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一直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因此其译本也是目前种类最多、版本最丰富的著作之一。20世纪7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斯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分别推出了《红楼梦》英语全译本,由此《红楼梦》的英语翻译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从当代认知语言角度来看,《红楼梦》原文中运用的各种隐喻在叙事中创造出了重叠奇幻的形象和深远的意境。由此也引起了人们对其隐喻翻译研究的热潮,不同的学者从隐喻翻译的必要条件、概念隐喻的英译、文化差异与隐喻翻译以及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和翻译策略等方面对红楼梦隐喻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上述研究证明隐喻在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于红楼梦中隐喻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隐喻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又依附于人们所生存的文化,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模式也不尽相同。Anderson (1987)指出,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认知模式依赖于模式的形成,该模式又通过儿童时期的实践得以加强,然而这种实践是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的,由此得出文化对于认知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汉英译者因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上的差异,会对隐喻的认知模式的选择做出出现多项的、多维的、多元的认识与表达。认知模式是对世界的一种总的表征,它提供规约化的、简单的方式理解经验。Lakoff(1987)指出,它以命题和各种意象方式贮存在大脑中,在人与世界的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贮存信息,而且还对输入信息进行重组,是对我们生活经历和行为方式的高度概括,它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简约的、理想化的认知框架。认知模式的研究在认知语言学中占一定地位,其实质为不同领域的储备知识在大脑中的体现。人类认知世界的环境和生活文化背景使认知模式得以产生。认知模式依赖于文化模式,同时文化模式也可以看作是被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认知模式。对于相同的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认知模式,汉英两种文化有很多不同,因此认知模式蕴含的文化信息也不同。认知模式的差异已成为英汉翻译的障碍,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英汉认知模式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主要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汉英译者隐喻类文化负载词的认知模式选择进行对比研究。笔者发现汉英译者在对隐喻类文化负载词的认知模式选择过程中会在原型、范畴化和隐喻认知识解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旨在对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归类,指出译者认知模式选择的差异并指出其原因所在,以此来推动文化间的融合,尽量避免因认知模式差异而造成的译文读者的误读和解码负担,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楼梦》贾政的儒家思想观探微[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1)
- [2].《红楼梦》解读的这一种可能[J]. 博览群书 2019(12)
- [3].小戏骨版《红楼梦》走红现象分析[J]. 中国报业 2019(24)
- [4].《红楼梦》中笑话的特点与社会功能分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11)
- [5].清末民初小说观念转型与《红楼梦》阐释的公共化[J]. 江西社会科学 2020(01)
- [6].《红楼梦》中赵姨娘和晴雯形象之互补关系研讨[J]. 品位经典 2019(10)
- [7].《红楼梦》江淮方言误译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8].《红楼梦》佛教文化用语英译探析——以霍克思译本为例[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06)
- [9].“2019年马来西亚《红楼梦》国际学术研讨会”合影[J]. 曹雪芹研究 2019(04)
- [10].在河南省红楼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红学家中原再聚首高端论坛上的致辞[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近代印刷术革新与《红楼梦》刊行研究的新突破[J]. 河北学刊 2020(01)
- [12].《红楼梦》电影研究不应忽视早期电影文化生态[J]. 河北学刊 2020(01)
- [13].浅谈《红楼梦》的宴饮文化[J]. 现代交际 2020(04)
- [14].新媒体时代下古典名著的传播方式——以《红楼梦》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3)
- [15].《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J]. 语文建设 2020(01)
- [16].立足课标,推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红楼梦》阅读为例[J]. 语文建设 2020(01)
- [17].《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与难点[J]. 语文建设 2020(01)
- [18].《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及方法[J]. 语文建设 2020(01)
- [19].改琦三画《红楼梦》——兼论清代嘉道时期海上“女性空间”艺文生态[J]. 红楼梦学刊 2020(01)
- [20].浅析《红楼梦》中的本体隐喻[J]. 海外英语 2020(03)
- [21].浅谈《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J]. 戏剧之家 2020(09)
- [22].鸿沟与弥合:论《红楼梦》中的袭人书写与品评策略[J]. 明清小说研究 2020(01)
- [23].基于人物性格的《红楼梦》对话翻译技巧[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2)
- [24].封建礼法在《红楼梦》中的体现[J]. 文学教育(上) 2020(02)
- [25].论《红楼梦》中的神话世界[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2)
- [26].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手迹[J]. 郭沫若学刊 2020(01)
- [27].《红楼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经典化[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8].日本首部漫画版《红楼梦》改编策略刍议[J]. 红楼梦学刊 2020(02)
- [29].梦的再解析:汉英对照版《红楼梦》的内副文本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20(02)
- [30].现代报刊与《红楼梦》阅读批评的公共表达[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