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缓步动物是一类小型水生多细胞动物,俗称“水熊”,系统分类上为一独立的门,最近分子生物学运用18SrRNA技术的研究表明缓步动物与节肢动物互为姊妹群。缓步动物两侧对称,具有4对肢,肢的末端着生锐爪,成体的体长平均为250-500μm,身体周围需要一层水膜来保持活动状态。它们通常生活在淡水生境、海洋、河流、湖泊沉积物、潮汐带或潮湿苔藓中,绝大多数为陆生种类,生活在潮湿的土壤或落叶中,或生活在苔鲜、地衣、苔类植物以及地毯状显花植物中间。当环境条件发生不适宜的变化时,它们会进入隐生状态,包括低湿隐生、低氧隐生、低温隐生和高压隐生,能够忍受极端低温,甚至一些种类可以生活在绝对温度下,低温隐生使缓步动物在结冰及融化的情况下生存下来,是淡水陆生缓步动物在低温环境下的主要生存策略,桶状的形成在克服低湿环境中发挥作用。2007年3月和5月分别对海南岛五指山及木棉山进行了缓步动物区系调查,分别采集苔藓样本130份和100份,并以海南岛五指山不同海拔的缓步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海拔600m~1800m之间,设置11个样区,在每个样区随机采集苔藓样本10份,对110份苔藓样本进行缓步动物的提取、鉴定、数量统计,确定其群落组成及个体和物种分布的变化趋势,采用多样性指数来研究缓步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相似性指数来研究不同海拔缓步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将五指山和太白山的研究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对海南岛五指山和木棉山缓步动物区系调查中,共收集缓步动物380个,分别隶属于3目、4科、14属、30种,其中发现新种3个,中国新纪录7个,海南岛新纪录19个。2.五指山不同海拔缓步动物种群密度和物种数,从数值变化上来看是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海拔间缓步动物种群密度及物种数与随海拔变化的微环境有关,高海拔出现的高数量是因为高海拔限定了一个适合缓步动物生长的较好环境,同样,在低海拔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只是因地而异。虽然五指山缓步动物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方差分析显示海拔变化对缓步动物种群密度和物种数影响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较低海拔的种群密度和物种与中、高海拔存在显著差异,而中海拔和高海拔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从多样性指数值的变化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多样性信息指数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优势度指数变化相反。但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变化对缓步动物多样性信息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较低海拔多样性信息指数及均匀度指数与中、高海拔存在显著差异,而中高海拔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优势度指数在各海拔间差异均不显著。4.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五指山和太白山不同主成分代表种,所处的海拔不同,而同一主成分内的代表物种,所处的海拔相同,说明缓步动物群落是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在太白山南北坡的2500m和2800m均出现了两个主成分,说明能够代表整个缓步动物群落的较多物种处在南北坡的2500m至2800m,此海拔范围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5.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五指山缓步动物群落间的相似性,普遍较低,为极不相似或中等不相似;太白山南北坡,相似性也较低,大部分系数仍为极不相似或中等不相似,个别出现中等相似。比较发现太白山缓步动物群落受海拔微环境的影响没有五指山剧烈,缓步动物群落沿海拔的变化比五指山慢。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安徽省缓步动物两新纪录种记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7)
- [2].秦岭南五台山缓步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3].陕西省大生属两个新纪录种记述[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4)
- [4].缓步动物应用前景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 [5].中国缓步动物两新记录种记述[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4)
- [6].缓步动物生态系统类型研究进展[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 [7].陕西省棘影属(缓步动物,棘影科)两新纪录种记述[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 [8].中国陆地-淡水缓步动物分类组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8)
- [9].缓步动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02)
- [10].浙江省缓步动物2个新纪录种记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3)
- [11].重庆市和贵州省缓步动物各1个新纪录种记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5)
- [12].缓步动物条形码及7种缓步动物系统发育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9)
- [13].贵州省2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记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2)
- [14].陕西省延安黄龙山缓步动物区系初步调查[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3)
- [15].重庆市大生熊虫属2个新记录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16].缓步动物形态构造和分类术语中-西文对照[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2)
- [17].重庆市双向熊虫属(真缓步纲,高生科)2个新记录种记述[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12)
- [18].西藏自治区棘甲熊虫属(缓步动物 棘甲熊虫科)2个新记录种记述[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3)
- [19].贵州缓步动物(高生科,双向属)的2个新记录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6)
- [20].安徽省假棘影熊虫属(缓步动物,棘影科)2个新记录种记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3)
- [21].我国缓步动物新记录种——细齿大生熊虫[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1)
- [22].重庆市缓步动物两新记录种记述[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10)
- [23].缓步动物假棘影属2个新记录种记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06)
- [24].安徽省等高熊虫属2个新记录种记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25].青海省缓步动物区系初步调查[J]. 四川动物 2008(04)
- [26].中国东部武夷山风景区苔藓中的缓步动物[J]. 动物分类学报 2008(02)
- [27].广西省缓步动物2个新记录种的报道[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28].安徽省缓步动物两个新记录种记述[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2)
- [29].贵州缓步动物的2个新记录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