筋膜内切除的手术方式。两组手术疗效比较未见明显差异,TvRARP能够较好的保护患者早期尿控功能,有望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邱子锴[3](2020)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高功率直出式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photoselective vapo-enucleation of prostate,PV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由我院同一术者完成的绿激光PVEP术患者以及TUR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数据(IPSS、QOL评分、PVR和Qmax),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收集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TURS、包膜穿孔、出血、尿失禁、尿道狭窄等)、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结果共收集接受TURP术和PVEP术的BPH病例133例,其中TURP组90例,PVEP组43例。两组病例术前基本情况以及LUTS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PVEP组的前列腺质量及切除率(即切除前列腺质量/术前前列腺体积)均明显高于TURP组(P值均小于0.001)。PVEP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小于TURP组(P值均小于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PVR及Qmax都明显改善(P值均小于0.001)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功率直出式绿激光PVEP与TURP术相比,在治疗BPH上具有相似的疗效,且安全性更好,值得进一步探索其临床价值。
丁进[4](2020)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远期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对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prostate,HoLEP)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患者进行了3年随访,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术式在3年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在临床上为BPH患者提供一种手术效果稳定且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HoLEP和TUPKRP手术的BPH患者,纳入符合要求的BPH患者共181例,其中88例行HoLEP手术,93例行TUPKRP手术。系统记录和评估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3年随访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排尿期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voiding subscore,IPSS-V)、储尿期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torage subscore,IPSS-S)、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残余尿(postvoid residual,PVR)和不良事件,对两组手术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基本资料比较:HoLEP组和TUPKRP组的术前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2.两组围手术期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时间相近的情况下,HoLEP组剜除的腺体重量明显重于TUPKRP组(P<0.01);HoLE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UPKRP组(P<0.01);两组血钠浓度手术前/后以及组间对比、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组间对比以及HoLEP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对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TUPKRP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参数与术前比较有显着降低(P<0.05),且两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组间对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术后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术后3年各阶段PVR、Qmax、IPSS评分、IPSS-S评分、IPSS-V评分、QOL评分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PVR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HoLEP组术后第2年、第3年的Qmax均优于TUPKRP组(P<0.05);HoLEP组术后1月总IPSS评分、IPSS-S评分、术后6月QOL评分均低于TUPKRP组(P<0.05);随访1月、1年、3年HoLEP组IPSS-V均优于TUPKRP(P<0.05);HoLEP术后1月、6月QOL满意度高于TUPKR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HoLEP组术中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而TUPKRP组输血/血制品、包膜穿孔分别发生2(2.2%)例和1(1.1%)例,两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短期(1周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HoLE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UPKRP组(P<0.05);HoLEP组无中远期并发症出现,而TUPKRP组发生尿道狭窄1(1.1%)例,残腺复发1(1.1%)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但HoLEP术后短期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无中远期并发症发生,更加安全可靠。2.HoLEP剜除腺体更彻底,手术效率高,术后恢复快。3.HoLEP较TUPKRP对下尿路症状的改善更明显,尤其排尿期症状的改善较为突出,且中远期疗效持久、稳定。
张可新[5](2020)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BPH作为一种泌尿外科常见良性进展性疾病,一直困扰着中老年男性患者,常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治疗是BPH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前列腺体积大小是泌尿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HoLEP是21世纪的新兴术式,正越来越受到泌尿外科医师的青睐。因此,本文将探讨HoLEP治疗大体积(>80ml)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对象和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HoLEP手术的128名大体积BPH患者。记录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伴随其他系统疾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 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等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指标如剜除时间、粉碎时间、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质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丢失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IPSS、Qo L、PVR、Qmax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将随访指标同术前基线资料进行对比,评估HoLEP治疗大体积BPH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为TURP或开放手术病例。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质量平均为(89.70±24.03)g,血红蛋白丢失量为(10.07±6.83)g/L,剜除时间为(38.85±9.11)min,粉碎时间为(8.48±3.51)min,剜除效率为(2.31±0.30)g/min,粉碎效率为(11.46±3.29)g/min,术后膀胱冲洗天数为(1.08±0.29)天,尿管留置天数为(2.01±0.31)天,术后住院天数为(2.95±0.42)天。术后各阶段随访发现,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明显改善。与基线资料相比,术后各时期Qmax明显提高,IPSS、PVR、Qo L大幅度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发生并发症23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8例,尿道狭窄1例,膀胱黏膜轻度损伤3例,泌尿道感染5例,拔管后尿潴留5例,输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HoLEP治疗大体积BPH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应用HoLEP治疗大体积BPH,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术中精细谨慎操作,找对包膜层次、严密止血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卢会会[6](2020)在《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栓塞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子宫肌瘤是女性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其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达70%。根据肌瘤生长的部位、速度、有无变性及并发症关系密切,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较小。最主要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出血。高能聚焦超声利用超声波良好的聚焦性和能量的可渗透性,对患者体内的病灶组织实施有效的超声照射,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瞬间局部高温聚焦,不可逆的杀死瘤体组织,使瘤体组织在热凝过程中脱水、凝固、失活,最后被机体吸收或脱落,达到消除瘤体、保留病灶器官的目的,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患者的子宫,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但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仅靠超声刀不足以缓解症状,需要介入手术栓塞使瘤体失去血供,以最快的速度止住出血,联合治疗为治疗提升效果,以缩短患者长远的治疗周期。方法:计划收集210例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选择符合的病例,根据患者意愿临床分三组,第一组给予高能聚焦超声刀超声刀治疗,记录患者治疗1周期后的临床效果;第二组应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每例患者应用栓塞剂量的准确记录;第三组给予两种方法联合治疗,两种方法顺序保持基本一致,先超声刀后栓塞治疗;每组治疗前后均给予超声、CT或MRI检查,保留结果,最后比对瘤体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本次实验符合条件者210例。其中A、B、C三组各选取治疗70例。术后1、3、6个月的整体有效率A组分别为:67.1%(47例),75.7%(53例),81.4%(57例);B组分别为:72.8%(51例),81.4%(57例),84.3%(59例);C组分别为:88.6%(62例),94.3%(66例),95.7%(67例)。对三组组肿瘤患者术前与术后整体有效率及显效率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栓塞治疗巨大子宫肌瘤不论在整体疗效方面均与其单一疗法的疗效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在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方面所显示出巨大优势。但长期复发率及妊娠率的比较还需大量的临床数据及长时间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观察。
赵国亮[7](2019)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两种手术方式,对比二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探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临床应用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为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在临床的推广提供理论和临床应用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分别采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80例,扩开组38例,电切组42例。术前测定前列腺体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6、12个月对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测定。并测定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手术前后的IPSS、Qmax、QOL、PVR,评价和比较二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病程、血钠值、血红蛋白值、IPSS、QOL、Qmax、PVR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开组的手术用时(15.5±6.9)min、膀胱冲的洗时间(4.2±2.1)h、术中出血毫升数(10.3±2.2)ml、住院时间(2.5±1.2)d、尿管留置时间(2.0±0.8)d均明显少于电切组(80.1±13.4)min、(45.5±9.4)h、(93.6±20.6)ml、(5.6±2.0)d、(5.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扩开组术后继发性出血、急性尿潴留、膀胱颈挛缩、短暂性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4/38)少于电切组的23.8%(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IPSS、QOL、Qmax、PVR等指标上扩开组及TURP组在术后均有改善,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患者IPSS、QOL、Qmax、PVR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安全可靠,在治疗BPH上,近期能达到与TURP相当的疗效,但远期疗效存在不确定性。与TURP相比,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止血良好;膀胱痉挛、电切综合征、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图0幅;表11个;参106篇。
魏世平[8](2018)在《前列腺包膜和周围NVB的病理结构分析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前列腺包膜的病理分析目的:研究前列腺包膜的病理组织结构,探讨其在前列腺剜除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2月30例前列腺包膜(耻骨上前列腺剜除术(n=10例)、耻骨后前列腺剜除术(n=10例)、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n=10例))采用HE(苏木素-伊红)染色、VanGiesons(范吉森)染色和Masons(梅森)染色,分析前列腺包膜病理组织结构。结果:三组前列腺包膜的组织学研究提示由平滑肌和胶原纤维组成,平滑肌层形成外环内纵的结构,其中环形和纵向平滑肌比例是1:2或2:3,纵向层更加广泛,三组间平滑肌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包膜纵向平滑肌层可能是前列腺剜除术的解剖学层面基础,临床上遵循该层面进行前列腺剜除手术可能会促进前列腺窝的组织修复,会减少手术相关副损伤的发生。第二部分TUERP术相关前列腺外科包膜的病理分析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ERP)和耻骨上经膀胱开放前列腺剜除术(SOP)后患者前列腺外科包膜的病理特点,评价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40例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内镜组)和40例开放前列腺剜除术(开放组)的标本,内镜组标本1-3是在TUERP术后经尿道内镜下收集,分别为经尿道切除的前列腺腺体深部组织、经尿道切除的前列腺腺体表面邻近前列腺外科包膜的组织和术后前列腺腺窝组织;开放组标本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开放剜除术后联合经尿道内镜下收集,标本1-3顺序与内镜组相同。采用HE染色法分析上述标本组织病理构成。另外将两组剜除的前列腺组织进行质量秤重并比较两组的剜除率。结果:内镜和开放组标本病理成分分析大致相同,标本1为腺体、平滑肌和少量纤维组织成分;标本2为纤维组织、平滑肌成分和少量腺体成分,越靠近外科包膜处纤维组织越多,腺体成分越少;标本3主要为纤维组织和少量炎性细胞,腺体成分几乎不见。两组组内标本1-3成分构成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和开放组剜除率大致相同,约5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外科包膜主要由平滑肌和纤维组织构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剜除层面等效于耻骨上经膀胱开放前列腺剜除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层面,能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有效切除增生腺体组织。第三部分前列腺包膜周围NVB的分析目的:分析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包膜周围神经血管束(NVB)分布的MRI特点,探讨3.0T MRI评价PCA侵犯NVB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10例正常前列腺、20例BPH和42例PCA患者的前列腺MRI影像结果,比较分析NVB在前列腺包膜周围分布及肿瘤侵犯NVB的成像结果,同时对比分析NVB受侵MRI影像结果和术后PCA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正常前列腺、BPH和PCA包膜周围NVB分布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体部包膜周围NVB分布最密集,NVB呈集束状位于背外侧(约60%),弥散状位于腹侧区域(约40%);PCA侵犯NVB的图像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NVB和前列腺包膜间脂肪间隙消失;42例PCA共有20例术前MRI诊断为NVB受侵犯,其中共有16例术后病理诊断为NVB受侵犯,MRI诊断NVB受侵犯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5.45%,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80.77%,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具有一致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前列腺、BPH和PCA包膜周围NVB分布特点无明显差异,3.0T MRI可以清晰显示PCA侵犯NVB的图像,能在PCA根治术前提供NVB保留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第四部分术前MRI检查前列腺包膜周围NVB的分布差异在保留神经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术前核磁共振(MRI)检测神经血管束(NVB)在前列腺包膜周围分布的差异情况,在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NS-LR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8~74岁,平均68岁。术前血清PSA 0.9412.28 ng/dl,平均7.01 ng/dl。术前Gleason评分5~10分,平均6分。临床分期:T1T2期37例,T3期5例。术前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平均为21分,其中勃起功能正常(IIEF-5>22分)23例。42例术前均行MRI检测,根据NVB在前列腺包膜周围的分布差异情况分为3组:A组17例,为完全未见明显的NVB;B组8例,为可见NVB但不明显;C组17例,为可见明显NVB。3组的年龄、术前血清PSA、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前IIEF-5分别为19.5分、22.8分、2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均全麻下行NS-LRP。比较3组手术前后IIEF-5的差异。结果:本研究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42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4.1个月。A、B、C组术后IIEF-5分别为8.0分、14.1分、15.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IEF-5下降幅度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RI检查NVB明显可见的患者相比,MRI检查未见明显NVB患者的前列腺包膜周围与勃起功能相关的神经可能走行于前列腺包膜两侧,并弥散分布于前列腺前方腹侧面。为最大限度保留NVB及术后勃起功能,NS-LRP术中在前列腺包膜两侧和腹侧面应更精确地解剖和游离。
张开[9](2020)在《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01月至2018年01月收治的85例NMIBC合并BPH病例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VBT+PVP组(38例)、PVBT组(21例)、TURBT+TURP组(26例),分别比较PVBT+PVP组与PVBT组、PVBT+PVP组与TURBT+TUR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IPSS、Qmax、Qol评分、IIEF-5评分及术后肿瘤复发率、进展率等多项指标。结果:PVBT+PVP组与PVBT组患者在年龄、膀胱肿瘤的数量、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PVBT组的平均前列腺体积(71.91±15.67ml)小于PVBT+PVP组(95.71±9.36ml)(P<0.01)。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且术后均未行膀胱连续冲洗,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VBT+PVP组患者术后的Qmax(17.51±1.34ml/s)、IPSS(5.33±1.21分)和Q o L评分(1.12±0.53分)较术前(分别为11.22±2.73ml/s、26.81±2.42分、4.74±0.72分)均显着改善(P<0.01)。术后随访一年,PVBT+PVP组与PVBT组患者膀胱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2/38)31.58%、(7/21)3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部位均位于膀胱内。两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5.26%和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远处转移。PVBT+PVP组与TURBT+TURP组患者年龄、膀胱肿瘤的数量、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以及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术前QoL、术前Q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手术治疗,相比于TURBT+TURP组,PVBT+PVP组平均手术时间延长27.4min(分别为49.73±5.51min和77.12±6.82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减少14.0ml(分别为38.81±3.32ml和24.81±3.13ml)(P<0.05)。TURBT+TURP组发生2例闭孔神经反射和1例膀胱穿孔,PVBT+PVP组无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发生。TURBT+TURP组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62±0.41天)较PVBT+PVP组(3.44±0.24天)延长1.2天(P<0.01),平均住院天数(7.34±0.62天)较PVBT+PVP组(4.91±0.24天)延长2.4天(P<0.01)。PVBT+PVP组和TURBT+TURP组术后尿失禁分别为0例、1例(P>0.05),尿道狭窄分别为1例、2例(P>0.05)。PVBT+PVP组术后3月平均IIEF-5评分(22.40±1.21分)显着高于TURBT+TURP组(21.32±1.21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除TURBT+TURP组1例术中发生膀胱穿孔的病例外,两组其他病例均于手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无严重不良反应。PVBT+PVP组和TURBT+TURP组患者术后Qmax(分别为17.51±1.34ml/s、18.83±1.34ml/s)、IPSS(分别为5.33±1.21分、5.83±1.22分)和QoL评分(分别为1.12±0.53分、1.34±0.73分)较术前(Qmax分别为11.22±2.73ml/s、10.22±1.91ml/s,IPSS分别为26.81±2.42分、27.71±2.24分,QoL评分分别为4.74±0.72分、4.72±0.73分)均显着改善(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膀胱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2/38)31.58%、(8/26)30.77%(P>0.05),肿瘤复发部位均在膀胱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5.26%和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PVBT联合PVP手术没有显着增加膀胱肿瘤在PU部的种植和复发几率以及肿瘤进展率,同时改善BPH患者下尿路症状。PVBT联合PVP手术与TURB T联合TURP相比疗效相当,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杨腾裕[10](2020)在《单中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三种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仍是手术治疗BPH的“金标准”。但TURP存在较多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尿道狭窄、性功能障碍、复发等。随着腔内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BPH技术逐渐在临床中开展,但每种腔内微创技术各有优缺点,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并发症低的腔内微创技术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PKEP)及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thul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ThuLEP)三种术式治疗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病房就诊的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共186名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术式不同分成三组,其中ThuLEP组64例,PKEP组62例,PKRP组60例。记录三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前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术前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detrusor pressure at maximum flow rate,Pdet-Qmax)并记录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腺体组织的重量、术中并发症;记录术后血红蛋白值、留置尿管时间、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Qmax、Pdet-Qmax、IPSS、QoL、并发症情况,比较三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年龄(ThuLEP组69.63±8.41岁vs PKEP组69.73±8.50岁vs PKRP组70.60±7.77岁)、术前血红蛋白(Thu LEP组130.45±17.77g/L vs PKEP组129.16±21.27g/L vs PKRP组131.15±17.51g/L)、前列腺体积(ThuLEP组46.44±18.79ml vs PKEP组50.32±21.43ml vs PKRP组50.93±21.32ml)、术前IPSS(ThuLEP组25.22±2.72 vs PKEP组25.82±2.44 vs PKRP组25.45±2.42)、术前QoL(ThuLEP组6(5-6)vs PKEP组6(5-6)vs PKRP组6(5-6))、术前Qmax(ThuLEP组5.52±2.76ml/s vs PKEP组5.19±3.24ml/s vs PKRP组6.23±3.81ml/s)、术前Pdet-Qmax(ThuLEP组46.09±19.09cmH2O vs PKEP组43.83±17.55cmH2O vs PKRP组40.53±22.28cmH2O)等术前基线指标对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ThuLEP组79.61±28.25min vs PKEP组90.68±27.63min vs PKRP组94.93±29.56min)、术中出血量(ThuLEP组29.92±10.33ml vs PKEP组52.50±22.67ml vs PKRP组84.83±33.97ml)及切除腺体组织重量(ThuLEP组40.0(30.0-60.0)g vs PKEP组47.5(40.0-60.0)g vs PKEP组30.0(20.0-50.0)g),上述指标中ThuLE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均优于PKEP组与PKRP组(P﹤0.05),且PKEP组也均优于PKRP组(P﹤0.05),在切除腺体组织重量上ThuLEP组及PKEP组均大于PKRP组(P﹤0.05),而ThuLEP组与PKEP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指标:术后血红蛋白(ThuLEP组123.28±17.51g/L vs PKEP组115.19±21.25g/L vs PKRP组114.37±17.52g/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ThuLEP组7.25±3.49g/L vs PKEP组13.97±7.70g/L vs PKRP组16.78±6.32g/L)、留置尿管时间(ThuLEP组67.88±26.72h vs PKEP组78.55±26.71h vs PKRP组87.00±31.53h)、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ThuLEP组0.00(0.00-15.75)h vs PKEP组14.00(0.00-21.63)h vs PKRP组20.25(15.50-29.00)h)、术后住院时间(ThuLEP组3.00(2.00-4.00)d vs PKEP组4.00(3.00-5.00)d vs PKRP组4.00(3.00-5.75)d),上述术后观察指标中,ThuLEP组术后血红蛋白均高于PKEP组与PKRP组(P﹤0.05),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ThuLEP组都明显短于PKEP及PKRP组(P﹤0.05),且在术后持续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PKEP组也明显短于PKRP组(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上ThuLEP组有2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尿失禁,1例术后发热;PKEP组3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尿失禁,术后输血1例;PKRP组6例出现排尿困难,3例出现失禁,1例术后低血压,1例发热,但三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指标:IPSS(ThuLEP组6.68±1.79 vsPKEP组6.52±1.58 vs PKRP组6.59±1.79)、QoL(ThuLEP组1(0-1)vs PKEP组1(0-1)vs PKRP组1(0-2))、Qmax(ThuLEP组15.79±1.55ml/s vs PKEP组15.48±1.56ml/s vs PKRP组15.92±1.80ml/s)、Pdet-Qmax(ThuLEP组37.30±3.69cmH2O vs PKEP组33.80±3.51cmH2O vs PKRP组33.97±6.67cmH2O),上述指标中除Pdet-Qmax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差异外(P>0.05),三组术后6个月IPSS、QoL、Qmax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ThuLEP组发生1例尿失禁,1例勃起功能障碍;PKEP组发生2例尿失禁,1例勃起功能障碍;PKRP组发生5例尿失禁,1例尿道狭窄,2例勃起功能障碍,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ThuLEP、PKEP、PKRP三种术式治疗BPH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与PKEP及PKRP相比,ThuLEP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持续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更优越。
二、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23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23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下保留后尿道及性神经的耻骨后前列腺剜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三、性功能随访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类型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步骤 |
2.2.3 标本处理 |
2.2.4 术后处理 |
2.2.5 资料收集及观察指标 |
2.2.6 随访 |
2.2.7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3.2 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
3.3 术后尿控比较 |
3.4 肿瘤控制疗效 |
第4章 讨论 |
4.1 手术疗效比较 |
4.1.1 围手术期结果分析 |
4.1.2 尿控恢复 |
4.1.3 肿瘤控制 |
4.1.4 性功能恢复 |
4.2 技术特点分析 |
4.3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附表 |
英文缩略词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远期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主要研究仪器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2 研究分组 |
2.3 手术方法 |
2.3.1 病史采集 |
2.3.2 体格检查 |
2.3.3 术前检查 |
2.3.4 术前准备 |
2.3.5 手术方式 |
2.3.6 术后处理 |
2.3.7 术后随访 |
2.4 观察指标 |
2.4.1 术前指标 |
2.4.2 术中指标 |
2.4.3 术后指标 |
2.4.4 术后3年随访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对比 |
3.2 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对比 |
3.3 两组术后随访资料对比 |
3.4 两组QOL满意度对比 |
3.5 两组术中并发症对比 |
3.6 两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对比 |
3.7 两组术后中远期并发症对比 |
第4章 讨论 |
4.1 前列腺增生概况 |
4.2 TUPKRP与 HoLEP术式简介 |
4.3 两组手术疗效对比方面 |
4.4 两组手术安全性对比方面 |
4.6 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栓塞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仪器、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能聚焦超声在临床实体肿瘤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临床实验方法 |
1.2.1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问卷填写 |
1.2.2 仪器设备 |
1.2.3 手术方法 |
1.2.4 术后随访 |
1.3 统计方法 |
1.4 结果 |
1.4.1 扩开组与电切组术前临床病例资料比较 |
1.4.2 扩开组与TURP组术中一般情况比较 |
1.4.3 扩开组与TURP组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
1.4.4 扩开组与TURP组手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1.4.5 扩开组与TURP组手术疗效比较 |
1.5 讨论 |
1.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新进展 |
2.1 传统开放手术 |
2.2 前列腺电切术 |
2.3 经尿道激光治疗术 |
2.4 经尿道柱状球囊前列腺扩开术 |
2.5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前列腺包膜和周围NVB的病理结构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前列腺包膜的病理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TUERP术相关前列腺外科包膜的病理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前列腺包膜周围NVB的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术前MRI检查前列腺包膜周围NVB的分布差异在保留神经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对象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排标准 |
1.3 仪器设备 |
1.4 手术方法 |
1.5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 |
1.6 观察指标 |
1.7 随访 |
1.8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PVBT+PVP组与PVBT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
2.1.1 一般情况 |
2.1.2 手术结果 |
2.1.3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 |
2.1.4 排尿的改善情况 |
2.1.5 肿瘤结局 |
2.2 PVBT+PVP组与TURBT+TURP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
2.2.1 一般情况 |
2.2.2 手术结果 |
2.2.3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 |
2.2.4 排尿的改善情况 |
2.2.5 肿瘤结局 |
3.讨论 |
3.1 同期行PVBT和 PVP的安全性分析 |
3.2 同期行PVBT和 PVP的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
3.3 绿激光的优势及不足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疗现状与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单中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三种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四、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23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下保留后尿道及性神经的耻骨后前列腺剜除术[J]. 邹树方,李帅,俞建军.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1(06)
- [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胡兵. 南昌大学, 2020(08)
- [3]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对照研究[D]. 邱子锴.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4]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远期临床疗效研究[D]. 丁进. 南华大学, 2020(01)
- [5]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D]. 张可新.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栓塞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D]. 卢会会.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D]. 赵国亮.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前列腺包膜和周围NVB的病理结构分析及临床意义[D]. 魏世平. 武汉大学, 2018(01)
- [9]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D]. 张开.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单中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三种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D]. 杨腾裕.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