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传统女性崇拜研究

近代中国传统女性崇拜研究

论文摘要

女性崇拜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华大地上,全国各地的传统女性崇拜种类多样,既涉及到儒、佛、道等各个宗教,也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类型的专门系列文化和区域文化。中国步入近代以来,由于中西、新旧文化的不断冲合,社会新陈代谢异常剧烈,各种传统女性崇拜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自身必然经历一个递嬗和转型的过程。因此,从“中国传统女性崇拜”的角度来考量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与古代中国之传统女性崇拜相比,近代的传统女性崇拜呈现出总体性衰落的演变趋势。这主要与近代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之内在构成因素和外在时代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近代中国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因此近代传统女性崇拜所包含的部分迷信成分使其备受冲击。尤其是传统女神崇拜,其较浓厚的迷信色彩对近代化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使其难以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从而逐渐走向衰落;另一反面,近代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等民主思想的传播,使近代社会对人权、女性地位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对于中国传统女人偶像崇拜而言,其在尊崇道德高尚和才华横溢的女性方面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极端的贞节女性崇拜则与近代倡导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其走向衰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中国传统女性崇拜是物化崇拜(女神寺庙、女人偶像祠堂、女神像、女人偶像等)和象征崇拜(信众的观念、信仰和仪式等)的集合体,其中物化崇拜是其外壳,象征崇拜是其核心。当传统女性崇拜面临近代化转型期时,其整体性衰落一般从外在的物化崇拜开始,并呈逐步内化的趋势。近代中国之传统女性崇拜的衰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其崇拜空间的近代式微。迫于近代化发展的压力,近代传统女性崇拜之物化形式——崇拜空间(寺庙祠堂及塑像等)多遭受改造或毁灭性的冲击。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来看,近代传统女性崇拜的总体衰落趋势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神圣空间的缩小和塑像数量的减少;从精神空间的角度来看,近代传统女性崇拜的衰落则显得较为隐蔽,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二是其主观载体的近代变迁。信众,作为近代中国传统女性崇拜的载体,主要是其象征崇拜(观念、信仰等)的承载者,因此近代信众的变迁趋势对近代传统女性崇拜的演化趋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近代信众类型多样,复杂多变,身处动荡不安的近代社会,有的坚守了传统女性崇拜,有的则因民智渐开而疏远之,这也正是导致近代传统女性崇拜衰落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近代中国传统女性崇拜的衰落表现极为复杂,其衰落程度则因类型、区域等因素而异,并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在近代中国激烈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女性崇拜的近代演化虽呈现出总体衰落的趋势,但同时也艰难地致力于通过自我更新和外在联系以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近代传统女性崇拜与外部诸多社会领域如经济、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于近代传统女性崇拜是一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混杂的综合体,因而会对近代社会的其他领域产生“双刃”影响。碧霞元君崇拜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崇拜的典型个案,其在近代社会的变迁不仅表现为各种传统表现方式的崇拜在不绝如缕地延续,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正式的关于碧霞元君崇拜的社会文化调查与民间信仰学术研究之先河,这实为碧霞元君崇拜最富时代性特点的近代化转型。总之,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事项,其发展和递嬗的过程既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又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既具有传统女性崇拜的普遍性特点,又具有独特的时代性特点;既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又因自身局限性对近代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论证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学术价值
  • (三) 现实作用
  • 二、学术史综述
  • (一) 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
  • (二) 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 三、学术要点
  • (一) 学术考量重点
  • (二) 学术创新点
  • (三) 学术探讨难点及不足
  • 四、相关界定
  • (一) 时间
  • (二) 空间
  • (三) 内容
  • (四) 关键词
  • 第一章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演化考略
  • 一、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之源发
  • (一)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 1、女性是社会和两性关系的核心
  • 2、女性崇拜最早加以偶像化
  • (二)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 二、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之多元发展
  • (一) 类型的多样化
  • 1、传统女神崇拜——“女神娘娘何其多”
  • 2、传统女人偶像崇拜——“代有高德才女出”
  • (二) 礼仪的多元化
  • 1、繁杂的崇拜方式
  • 2、神圣的崇拜仪式
  • (三) 政策的多面化
  • 1、对传统女神崇拜的政策
  • 2、对传统女人偶像崇拜的政策
  • (四) 传统女性崇拜与古代两性关系
  • 1、人界的男性驾驭传统女性崇拜
  • 2、神界的男神统治传统女神
  • 小结
  • 第二章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女性崇拜的衰落
  • 一、近代中国之传统女性崇拜的衰落诱因
  • (一) 传统儒学的衰落
  • 1、儒学正统地位的终结
  • 2、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
  • (二) 近代社会思潮的冲击
  • 1、维新变法思潮
  • 2、民主革命思潮
  • 3、民主和科学思潮
  • (三) 近代学校教育的勃兴
  • (四) 近代基督教的浸入
  • 1、冲击传统儒学
  • 2、冲击传统宗教信仰
  • (五) 近代迷信的式微
  • 二、晚清时期的传统女性崇拜
  • (一) 传统女神崇拜
  • 1、官方阶层
  • 2、一般民众
  • (二) 传统贞节崇拜
  • 1、官方阶层
  • 2、一般民众
  • 3、知识分子
  • 三、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传统女性崇拜
  • (一) 传统女神崇拜
  • 1、官方阶层
  • 2、一般民众
  • (二) 传统贞节崇拜
  • 1、官方阶层
  • 2、一般民众
  • 3、知识分子
  • 四、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传统女性崇拜
  • (一) 传统女神崇拜
  • 1、官方阶层
  • 2、一般民众
  • (二) 传统贞节崇拜
  • 1、官方阶层
  • 2、一般民众
  •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之神圣空间的近代萎缩
  • 一、中国传统宗教寺庙之近代概观
  • (一) 现代化建制对传统寺庙的征用
  • (二) 近代政府的寺庙管理政策
  • 1、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寺庙管理政策
  • 2、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寺庙管理政策
  • (三) 近代佛教界对寺庙的作为
  • 1、保护寺庙的消极实践
  • 2、保护寺产的积极作为
  • (四) 一般民众对寺庙的作为
  • 二、君权的产物——贞节堂之近代衰落
  • (一) 近代贞节堂衰落的因缘
  • 1、主观内因
  • 2、客观外因
  • (二) 近代贞节堂衰落的影响
  • 1、贞节观念进一步弱化
  • 2、近代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 3、社会性别的近代化构建
  • 三、神权的代表——传统女神寺庙之近代衰败
  • (一) 外在形制的衰落
  • (二) 内在信仰的衰微
  • 四、近代女神祠庙的典型个案分析
  • (一) 1928-1930 年河北定县实验区有关传统女神祠庙的调查分析
  • 1、定县信仰概况
  • 2、定县东部62 村有关女神祠庙的调查分析
  • (二) 近代天津东门外的天后宫
  •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之形象的近代演变
  • 一、近代中国传统女性神像与女人偶像的数量变化
  • (一) 近代中国传统女性神像之数量
  • 1、意念女神像
  • 2、实物女神像
  • (二) 近代中国传统女人偶像之数量
  • 二、近代中国传统女性神像与女人偶像的空间变化
  • (一) 物质空间
  • 1、公共空间
  • 2、私密空间
  • (二) 精神空间
  • 三、近代中国传统女性神像的矛盾性
  • (一) 近代传统女神像的破坏
  • 1、原因及其表现
  • 2、影响
  • (二) 近代传统女神像的重建
  • 1、原因及表现
  • 2、影响
  • (三) 相关的深层思考
  •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之主观载体的近代变迁
  • 一、近代信众之传统女性崇拜的因缘
  • (一) 崇拜之惯性
  • (二) 社会之动荡
  • 1、政权的频繁交替
  • 2、革命战争的摧残
  • 3、匪祸的侵扰迫害
  • (三) 天灾之频发
  • (四) 意识形态之失范
  • (五) 教育之落后
  • (六) 崇拜偶像之集成
  • 二、近代中国传统之女性崇拜的信众类别
  • (一) 近代官方信众
  • 1、对传统女性崇拜的作为
  • 2、崇拜的特色
  • (二) 近代民间信众
  • 1、传统女性崇拜之对象
  • 2、传统女性崇拜之祭祀
  • (三) 宗教人士
  • 三、近代中国之传统女性崇拜的信众性别
  • (一) 女性信众与传统女性崇拜
  • (二) 男女两性之传统女性崇拜的特点
  •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与近代社会经济
  • 一、与传统女性崇拜相关的近代经营业
  • (一) 朝山服务业
  • 1、泰山香客店
  • 2、妙峰山茶棚
  • (二) 其他行业
  • 1、香店业
  • 2、锡箔业
  • 二、传统女神庙会与近代社会经济
  • (一) 近代广东悦城龙母庙会与地方经济
  • 1、庙会承办方
  • 2、冥镪业
  • 3、航运业
  • 4、庙市商业
  • (二) 近代天津天后皇会与地方经济
  • 1、近代天津皇会的变革
  • 2、政府对皇会的经济政策
  • 3、皇会对天津各行业的影响
  • (三) 小结
  • 三、中国传统女性崇拜对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 (一) 对近代社会经济的指导
  • 1、农业
  • 2、纺织业
  • 3、航运业
  • (二) 对近代社会经济的损害
  • 1、对生产的延误
  • 2、对物质财富的浪费
  • 3、对近代化的阻碍
  • 小结
  • 第七章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与近代民俗文化
  • 一、汉族传统女性节庆在近代之情状
  • (一) 近代的历法改革
  • (二) 汉族传统女性节庆在近代的遗留
  • 1、女儿节
  • 2、七夕节
  • 3、中秋节
  • (三) 近代女性新节庆与传统女性崇拜
  • 1、国际妇女节
  • 2、母亲节
  •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是近代兴起的具有国际性的女性节日之一
  • 二、传统女神庙会之近代情景
  • (一) 神灵信仰功能的弱化
  • (二) 经济贸易功能的强化
  • 小结
  • 第八章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与近代宗教信仰
  • 一、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与近代佛教
  • (一) 总体概况
  • 1、近代佛教概述
  • 2、近代佛教中的传统女神崇拜
  • (二) 个案分析——近代佛教之观音信仰
  • 1、社会处境
  • 2、主观载体
  • 3、组织机构
  • 4、传布方式
  • 5、民间风俗
  • 6、观音艺术
  • 7、观音寺庙
  • 8、观音信仰与传统女性崇拜
  • 二、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与近代秘密教门
  • (一) 秘密教门概述
  • 1、总体衰落
  • 2、主要特点
  • (二) 秘密教门的无声老母信仰
  • 1、一贯道
  • 2、九宫道
  • (三) 秘密教门的其他女神信仰
  • 三、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与近代基督教
  • (一)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与基督教的冲突
  • 1、神灵信仰的差异
  • 2、近代教案的频仍
  • (二) 中国传统女性崇拜与基督教的融合
  • 小结
  • 第九章 碧霞元君崇拜在近代中国的变迁
  • 一、碧霞元君崇拜形成之渊源
  • (一) “泰山女神”、“泰山玉女”与“碧霞元君”的辨析
  • (二) “碧霞元君”名号的缘起
  • (三) 碧霞元君身世的异议
  • (四) 泰山之自然环境
  • (五) 泰山之崇拜文化
  • 二、碧霞元君崇拜之传统流变
  • (一) 碧霞元君崇拜的兴起
  • (二) 碧霞元君崇拜的兴盛
  • 1、明代中后期
  • 2、清代中前期
  • 三、晚清时期碧霞元君崇拜之演化
  • (一) 总体概况
  • (二) 晚清时期碧霞元君崇拜之主观载体
  • 1、官方阶层
  • 2、一般民众
  • 3、宗教人士
  • (三) 晚清时期碧霞元君崇拜之香社
  • 1、香社之信愿
  • 2、香社之结构
  • 3、进香之筹备
  • 4、进香之仪规
  • (四) 晚清时期碧霞元君崇拜之神祠
  • 1、祠庙之分布
  • 2、神像之安置
  • (五) 晚清时期的碧霞元君庙会
  • 四、民国时期碧霞元君崇拜之递嬗
  • (一) 总体概况
  • (二) 民国时期碧霞元君崇拜之主观载体
  • 1、官方阶层
  • 2、一般民众
  • 3、知识分子阶层
  • (三) 民国时期碧霞元君崇拜之香社——以妙峰山香社为例
  • 1、妙峰山香会之结构
  • 2、妙峰山香会之会费
  • 3、妙峰山香会之类型
  • 4、妙峰山香会之进香过程
  • (四) 民国时期的碧霞元君庙会
  • 1、庙会之活动
  • 2、庙会之影响
  • 小结
  • 第十章 近代中国之传统女性崇拜综论
  • 一、近代中国之传统女性崇拜的演化节律
  • (一) 演化的衰落性
  • (二) 演化的不平衡性
  • 1、空间的不平衡性
  • 2、信众的不平衡性
  • 3、性别的不平衡性
  • (三) 演化的相对性
  • (四) 演化的消长性
  • 二、近代中国之传统女性崇拜的特点
  • (一) 多元性
  • 1、类型的丰富性
  • 2、信众的多元性
  • 3、崇拜方式的多样性
  • 4、崇拜的多区域性
  • 5、崇拜的多民族性
  • (二) 立体性
  • (三) 过渡性
  • (四) 集成性
  • (五) 民间信仰与学术研究的共存性
  • 三、近代中国之传统女性崇拜的意义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有关褒扬女性贞节贤孝之题词统计表》
  • 附录二 《中国传统女神汇总表》
  • 附录三 《有关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崇拜之宝卷一览表》
  • 附录四 《中国传统女神之重要祠庙图片》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近代中国内外债的相互演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0(04)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05)
    • [3].借鉴与移植: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J]. 湘江青年法学 2015(02)
    • [4].近代中国报业发行困境与“联合版”的发生[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0)
    • [5].游侠与辩士:近代中国报人的两种气质[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2)
    • [6].近代中国遭遇的疫情[J]. 世纪 2020(02)
    • [7].近代中国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以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为例的方法论思考[J]. 学海 2020(01)
    • [8].西医在中国本土化与职业化的谜题开解——读郝先中教授《近代中国西医本土化与职业化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9].试论近代中国疫灾救助的财政应急[J]. 财政监督 2020(13)
    • [10].近代中国“社会”概念的早期形成[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8)
    • [11].《察势观风:近代中国的记忆、舆论与社会》[J]. 近代史研究 2020(05)
    • [12].留日、留德军事生概况及其对近代中国军事发展影响[J]. 兰台世界 2020(10)
    • [13].《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出版[J]. 哲学动态 2018(12)
    • [14].近代中国第一口油井——苗-井[J]. 石油知识 2019(01)
    • [15].国学形态下的经学——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纠结[J]. 近代史研究 2019(06)
    • [16].论近代中国的洋茶进口[J]. 古今农业 2018(03)
    • [17].近代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因由与重塑策略[J]. 求索 2016(12)
    • [18].一致与别致:近代中国的一点观察[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正确评价近代中国革命[J]. 天府新论 2017(01)
    • [20].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J]. 苏区研究 2017(04)
    • [21].不虚美、不掩恶:近代中国历史的书写与叙事——以义和团运动为例[J]. 荆楚学刊 2017(04)
    • [22].自行车与近代中国[J]. 史林 2015(06)
    • [23].近代中国的君主立宪思想[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4].对“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民粹主义关系”的再认识与思考[J]. 世纪桥 2016(09)
    • [25].德国与近代中国军事交流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9)
    • [26].赫德与近代中国海关国外研究述评[J]. 普洱学院学报 2014(04)
    • [27].老庄学研究的新进展——评《近代中国老庄学》[J]. 宗教学研究 2015(01)
    • [28].学术史视域下的近代中国民商法学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11)
    • [29].论自由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面临的阻碍性因素[J]. 新乡学院学报 2015(08)
    • [30].导言 近代中国的旅行写作:空间生产与知识转型[J]. 新史学 2019(02)

    标签:;  ;  ;  ;  ;  

    近代中国传统女性崇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