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在中国文论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对《诗品》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对其诗学的系统研究仍付阙如。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综述《诗品》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诗学研究的设想:第二章研究《诗品》的诗学方法;第三章研究《诗品》的诗学体系;第四章研究《诗品》的诗学史观;第五章指出《诗品》诗学研究对当代诗学建设的意义。第一章综述《诗品》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诗学研究的设想,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诗品》的研究现状包括基础研究现状和理论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诗品》诗学研究设想指出本文关于《诗品》的诗学研究包括诗学方法、诗学体系、诗学史观三个方面。第二章研究《诗品》的诗学方法,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追源溯流法。此法被一些诗评家误解为寻找诗人间的师承关系而加以苛责,实际上《诗品》此法是为了辨别作品风格的相似之处。先秦时代,人们对文体风格特别是诗的风格已经有所认识。至魏晋之时,认识深化,对风格特点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区别。加上魏晋以来诗坛有拟古之风,对钟嵘追溯诗风之渊源有很大启发。故《诗品》在品评各家诗风之时,往往探源风骚,寻找该诗人诗风与国风、小雅、楚辞等的联系或者与其他诗人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是品第高下法。此法以千年诗史为背景,比较各种诗歌现象与诗人诗作并三品分类,以第甲乙、甄优劣。第三部分是本事原委法。此法以纷纭世事为背景,撷取与某一具体诗歌文本及其创作过程相关的故实、原委而录之,用以显背景、解诗意。第四部分是知人论世法。知人论世本孟子“尚友”之论,而为后世文家借为析文之法。钟嵘嗣之,将创作主体的身世、生平及审美情趣与作品的风格特征联系起来,深化了知人论世说。第五部分是借语引言法。此法盖受《世说新语》借语说世之启发。《世说新语》借助人物的三言两语而反映该人的神情,进而反映世风世貌,故被称为清谈之全集。诗话又被称为诗中之清谈,而《诗品》作为中国诗话之鼻祖,非常善于运用借语引言之法,它借受众的议论,表达了对诗歌活动各要素及过程的态度。第六部分是寻章摘句法。此法一方面受先秦行人赋诗引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晋宋文家喜以秀句评诗有关。春秋时代行人之往来,皆赋诗、引诗以言其志。至晋宋,文家重视篇中警策,多引秀句以评涛。钟嵘承此余绪,以寻章摘句为诗学方法,不仅用于具体诗人诗作的评论,而且用于诗学理念的表达。后世诗论家效法之,使摘句成为中国诗学的一种重要而独特的阐释方法。第七部分是比类取象法。象喻思维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传统诗学的诸多概念、范畴都深深地镌刻着这种思维方式的烙印,钟嵘论诗亦不例外,明喻以使语言生动,借喻又增其便捷,使批评与创作融为一体,以具有诗性特征的话语凸显了审美诉求的民族特性。第三章研究《诗品》的诗学体系,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本质观。先秦以来传统诗教所提倡的“诗言志”的哲理本质观,影响深刻而广远。降至魏晋,随着审美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诗歌的内容、形式都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诗论家对诗歌本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钟嵘在没有否定言志说的前提下,承陆机缘情说,强调诗歌“吟咏情性”的情感本质观,完成中国诗学史上诗歌本质观的一次重大转移。第二部分是诗歌功能观。对于诗的功能,传统诗学强调诗对个体修养及经世致用的价值。钟嵘在不否认诗的政教伦理功能的前提下,着重强调其情感宣泄功能及情感慰藉功能,对诗歌审美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第三部分是诗的起源说。对于五言诗的起源,论者多以《诗经》中某些五言句为滥觞。钟嵘认为五言诗起源于夏歌楚谣,识见更高一筹;又以李陵的五言诗为代表,认为文人五言诗起源于西汉初年,堪称卓识。第四部分是诗的流变史。钟嵘在《诗品序》中由源入流,自夏、商、周至汉、魏、晋,以至刘宋、萧齐等,历数其彬彬之盛,构成一部简明的五言诗发展史。第五部分是诗的发生说。这与第三部分所论诗歌的起源是不同的,诗的起源探讨诗歌作为文体在历史中的出现,而诗的发生则探讨诗歌作为文本在诗人手中的诞生。关于诗的发生,钟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提出“摇荡情性,形诸舞咏”之说,并在阐发“三义”之时提出了诸多创作原则与方法,如“因物喻志”、“文已尽而意有余”等。特别是“文已尽而意有余”之说,实为中国诗学核心范畴“意境”之权舆。第六部分是诗的接受论。诗的接受可分为一般接受与专业接受两种。钟嵘所谓“口陈标榜”者可归入一般接受,这种接受行为往往淄渑并泛、准的无依,钟嵘对此基本持否定态度。而《诗品》的“敢致流别”之举,当然属于专业接受之列,《诗品》所倡导的“直寻”之美、“滋味”之说在中国文论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诗品》重“品”与“悟”的直觉批评方法,也成为此后诗话一以贯之的特色。第四章研究《诗品》的诗学史观。《诗品》的诗学史观是通过对上、中、下三品的一百二十三位诗人及其诗作的具体评论而得以体现的。将三品框架中的这些诗人重以时间为轴进行排列,可以发现钟嵘对每一时代的诗风主流皆有概括:论两汉诗以凄怨,论曹魏诗以气骨,论西晋诗以华采,论东晋诗以玄远,论刘宋诗以巧似,论萧齐诗以奇秀,论萧梁诗以清丽等等。《诗品》对这些有代表性诗人的评价及对其诗风的概括,体现出明显的构建诗史的意识,为后世的文学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五章阐述《诗品》诗学研究对于当代诗学建设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学理论走过了五个时期,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追随西方话语的痕迹十分明显,而属于本民族的理论创获则相对不足。中国当代诗学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当代,通过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本土化、经验的理论化等多元途径而建立当代话语形态。其中当务之急是传统的现代化。而《诗品》因其理论高度、见解深度及影响的广度成为传统文论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这个意义说,《诗品》诗学研究是构建当代中国诗学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诗学视角的运用,这种视角能够较为全面地考察《诗品》或隐或显的诗学理念。其次是在考察诗学方法、诗学体系及诗学史观时所提出的某些具体观点。如:1)《诗品》完成中国诗歌史上诗学本质观的第一次转移;2)《诗品》为意境理论之权舆:3)《诗品》使诗歌的审美功能得以与政教功能分庭抗礼:4)《诗品》的审美批评与孔子的道德批评及孟子的社会历史批评构成中国诗学传统批评模式的鼎足之势;5)《诗品》有明确的构建诗史意识并对每个朝代的主流诗风有所概括。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世纪初十五年《诗品》研究回顾与前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10)
- [2].钟嵘《诗品》在日本——以其流传和影响为中心[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7(02)
- [3].在表象操作中让学生表达得有滋有味——以香港二年级看图说话《小鸟学飞》为例[J]. 小学语文 2017(03)
- [4].以《诗品》上品为例探究钟嵘的审美批评标准[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6)
- [5].《诗品》原貌再考[J].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2(01)
- [6].《诗品》的思维本质和《诗品》的阅读心法[J]. 前沿 2016(10)
- [7].《诗品》新证[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8].原貌考证与《诗品》研究[J]. 古典文学知识 2011(04)
- [9].《诗品》阮籍条目的三家注释及个人看法[J]. 青年文学家 2014(17)
- [10].论“真”在三部《诗品》中的流变[J]. 文学教育(中) 2013(01)
- [11].逯钦立与《诗品》研究[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0(05)
- [12].咬定青山,做实做深——曹旭先生“《诗品》学”研究的学术品格[J]. 天中学刊 2020(03)
- [13].论《诗品》中的“净”[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1)
- [14].关于《诗品》评谢朓“末篇多踬”的继续探究[J]. 大众文艺 2011(08)
- [15].《诗品》雅俗辨[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8)
- [16].基于隋唐时代文献价值角度谈《诗品》[J]. 时代教育 2012(23)
- [17].“文”的自觉与“士”的自觉——以《诗品》为例[J]. 文学评论 2018(02)
- [18].《诗品》:“百代诗话之祖”[J].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2014(06)
- [19].浅谈钟嵘的《诗品》[J]. 青春岁月 2011(06)
- [20].《诗品》论“咏史”[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21].《诗品》考实[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0(05)
- [22].钟嵘《诗品》原貌考索[J]. 文学遗产 2010(04)
- [23].晚清科考制度对《二十四诗品》注本的影响[J]. 求索 2008(09)
- [24].《诗品》选读[J]. 月读 2020(02)
- [25].试析曹魏三祖诗歌品评较低之缘由——以《文心雕龙·乐府》和《诗品》为例[J]. 文化学刊 2019(12)
- [26].钟嵘以悲为美的诗歌美学观管窥——以《诗品》对女性作家作品的品次排列为视角[J]. 韶关学院学报 2015(01)
- [27].《诗品》的五言诗人谱系性质——一种新型诗歌批评形式[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8].为《诗品》“潘岳源出于仲宣”进一解[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02)
- [29].《诗品》中魏文帝评价考辨[J]. 学理论 2013(21)
- [30].《诗品》: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J]. 月读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