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眠蛋白质组学研究

野牛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眠蛋白质组学研究

论文摘要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 (Nutt.))为暖季型禾本科草坪草,自上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种植历史已近60年。在诸多的草坪草种中,野牛草以其突出的抗旱、抗寒、抗病等特性,历经日益恶化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野牛草表现出草坪管护耗水量低、用肥量低、生长缓慢、修剪次数少等优良的坪用特性。但野牛草种子休眠性较强,影响直播草坪的成坪质量和植物种的大面积推广。因此,深入开展该植物种子破眠机理的研究,对丰富草业科学研究内容以及指导生产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以我国自主选育的“中坪一号”野牛草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其休眠原因和破眠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与质谱分析,鉴定野牛草种子破眠差异表达蛋白,从蛋白质水平阐述野牛草种子破眠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野牛草种子较小,平均长度1.75mm;宽度1.01mm;千粒重为2.0g。2~5粒种子着生于聚合生长的颖苞内。颖片间因难以接合而形成孔道和腔道。这些孔道和腔道是野牛草种子通气透水的门户。2电镜及能谱观测结果表明,颖苞表面光亮;结构致密;质地坚硬,并镶嵌有富硅鳞片状类晶物体,硅元素含量高达26.92%。且富硅鳞片状类晶物体脱落疤痕处无颖孔,同结缕草颖苞结构不同。3通过2006年去颖苞种子和种球发芽率间的极显著差异;种球内未发芽种子较高的生活力(80%以上);未突破种皮的胚根生长方向;颖苞表面结构与成分;不同贮藏时间内野牛草种子发芽率的极显著差异:以及赤霉素(GA3)对休眠性最强的2008年种子引发效果(发芽率提高到85.33%)等方面,充分证明了野牛草种子属内源性休眠占主导地位的综合休眠类型。4野牛草种子破眠方法的选择,需综合考虑野牛草种子休眠种类、贮藏时间、破眠后种子发芽效果等因素。贮藏时间超过2年的野牛草种子,采用机械破眠法剥除颖苞,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80%以上;贮藏时间不足1年或2年以下的野牛草种子,需采用机械破眠与生理性破眠相结合的方法,使种子发芽率达到80%以上,赤霉素引发浓度以60mg/Kg为宜。5使用TRIZOL沉淀蛋白; pH4-7 IPG胶条;合理的聚焦程序,能得到高分辨率,重复性好的蛋白质2-DE图谱。银染后软件分析,可以检测到800个以上蛋白点。6以2008年去离子水浸泡的种子为对照,去离子水浸泡的2006年种子和外源激素浸泡的2008年种子为处理,进行野牛草种子破眠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2-DE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和对照中,共检测到34个蛋白丰度差异表达变化在2倍以上的蛋白点。对其中的20个蛋白点进行了MALDI-TOF-MS分析,有16个蛋白点得到了有效鉴定,通过功能分析,表明这些蛋白主要参与到了能量代谢和电子传递,光合作用,转录调控,信号传导以及蛋白质合成和生长发育等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植物种子休眠及休眠原因
  • 1.1 种子休眠的概念
  • 1.2 种子休眠类型
  • 1.2.1 内源因素
  • 1.2.2 外源因素
  • 1.2.3 综合休眠
  • 1.3 破眠机理
  • 1.3.1 激素作用机理
  • 1.3.2 分子生物学机理
  • 1.3.3 激光作用机理
  • 1.3.4 烟和热
  • 2作用机理'>1.3.5 CO2作用机理
  • 1.4 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
  • 1.4.1 物理方法
  • 1.4.2 层积处理
  • 1.4.3 激素处理
  • 1.4.4 化学药剂处理
  • 1.4.5 其它方法
  • 1.5 野牛草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 2 蛋白质组学研究
  • 2.1 蛋白质组学的产生与概念
  • 2.2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策略
  • 2.3 蛋白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 2.3.1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 2.3.2 蛋白质组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 2.3.3 蛋白点的检测
  • 2.3.4 图像分析
  • 2.3.5 蛋白质的鉴定技术
  • 2.3.6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 种子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 3.1 种子蛋白及其分类
  • 3.2 种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
  • 3.2.1 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
  • 3.2.2 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相关蛋白质组
  • 3.2.3 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组
  • 3.2.4 组织和亚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组
  • 3.2.5 环境因子对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
  • 4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野牛草果实的生物学特性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果实的形态特征
  • 1.2.2 种球颖苞的扫描电镜观察
  • 1.2.3 结实率测算
  • 1.2.4 颖苞重量及重量百分比测算
  • 1.2.5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实形态特征
  • 2.1.1 种子形态特征
  • 2.1.2 种球形态特征
  • 2.2 颖苞表面结构
  • 2.3 种球结实率测算
  • 2.4 颖苞重量及重量百分比测算
  • 2.5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 3 讨论与小结
  • 3.1 野牛草种子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力是其适时萌发的基础条件
  • 3.2 特殊结构的颖苞兼具种子保护与通透双重功能
  • 3.3 颖苞表面结构有可能是限制种子萌发的机械障碍
  • 第三章 野牛草种子休眠原因的分析与破眠方法的探讨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野牛草种子休眠原因的检测分析
  • 1.2.2 野牛草种子破眠方法探讨
  • 1.3 数据分析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野牛草种子外源休眠检验
  • 2.2 野牛草种子内源休眠检测
  • 2.3 野牛草种子破眠方法的探讨
  • 3 讨论与小结
  • 3.1 野牛草种子休眠类型
  • 3.2 野牛草种子破眠方法
  • 第四章 野牛草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生物试验材料、生化制剂与仪器设备
  • 1.1.1 生物试验材料
  • 1.1.2 生化制剂
  • 1.1.3 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样品制备
  • 1.2.2 双向电泳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蛋白质不同制备方法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
  • 2.2 等电聚焦条件对野牛草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效果的影响
  • 2.3 IPG 胶条 pH 范围的选择
  • 3 讨论与小结
  • 3.1 Trizol 沉淀法是野牛草种子蛋白质提取的有效方法
  • 3.2 等电聚胶程序Ⅲ是野牛草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的优化条件
  • 3.3 选择 pH4~7 的 IPG 胶条为野牛草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载体
  • 第五章 野牛草种子破眠蛋白质组学分析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材料以及处理
  • 1.1.2 化学试剂和耗材
  • 1.2 试验方法
  • 1.2.1 实验材料的蛋白质制备
  • 1.2.2 蛋白质定量上样
  • 1.2.3 蛋白质双向电泳
  • 1.2.4 凝胶染色和扫描
  • 1.2.5 图像扫描和分析
  • 1.2.6 差异切取和胶内酶切
  • 1.2.7 胰酶解肽段混合物的MALDI-TOF-MS 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材料的处理和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 2.2 不同处理差异蛋白的丰度分析
  • 2.3 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谱鉴定
  • 2.4 差异表达蛋白点的分类
  • 3 讨论与小结
  • 3.1 染色方法及质谱鉴定
  • 3.2 不同处理条件下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种子休眠间的关系
  • 3.2.1 能量代谢和电子传递
  • 3.2.2 光合作用系统(Photosynthesis)
  • 3.2.3 转录调控蛋白(Transcription)
  • 3.2.4 信号传导(Signal transduction)
  • 3.2.5 蛋白合成和植物发育(Protein synthesis/ Development)
  • 第六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1.1 野牛草果实的形态特征与休眠
  • 1.2 野牛草种子的引发与休眠
  • 1.3 野牛草种子破眠蛋白质组研究
  • 2 结论
  • 2.1 野牛草果实形态
  • 2.2 颖苞表面的观察与组分分析
  • 2.3 野牛草种子休眠性
  • 2.4 野牛草种子破眠方法
  • 2.5 野牛草种子破眠蛋白质组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种子休眠与萌发综述[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2)
    • [2].脱落酸代谢与信号传递及其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5)
    • [3].机械处理对莫拉特Ⅱ杂交臂形草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J]. 种子 2020(04)
    • [4].槭树属植物种子休眠因素及打破种子休眠方法研究进展[J]. 种子 2016(11)
    • [5].国外林木种子休眠与贮藏的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4)
    • [6].解除稻稗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J]. 种子 2016(09)
    • [7].杂草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上海农业学报 2015(02)
    • [8].种子的休眠[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4(03)
    • [9].种子休眠机理在智能催芽室控制中的应用[J]. 福建农机 2019(02)
    • [10].禾草种子休眠研究进展[J]. 草学 2019(04)
    • [11].不同处理方法对7种豆科植物种子休眠以及成苗特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7(04)
    • [12].种子休眠与贮藏关系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23)
    • [13].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揭示光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机理[J]. 蔬菜 2016(10)
    • [14].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5(06)
    • [15].大托叶猪屎豆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 2015(03)
    • [16].解除藜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J]. 农学学报 2015(07)
    • [17].猕猴桃种子休眠解除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4(01)
    • [18].种子休眠与萌发相关激素突变体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4(03)
    • [19].植物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14(07)
    • [20].激素介导的种子休眠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J]. 种业导刊 2013(09)
    • [21].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和萌发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J]. 草地学报 2012(01)
    • [22].浅述林木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2(11)
    • [23].金莲花种子休眠和贮藏特性的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0(01)
    • [24].对农作物种子休眠原因的探讨[J]. 种子世界 2010(03)
    • [25].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与机理的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02)
    • [26].种子休眠生理研究进展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14)
    • [27].种子休眠研究进展[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04)
    • [28].林木种子的休眠和破除研究综述[J]. 种子科技 2020(06)
    • [29].龙爪茅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研究[J]. 杂草学报 2020(01)
    • [30].西伯利亚乌头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的研究[J]. 中药材 2020(02)

    标签:;  ;  ;  ;  ;  

    野牛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眠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